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itywalk如何“走”得更遠

作者:掌上沂源

春暖花開,正是Citywalk好時節。

邀兩三好友,漫步城市街頭,拍拍老建築,逛逛特色小店,走累了點上一杯咖啡,或是吃一吃道地的當地小吃……這個春天變得閑适又慵懶。

Citywalk意為“城市漫步”,眼下,各大城市Citywalk線路正不斷上新。自打去年火爆出圈以來,Citywalk這種自帶松弛感、高度本地化的“微旅行”方式漸漸走進大衆視野。

在網紅城市層出不窮、“特種兵式”旅行轟轟烈烈的今天,Citywalk能否帶火一座城市,如何才能“走”得長遠?我們來分析一二。

Citywalk如何“走”得更遠

為一份美食奔赴千裡,為某個景點連夜排隊……在一波波逐熱浪潮中,人們不惜花錢“遭罪”,去見證“遠方的美好”。而被稱之為“城市漫遊”的Citywalk,不再滿足于“完成打卡任務”式的“急行軍”,更多的是漫步于城市“生活區”。

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軋馬路”,Citywalk将目光放在景點之外的城市空間,從曆史、地理、人文、藝術角度探尋和觀察,用心感覺和融入當地的生活。這種變化,正契合旅行消費新趨勢——小衆獨特、自在松弛、未知驚喜、深度在地。

《2023旅遊調研報告》中的統計資料顯示,在Citywalk、躺平式旅遊、“特種兵式”旅遊以及參加老年旅遊團等各類時髦的旅遊方式中,Citywalk頗受年輕人歡迎,排名第一。

一位旅遊業内人士分析,Citywalk走紅與近年來年輕人旅行偏好的變化密切相關。快節奏、内卷化的工作生活,讓一部分年輕人不願再為旅行所累,轉而追尋一種“悅己式”的休閑方式。加之前幾年長途旅行受限,也讓更多人開始發掘身邊的“小确幸”,這種方式一直延續到今天。

Citywalk如何“走”得更遠

上海浦江東岸沿線點綴着22座小木屋“望江驿”,為市民提供休憩停留白間。

作為Citywalk熱門城市,上海一直是被業界學習的範本。

今年,上海從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中,精選了6條年度推薦線路。其中,浦江東岸沿線彙集了船廠1862等曆史建築,以及融書房、望江驿等休閑點位,引導人們“發現多樣風景”。

在山東省内,Citywalk也得到了落地發展。

Citywalk如何“走”得更遠

青島三江裡

去年,青島的旅遊機構以及旅行達人們探索了多條Citywalk熱門路線,工業文化、商貿文化、酒文化之旅、庭院文化等特色線路不斷被發掘出來。

今年開年,濟甯策劃了“我家就在岸上住”新春Citywalk活動,船上觀影會、歡樂相聲船、運河夜校、龍年音樂巴士、國潮美食等形式,讓市民和遊客從“看景”到“入景”,在槳聲燈影裡重拾“運河記憶”。

煙台龍口市用“春餅節”拉開春季旅遊帷幕,将賞花、看海、觀傳統民居、品地方美食等有機串聯,邀請市民和遊客緩步慢行,深度體驗膠東人家的滋潤生活。

與曾經的露營、飛盤與圍爐煮茶一樣,同樣作為新興生活方式的Citywalk,讓一部分人嗅到了商機。目前,在各大社交平台與電商平台上,一批Citywalk付費産品逐漸顯現。

比如某旅行App上就推出了Citywalk專區,在上海、北京、成都、南京、西安等城市,一些 Citywalk線路将曆史街區、文博場館、特色美食等串聯組合起來,加上帶隊人員的講解服務,收費100—500元不等,平台資料顯示部分團隊服務次數已近萬次。

