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丨劉青:在開放型經濟下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引領

作者:人大國發院

劉 青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經濟學院教授

要了解中國經濟的過去與現在,了解新質生産力的形成與發展,必須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來思考,必須要有開放型經濟的思維。是以,探讨、了解開放型經濟下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戰略意義。

了解開放型經濟下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包含三個方面的内容。

觀點丨劉青:在開放型經濟下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引領

第一,如何了解大陸目前的開放型經濟。我們的基本觀點是,大陸的開放型經濟建設成就斐然。自1978年以來大陸出口的世界占比持續增長,2009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21年出口的世界占比達到15%,是1960年代中期以來單個國家出口占比的最高紀錄。

但是,大陸目前也面臨着兩重主要挑戰。一是來自開發中國家在傳統産業上的競争和發達國家在新興産業、未來産業上的激烈競争,我稱之為“兩頭夾擊的競争”;二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由于世界各國對貿易不平衡的警惕,中國和全球的貿易與發展模式很可能都發生了系統性變化,一定程度上都降低了對外貿的依賴,意味着貿易的市場相對變小。近些年的地緣政治緊張進一步加劇了這兩個挑戰。大陸的開放型經濟建設需要尋求新的突破,而這個突破的方向隻能是産業向上更新。産業的向上更新需要新質生産力支撐。

第二,關于新質生産力的理論内涵與實踐内涵。每一個時代的發展,都是由那個時代的生産力決定的。理論來源于實踐,好的理論則可以用于更好地指導新的實踐。新質生産力就是來源于高品質發展實踐,也用于指導未來高品質發展實踐所需要的新的生産力理論。盡管之前大陸一直有各種促進創新、促進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專門政策、論述,但均為實務層面,并未形成系統性的頂層指導思想、理論,發展至今,我們需要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理論指導,而新質生産力就是這個理論。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容易了解,新質生産力強調創新的主導作用,要符合新發展理念,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更新而催生,以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标志,關鍵在質優。經濟發展的結構、效益、效能、品質要有效提升,而不僅僅是量的增長。

事實上,“質”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例如,根據英國學者安格斯・麥迪森在《世界經濟千年史》中的測算,1820年中國國内生産總值(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約32.9%,英國為5.2%,規模優勢明顯。但大陸當時農業社會的特征決定了GDP的“質”不夠高,再精巧龐大的木質艦船終究抵擋不住工業世界的鐵甲炮艦。

在實踐上,新的科技革命、産業變革正在發生,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航空航天、新能源科技、生物科技等方面正在發生着颠覆性的突破,能否抓住這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将直接決定未來的國家前途及世界格局。曆次科技革命對人類曆史的影響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目前科技革命的緊迫形勢,需要有一個專門的理論來統一思想、聚焦資源。我們需要在此思想引領下“聚精會神抓科技革命”。

簡單總結而言,發展新質生産力,主要依靠三個因素驅動,一是原創性、颠覆性的科技創新,二是生産要素創新性的優化配置,三是産業的轉型更新。事實上我們國家在實踐層面為推動這些變革努力了至少20年,但進展仍然不盡如人意。目前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前提,是需要思考清楚兩個問題:一是高科技産業發展的真正比較優勢來源是什麼,二是怎麼促創新。

第三,在開放型經濟下發展新質生産力尤其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未來一段時期,大陸需要在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的背景下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我們認為,需要以全面依法治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引領開放型經濟下新質生産力的形成與發展。這一論斷,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了解。

其一,高品質的契約執行力度與産權、知識産權保護,是高科技産業比較優勢的最重要來源。這是因為,越是高端的産業,涉及的産業内、産業間分工越是細密、複雜,産業鍊越長,産品内涵的知識屬性越重要,也越需要充分利用國内、國際最優質的資源,進而越是依賴于國内以及國際企業之間的互相協作配合。公平、公正、有力的契約執行,強有力的知識産權保護,是降低企業間交易成本、促進企業之間順利協作的根本保障。

其二,法治化的市場制度是實作“以競争促創新”的前提條件。創新具有高投資、高風險的本質屬性,在市場競争越激烈的環境下,如果缺乏知識産權保護,企業不能充分享受創新帶來的潛在知識産權收益,則企業更不會從事創新冒險。這一點在大陸目前擴大進口、擴大開放的背景下,尤其值得我們注意。

其三,法治化的市場制度是實作“以開放促創新”的前提條件。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降低中間品與資本品進口關稅,一方面可以促進外國技術轉移與本土企業自主創新,另一方面,也可能導緻企業采取“拿來主義”,更多地依賴于外部産品、技術。在知識産權保護力度不足夠時,企業創新的收益無法得到保證,企業會更多傾向于“拿來主義”,以進口來替代自主創新。

其四,法治化的市場制度是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條件。資源配置關鍵還是靠企業的投資決策,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體,企業的投資過程即是社會中經濟資源重組與配置的過程。法治化的市場環境,有助于企業以最優的方式在最廣泛的範圍内組織、利用最優資源,有些資源的最優擷取方式是企業自身投資生産,有些資源的最優擷取方式是外包,不一而足。相反,當契約執行力度不足、産權保護不足時,企業可能時刻擔心外包時被獨立供應商敲竹杠、卡脖子、提供劣質配套,于是企業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采取“全産業鍊模式”,造成資源配置效率的損失。好的市場制度能盡量減少這種損失。

其五,經濟政策、經營環境的不确定性是創新的重要阻礙。對創新來說,政策不确定性是一個巨大阻礙因素。完善的市場制度、經濟法治可以給企業較為穩定的經濟預期,而經濟政策則通常較為易變和不可預期。就促進創新而言,大陸在治理經濟時,需要盡可能以完善的經濟制度、法治來代替各種臨時性的經濟政策。

總之,在新的開放型經濟環境下,大陸需要在新質生産力思想的指引下,聚精會神抓科技革命、抓産業革命。發展新質生産力,道路千萬條,法治第一條,大陸需要以全面依法治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來引領開放型經濟下新質生産力的形成與發展,創造“新時代的新改革紅利”。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微信編輯:張菁菁

觀點丨劉青:在開放型經濟下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引領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現任院長為校長林尚立。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機關,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台、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産出”的高端智庫平台。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彙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标,紮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緻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