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當起家 群衆做好主一一崇陽縣鄉村治理蹲點記

作者:鹹甯新聞網

鄉村治理是實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而村灣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單元。

在群山環繞的崇陽縣,記者蹲點記錄下國家“大戰略”中,村灣“小單元”自發、自覺治理的時代軌迹。

讓群衆做主 大市村的一個不能少

3月19日,晚上8點,大市山下,大市河畔,夜色正濃。黨群活動中心,一爐篝火燒得正旺。火光映紅了圍爐而坐的大市村村民,也隐約照亮了村子依山而建的道路。

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五組2024年的第一場“灣子夜話”火熱進行中。

地處鄂南的崇陽是一個山區縣,八山半水分半田,形成了依山而聚、順水而集的自然村灣布局。

“灣子夜話”是該縣利用晚上休息時間,由村“兩委”将一個小村灣的村民就近組織起來,“面對面”商量大小事務,激發群衆主動參與鄉村治理的一種方法。

“基礎設施還要加強”“村裡引入流量發展旅遊”“建議今年種些黃精、白芨”……村民提出十點建議,村第一書記段樂一一梳理記錄。

此前,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徐勇在基層調研鄉村治理這一課題,深感發動群衆難、群衆參與難。“為什麼難?主要因為基層治理單元的不足,人們缺乏參與的載體和動因。”徐勇說。

在崇陽鄉村,“灣子夜話”給出參考。

“村民有地方說事,村民建議被采納,村裡發展有出路,群衆參與也從過去門可羅雀變成了門庭若市。”段樂說。

大市村的村民都有地方說事——村民可以找村黨支部、村灣黨小組、黨員中心戶說事,可以找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說事,還能找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和志願服務隊等社會組織說事。

“我們找上門去說事,管用嘞!”村民丁仲祥說。去年,他跟村黨支部商議将衛生死角、雞棚偏屋等閑置地建成小遊園,後來村裡專門開會商量,通過政府補一點、鄉賢捐一點、鄉親出一點,建起了一個城裡人都羨慕的小遊園。

“我找到專業合作社談事,也很有效。”村民汪晚龍說,去年,他找上金星蔬菜合作社,希望加盟種植蔬菜,合作社的技術員來到地裡一番檢測,提供了種苗和技術,他家一畝地賺了2萬多元。

村民說事管用,是黨組織發揮了作用。“縣裡要求把黨組織建在村灣上,聯合農戶促進鄉村治理。”段樂介紹,全縣以黨員中心戶為基礎,實行“十戶聯防”,切實履行環境整治、護林防火、防汛抗旱等職責,落實中心戶長每月100元的補貼,讓每一位農村黨員都發揮作用。

目前,該縣設立村灣黨小組184個,推選黨員中心戶7513戶。一年來,該縣召開“灣子夜話” 3200餘場次,參與人數10萬餘人次。

以群衆為主 水利局的雙向奔赴

3月20日早上8點,崇陽縣水利局幹部馬王光來到白霓鎮白霓村。前一天,他與村委、村民代表商量好了興修春耕水利。

“我昨晚根據村裡實際,做了一個計劃,你參謀下。”馬王光一進村委會,就掏出一張清單遞給村支書劉岱任。清單上條目清晰:挖掘5組和18組抗旱機井、修砌攔水堰、清淤3個水塘、建好道路排水渠。

疏通水渠是當務之急,劉岱任決定馬上開工。馬王光和劉岱任在村灣裡一号召,30多位村民當即響應。

群衆為何如此熱情響應?“幹部帶着我們幹事,而且幫我們幹打基礎、管長遠的事。”“幹部帶頭在幹事,和村民一起同勞動、同休息。”村民們邊幹活邊介紹。兩個小時後,一條500餘米長的溝渠就完成了清淤。

馬王光能發動群衆的背後有故事。

起初,馬王光下鄉是因為縣裡有“向下下沉”的硬要求。縣裡要求定期評估、動态調整下沉便民服務事項,并新增下沉基層服務事項120項。他下沉的村就是白霓村。

後來,馬王光主動下鄉,是因放心不下正在振興的鄉村事業,也割舍不了鄉親們當他是自己人的血肉聯系。去年,他帶着村民建了橋、修了渠、打了井,村民們争搶着請他到家裡喝頭道豬血湯,表達最深厚的感謝。