付費漫步,本質上是為文化和知識付費,但人們對它的态度卻褒貶不一。贊同者認為,“附近的消失”讓人們對周圍生活環境的感受不再深刻,通過這樣一種途徑,可以更好地回歸自己的生活、社群和城市。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Citywalk本質上就是被包裝後的收費散步,并沒有什麼新意和吸引力。是以,Citywalk目前仍是一項小衆活動,尤其在中小城市,專業化Citywalk産品的提供者并不多,尚未形成一定規模體系。而經營主體分散、活動品質參差不齊、産品價格與服務品質難統一等情況,都讓Citywalk暫時停留于“小而美”的階段。

Citywalk如何“走”得更遠

北京鼓樓東大街上的新晉打卡地,Citywalk熱度下,人們對于開放性和自由性的街區式商業普遍較青睐。

是以很多人認為,短期内,比起其他付費産品,Citywalk更适合作為一項引流活動,又或者是一種小衆化的興趣活動。

付費漫步的旅遊模式究竟能走多遠,現在還難以下定論,仍然有待觀察。

不過從行業趨勢上看,當下旅遊已逐漸走向生活化、體驗化,融合了場景與體驗的Citywalk,正是這種新消費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人們看似在付費遛彎,但事實上是在為自己的體驗買單,合理的付費有助于獲得更好的體驗。

從消費群體上看,如今的文旅市場是“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無論是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還是“開封王婆”,幾乎每一波流量狂潮都是年輕人掀起的。而随着“90後”“00後”成為消費主力軍,我們完全有理由感到樂觀,受年輕人推崇的Citywalk還會繼續發展下去,它可能會有不同的名稱和形式,但都會在“體驗消費”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作為沉浸式體驗消費,本地Citywalk遊怎麼“玩”才能更有吸引力,怎麼“走”才能長遠?對此,業内人士見仁見智,不過創新線路産品策劃、持續做好消費業态延伸和活動服務保障卻是大家的普遍共識。

Citywalk如何“走”得更遠

北京亮馬河沿岸

緊跟需求風向,解鎖更多“新路線”。今年3月,上海市楊浦區以Citywalk形式組織了一場公益性的單身青年職工交友活動,受到參與者的歡迎,給人們一些新啟發。組織者一定要研究年輕人的喜好,緊跟他們在社交、休閑、健身、親子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去進行線路開發和産品設計,以場景、需求、情緒為原點,打造自己的主場,創造一條兼具探索和娛樂的活動軌迹。

連結消費業态,植入更多“新場景”。Citywalk是一場居民與城市的對話,也是一場消費者與商業的對話,而最能展現這場對話與互動的就是文旅型商業街區。讓活動更好玩兒、讓組織者有錢賺,必須做好與文旅消費業态的多元連結。可在立足“本土特色”的基礎上,促動線下消費品牌與活動方的合作,在活動中融入藝術、體育、短劇、研學等“潮玩兒”元素,打造 “吸引力經濟”,讓更多“Z世代”人群樂于參與和分享,進而觸發旅遊營銷的“共情點”。

規範活動營運,注入更強“保障力”。由于Citywalk産業尚不成熟,沒有官方統一的定價标準,領隊的資源、成本和營運方式也“各自為政”。政府部門應對營運資質、服務能力等進行把關,及時監管整治出現的收費亂象,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組織方也應提升自身專業度,做好社交和互動,使消費者感覺物有所值,提高大衆的認可度和參與度,進而獲得長足的發展。

優化城市治理,營造清新“大環境”。Citywalk重在長效營運,城市建設和治理效能是最大的誠意,消費環境、交通便利、文明程度、曆史文化等,都是城市友好度的關鍵項。可以從推動發展、造福民生的角度出發,營造清新整潔的環境,完善道路交通、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豐富文化休閑、娛樂購物等消費業态,提高市民和商家的文明素養,打造更加安全、透明和令人愉悅的漫步環境,讓每位市民和遊客都樂意成為“推薦官”。

詩與遠方讓人無限憧憬,熟悉的地方亦有無限風光。在Citywalk的“漫行線”上,哪座城市會破圈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