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大家逢人就叫“老師”?

作者:濰坊高新融媒

記者老師、編輯老師、設計老師、銷售老師、插畫老師、産品老師、“托尼老師”……

如今,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似有“通貨膨脹”之勢,各行各業,或年輕、或年長的職場人,幾乎都被叫過“老師”。

為啥現在“老師”這麼“普遍”?

三人行,必有我“師”

“老師”這個詞,可是有一些年頭了。不同時代,含義還不一樣。

“老師”兩字,最早出現在《春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中:“老師費财,亦無道也。”單純兩個字連用,說的是“軍隊出征日久而疲憊”,和現在的“老師”沒啥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專門的教育活動,職業化的教師越來越多。“老師”開始被用來指代年老資深、品德高尚的學者,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

後來,到了唐、宋,“老師”和“教育”聯系更加緊密,指的是佛教或者道教裡的傳教者。

終于,在金代,“老師”具備了與今日老師相似含義——傳授文化,教育學生的人。比如元好問的《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國小,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明朝嘉靖時期,“老師”成了門生對“座主”(科舉考試中,主管考試的學官)的尊稱。座主不直接授課也被叫“老師”,說明這稱号已經有了泛化苗頭。

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取消,新式學堂建立,“老師”才甩掉了科舉烙印,正式成為對一般教師的尊稱。1925年,魯迅先生就曾寫過:“我夢見自己正在國小校的講堂上預備作文, 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

其實,現在我們說的“老師泛濫”早不是啥新現象了。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施春宏介紹,自己在上個世紀90年代去濟南,發現計程車司機也是“老師”,“隻要尊敬對方,都可以叫‘老師’”。

如今,逢人叫“老師”屬于日常交際禮儀。

媒體圈有“媒體老師”,朋友圈裡有“微商老師”,網際網路大廠裡有“實習生老師”,修水管的老師傅是“老師”,二十出頭的年輕偶像也是粉絲的“小x老師”……

各行各業遍地“老師”,基本上“一朝入職,終身老師”。

不叫“老師”能叫啥?

“叫人”可真不是件容易事。

小時候過年,對着一大堆親戚,不知如何“開口”時,尚能在“爸爸的爸爸叫什麼”兒歌裡找答案。長大後,面對各種複雜關系與微妙情感,怎麼稱呼别人,很難有标準答案。

比如面對上司,若真要公事公辦地稱呼職務,比如“李總監”“王處長”,總有些生硬,管人叫“李哥”“王姐”又過分親昵,直呼其名“李某某”展現不出對上級的尊敬,但脫口而出一句“老李”,隻讓人想吐槽:“你禮貌嗎?”

如果關系好,平時說笑時,叫聲“x哥”“x姐”也無妨,可在正式場合,或是捅了婁子,再這麼叫,難免有不專業、拉關系的嫌疑。

看似簡單的“叫個人”,其實處處是人情世故。

為啥大家逢人就叫“老師”?
為啥大家逢人就叫“老師”?
為啥大家逢人就叫“老師”?

連猴子也知道,胡亂叫人是要挨打的。

可是,如果真要時時拿捏尺度,在開口說話前,用上幾分鐘,衡量一下彼此關系,判斷對方的年齡、身份、地位、喜好,再結合此刻的場合、氣氛,最後精準比對個合适的稱呼,這社交負擔也太重了。

加上現在出現了不少新職業,比如視訊部落客、美食探店員等,由于沒有特定的稱謂,不能像傳統職業一樣,當面稱“趙工”“楊記者”“陳醫生”等,在這種情況下,怎麼稱呼就成了個難題。

于是,“萬能稱謂”應運而生。從清朝的“大人”、民國的“先生”,到新中國後的“同志”“師傅”,個個對應着時代的價值取向。

如今,人們重視知識,“老師”這一稱呼也走出校園。一聲“老師”,既把人擡了起來,顯得尊敬;又與人拉了關系,顯得親近,好用又安全,自然就傳開了。

“老師”稱謂也是以成了懶人福音。

無論身份地位、不分男女老少、甚至無需記住姓名,隻要見人一概“老師”叫過去,也算不失禮了。

隻要尊敬,就能叫“老師”

和吃飯口味一樣,同樣的說話習慣,有人适應就有人不适應。

這種不适應,有時源于文化差異。比如,一名廣東人在路邊買瓶礦泉水,被叫“老闆”會感覺很正常;在北方,被年長者稱為“老師”就容易感到别扭。

有時受價值判斷影響。施春宏介紹,由于一些劣迹網紅、藝人的不良行為,污染了整體形象,是以有人就無法接受網紅這一群體的“老師”化。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于“師德”。

千年來,叫“老師”的工種一變再變,可都離不開”德高望重、傳道授業”的内涵,加上“尊師重道”的傳統,人們潛意識裡,已經預設了老師就是值得尊敬、值得學習的人。

為啥大家逢人就叫“老師”?

是以,如果一個道德敗壞、作奸犯科的人,哪怕本身就從事教育職業,理應稱作“老師”,人們還是會本能地感覺不舒服,歸根到底,是覺得“TA不配”。

如今,人們的思維開闊了,尊敬的範圍也更廣了。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是“老師”,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也是“老師”。每一個普通人,隻要用自己的方式,為他人、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即便沒上過講台,稱之為“老師”,也未嘗不可。

畢竟,古人早說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值得尊敬、學習的人很多,人均“老師”才是常态。

大大方方地互稱“老師”吧!每個認真生活的好人,都當得起這個稱呼。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