天天看點

儲能變局③丨光伏、風電老兵“華山論儲”,尚能飯否?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 北京報道

在第十二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2024)現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光伏、風電賽道上的老相識們,如今又在儲能賽道上打了照面。

例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光伏老兵,遠景能源、明陽智能、運達股份等風電老兵早已悄然布局了儲能闆塊。

光伏與風電企業酷愛以儲能前輩自居,在行業迎接大爆發的當下,這些風電、光伏企業先後且各有政策地在研發端、制造端,甚至開發端開啟了新的競速,意在将與風電、光伏看似僅有一牆之隔的儲能納為門徒,以尋找業務的第二增長極。

現如今,這些“腳踏兩條船”的光伏、風電企業跑得如何?

論投入,虧損還是主題

頭部的光伏、風電企業,既有雄厚的财力背景,又具備與生俱來的管道優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制造端,自研自産越來越多地成為這些企業打開局面的關鍵鑰匙。而迅速膨脹市場規模也讓這些企業的業績預期頗為樂觀。例如,去年儲能出貨量1GWh的晶科能源今年的目标是出貨量實作數倍增長;天合儲能更具野心,目标未來5至8年,銷售收入要過千億元,與其光伏業務規模差不多一樣大。

天合儲能成立于2015年,是上市公司天合光能的子公司。在2023年末,天合光能公告,其間接持股子公司天合儲能拟進行增資擴股,各方合計增資達12億元。這是繼去年3月增資擴股之後的再一輪增資,而本次天合光能給予了天合儲能18億元的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顯示,天合儲能2022年全年營收達23.3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淨虧損0.49億元,而2023年前九個月的業績表現卻似乎不敵上年。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負債總額由19.50億元增至43.43億元。去年前九個月的營收為10.12億元,不及前年一半,但歸屬于母公司的淨虧損為1.10億元,超過2022年虧損規模的一倍。

“輸血造車”在儲能闆塊并非個例。

2023年12月8日,晶科能源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晶科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拟與海甯心潮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定》及《遠期股權受讓協定》,拟将其持有的公司二級子公司浙江晶科儲能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晶科儲能)49%股權轉讓給海甯心潮。彼時,晶科能源方面對媒體方面回應時稱:“此次交易出于公司整體戰略及儲能業務發展需要,有利于推動公司儲能業務拓展的步伐。同時也展現了各方對于公司未來儲能業務發展的信心,以及對于公司儲能産能建設的支援。”

與此同時,業務規模上,晶科能源的一份公告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晶科儲能營業收入為1.25億元,淨虧損2022萬元。而晶科科技2023年财報顯示,公司已經備案、并網總計3.9GWh儲能項目。

風電企業也對儲能闆塊的投入頗為重視。

在2024年3月19日晚,運達股份(300772.SZ)公告了一份《關于儲能公司項目跟投暨關聯交易的公告》。

公告顯示,為激發核心員工創新創業激情,促進創新業務開展,公司拟就儲能公司項目實施項目跟投。運達股份拟設立控股子公司運達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作為項目營運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其中公司出資8690萬元,跟投對象通過共同成立跟投平台出資1310萬元(最終以跟投對象實際出資為準)。

事實上,遠景能源、金風科技、明陽智能等風電龍頭也早已入局儲能。

在CNESA釋出的《儲能産業研究白皮書》2024版的一份有關“中國儲能系統內建商2023年全球市場儲能系統出貨量排行榜”中,遠景能源和金風零碳均位列前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23年3月,金風科技在江蘇常州成立儲能公司。更早時候,金風科技旗下天誠同創更名為金風零碳,進一步突出業務屬性。此前,天誠同創一直承擔着金風科技的儲能業務。海上風電巨頭明陽智能也成立了儲能業務子公司瑞源電氣。

論制造,自研自産是主流

光伏、風電龍頭自知,要想在新的賽道上獲得話語權,儲備研發、籌建産能成為是必選題。

在ESIE2024開幕前,遠景儲能釋出了其智慧儲能系統新品,據悉,該EnPower智慧儲能搭載遠景動力全新一代350Ah儲能專用電芯。

據悉,遠景動力350Ah儲能專用電芯較行業普遍使用的314Ah電芯能量密度提升11%。而該350Ah儲能電芯樣件已于2024年4月初在遠景動力十堰工廠下線,預計将于2025年一季度大規模傳遞。

自2023年10月正式釋出新一代柔性儲能電池艙Elementa2半年後,天合儲能在ESIE2024現場首次對外展示了該款産品真機。據悉,目前該産品已實作量産,并将于今年5月開啟傳遞。

天合光能副總裁、天合儲能總裁孫偉談到,天合光能從去年開始的公司願景正式從“光伏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的上司者”更新為“光儲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的上司者”。

事實上,天合儲能長期以其擁有儲能電芯産能而自居,除了緊随行業步伐在去年推出了314Ah電芯後,孫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也在布局500Ah+以上的大容量電芯。“這是我們經過雙向研發,一是根據我們電化學平台對電池内部結構多年的經驗積累正向的研發,同時從用戶端了解了大量的客戶需求,從标準20尺電池艙如何提升體積比能量密度反向測算,得到的最優解。這款産品實作了性能與成本的平衡。同時,打破了現在71173規格下各廠家之間産品同質化嚴重的現狀,這是我們未來競争中的一把‘利器’。”

不止如此,天合儲能正在從研發制造端思考光儲融合的打法,孫偉談到,“如果産品在初期設計就考慮到了光儲深度融合的方案,中間會減少能量之間的轉換,比如現在的模式是光伏發電,輸入逆變轉換,經過儲能再經過逆變轉換,中間經過兩次逆變轉換。如果前期就植入深度耦合,就可以減少能量轉換過程中的損失。”

晶科能源也在ESIE2024展會期間釋出了其5MWh大型儲能系統以及314Ah自研電芯。據悉,該系統具備超靜音等特點,噪音控制在75db以内。

此前,在晶科能源披露的2023年4月投資者關系活動表中,管理層就表示,公司布局儲能優勢在于管道和品牌,儲能目前是公司的種子業務,技術和産能仍在培育階段,經營層面影響不大。目前儲能布局核心是建産能,增進技術研發、管道、技術人員。

現如今,晶科能源5MWh儲能系統将于5月底前具備項目量産接單條件。

事實上,在晶科能源管理層衆多的對外發聲中,儲能被越來越多地在公開場合所提及。例如,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出席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時談道,随着技術加速疊代,光伏發電已經成為最具經濟性和競争力的能源,光伏+儲能新的發電模式将被廣泛應用,并逐漸成為未來電力供應的主要形式。李仙德建議,國家加快新型儲能系統建設,建立市場化的電力交易模式,加快建設智能電網,保障光伏發電高效消納。

在儲能産業上,晶科始終堅持系統內建商的定位。

晶科能源産品中心總經理吳殿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家其實把儲能內建想得簡單了,是以未來肯定會倒下一批做儲能內建的。而在晶科能源内部是把儲能內建作為最核心技術的一部分。

吳殿峰以PC機的發展為例,十幾年前,電腦行業也有一種角色是組裝商,通過購買硬碟、CPU、主機闆等元件來拼裝成一台電腦,但那種電腦的性能和安全性效果是極其低下的。而晶科能源做儲能內建的思路是,要做“品牌電腦”。晶科能源會對所有供貨商産品選型進行測試,在系統上看運作效率、發熱控制、安全性是不是做到最佳,是以晶科能源希望生産出來的是品牌産品。

“我們會把5MWh的産品當成是産品去做,而不是當系統做,不是做拼圖。”吳殿峰強調。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