一邊帶着群衆幹事,一邊要給群衆辦事。馬王光這次到村裡還帶來了“桃溪幫辦”,用網際網路幫群衆辦理社保、醫保等服務事項。

崇陽古稱“桃溪”,“桃溪幫辦” 通過線上“桃溪幫辦·雲綜窗”平台、線下“桃溪幫辦”小站,讓群衆享受優質便捷的服務。

“光說不練是假把式,這東西要怎麼用?”村民童志軍問道。

馬王光當即掏出手機示範:“首先搜尋‘桃溪幫辦’小程式,然後選擇電話咨詢、留言咨詢、視訊導辦、上門幫辦,來辦理1770項政務服務事項。”

“解決問題是硬道理,管用我們就領情。”童志軍追問。

馬王光接過童爹爹的手機,手把手教他用“桃溪代辦”辦理養老保險繳費。童志軍點選了養老保險的訴求。10分鐘後,桃溪代辦員柯倩就上門幫童爹爹辦妥了繳費業務。童爹爹開心道:“事情解決了,網上辦事靠譜。”

劉岱任感觸道:“幹部沉下來,訴求送上去;服務送下來,感激送上去;資料送下來,民心連上去。這種雙向奔赴讓村民建好家園更有動力,振興鄉村更有熱情。”一番話讓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目前,該縣已有99家機關311名幹部分别到173個村開展駐村工作。一年來,為群衆解決發展難題1500餘個,通過 “桃溪幫辦”解決群衆生活難題12000餘個。

靠群衆自主 白霓鎮的三張榜單

在白霓鎮,三張榜單的故事廣為傳頌。

第一張榜單是光榮榜,源于6塊小石牌“換”來一處公共遊園的故事。

2022年9月,縣委書記鄭俊華到白霓鎮參加“灣子夜話”。村民們提出:龐家老屋垮塌,何不改建成公共活動空間?

鄭俊華提出,可以通過“捐一點、幫一點、助一點、取一點、獎一點”來解決經費。

“出錢出力問題不大,可涉及11家宅基地拆屋退基,對農村家庭來講是一樁大事。”村幹部程光照說。

“以往捐錢捐物會樹塊‘功德碑’,我們不妨效仿,給讓地的人揚個名。”有村民建議。

“灣子夜話”上,村民當面鑼、對面鼓講得清楚:無償捐地的,石碑上刻“捐獻”,把使用權讓給村集體的,石碑上刻“讓地”。戶主們紛紛簽字,或“捐”或“讓”。

“這捐與讓還有講究,捐的産權屬于村集體,戶主的後人不得再幹預産權,讓的産權屬于戶主,戶主及其後人可以聲張産權。”白霓鎮副鎮長程桔介紹。

第二張榜單是“積分榜”,在洪泉村赢得群衆一片叫好。

該村将鄉風民約和規章制度量化為積分,将積分與生活物資兌換挂鈎,1積分可兌換1元錢物資。

“積分榜有愛國守法、鄉風文明、生态宜居、産業興旺、共建共治、表彰獎勵6個加減分大項,内有17個子項、52個小項。”洪泉村支書孫愁介紹。

比如,“被有關部門認定為見義勇為”,加50分;“子女考上博士研究所學生及以上”,加100分。而亂丢亂倒等行為每次扣10分,違法犯罪行為一次性扣除100分。

去年,村民孫火亮用300多積分兌換了相應價值的食用油、米、面等物資。“東西雖說不多,可是臉上有光啊!”孫火亮說。

第三張榜單是公示榜,在全縣每個村鋪開。

在洪泉村黨群活動中心的公示榜上,村文化廣場建設、老堂屋修繕、人居環境整治等工程用工用資清清楚楚。榜前,村民丁樹良仔細檢視自己為村灣投工投勞的情況。“沒寫錯,準着嘞!”

丁樹良認為,大到國家方針及省市縣政策,小到村灣細則;大到項目資金,小到村灣收支,全部上榜公示,讓群衆心裡敞亮,大家幹得才有勁。

“光榮榜,調動群衆的‘榮辱觀’和‘榮譽感’,催生了内在動力;積分榜,實作花小錢辦大事,推動了治理實操;公示榜,讓每個環節明明白白,明晰了閉環全程。”鄭俊華說。

目前,三張榜單已覆寫該縣12個鄉鎮203個村(社群)1329個灣組,激勵群衆捐資捐物2000餘萬元,兌換370餘萬積分。該縣鄉村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全縣信訪率較3年前下降了51%。

鹹甯日報記者 饒敏 甘青 特約記者 汪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