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飛船已經處于待命狀态超過5個月了,随時可以執行快速發射任務,這可能很多網友都沒想到的事情吧?處于待命狀态這麼長時間,火箭、飛船會不會有影響呢?
神舟十八号已待命5個多月
飛船、火箭處于待命的情況早在2021年就已經出現了。在2021年6月,3名航天員乘坐神舟十二号飛船前往中國空間站,開啟了為期3個月的太空之旅。就在神舟十二号飛船執行飛行任務期間,在發射場還有一枚長征二号運載火箭、一艘神舟載人飛船在靜靜地守護着,整裝待發,具備快速發射和應急救援能力,這艘飛船其實就是神舟十三号飛船。
和一般的航天任務相比,載人航天的要求會更高,因為載人飛船、空間站内有航天員在執行飛行任務,對飛船飛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在進入空間站時代以後。畢竟在空間站時代,單次飛行的時間長達幾個月,長時間飛行過程中,飛船、空間站面臨的風險可能會更多。
因為在近地軌道飛行期間,飛船、空間站所處的環境很惡劣,宇宙輻射相當強,還有無數空間小碎片、太空垃圾,這些小碎片的尺寸可能很小,但是它們的飛行速度很快,意味着撞擊的動能也會大,如果與飛船、空間站這些航天器發生碰撞,可能會導緻航天器受損。
在之前的檢查中,就發現天宮空間站的太陽翼多次遭到了空間小顆粒的撞擊,太陽翼出現了受損的情況。這其實是沒法避免的事情,國際空間站一樣面臨着這樣的問題。後來神舟十七号航天員進行了2次出艙活動,對天和号核心艙太陽翼進行艙外修複解決了這一個問題。
是以,在外太空長時間飛行是沒法100%做到絕對的安全,如果在軌執行飛行任務期間,飛船、空間站遇到緊急情況,地面就必須要快速發射一艘飛船去太空把航天員接回來。
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好飛船,這個救援的過程就需要很長時間。在地面有處于待命狀态的飛船,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内發射升空,去執行救援任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空間站時代,我們“發射1發、備份1發”的“滾動備份”發射模式的原因,確定在軌航天員的安全。
當然,在軌執行任務期間,空間站、飛船沒有出現緊急情況,那這艘處于待命狀态的飛船就會靜靜地等待着,等到下一個發射視窗到來後,就會轉入下一個階段飛行任務的發射流程。目前神舟十八号飛船、火箭都已經處于待命狀态幾個月,會不會對飛船、火箭造成影響呢?
研究人員表示,這并不會對飛船、火箭産生影響,而且出于安全的考慮,處于待命狀态的火箭部分電池以及火工裝置等都不會提前安裝,而是存放到專門的庫房,如果需要執行快速發射任務,才會快速将這些裝置安裝到位。是以,處于待命狀态的火箭、飛船是不會受到影響的,可以正常執行發射任務。
在神舟十七号飛船發射升空之時,神舟十八号飛船和火箭就進入待命狀态了,現在神舟十七号飛船已經在軌飛行5個多月了,這也意味着神舟十八号飛船已經處于待命狀态5個多月了。
按照計劃,神舟十七号飛船将會在本月底傳回地球,而神舟十八号飛船也會在本月下旬發射。雖然官方暫時還沒公布具體的發射時間,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神舟十八号飛船發射時間越來越近了,現在關于神舟十八号飛船的好消息再次傳來。
據報道,神舟十八号飛船和長征二号火箭組合體已經轉運到發射區,計劃在近日擇機發射升空,前往中國空間站。當神舟十八号飛船抵達中國空間站後,我們的空間站将會再次住滿6名航天員,這兩個航天員乘組會在軌完成交接工作,随後神舟十七号飛船就會從中國空間站撤離傳回地球。
神舟十八号擇機發射
此前網傳神舟十八号飛船計劃在4月25日發射升空,現在神舟十八号飛船已經轉運到發射區,這個時間可能是準确的,誤差可能不會很大。因為之前的幾次飛行任務都是類似的情況。
例如神舟十七号飛船、火箭組合體是在2023年10月19日轉運到發射區的,在2023年10月26日發射升空,從轉運發射區到發射升空,時間間隔為7天時間;
神舟十六号飛船、火箭組合體是2023年5月22日轉運到發射區,2023年5月30日發射升空,從轉運發射區到發射升空,時間間隔為8天時間;神舟十五号飛船、火箭組合體在2022年11月21日轉運至發射區,在2022年11月29日發射升空,從轉運發射區到發射升空,時間間隔也是8天時間。
從之前的幾次飛行任務情況來看,飛船、火箭組合體從轉運發射區到發射升空的時間間隔基本上都是一個星期左右。現在神舟十八号飛船、火箭也已經轉運到發射區,預計再過一周時間就會發射升空了。
現在神舟十九号飛船也已經完成了測試工作,和用來執行神舟十九号任務的長二F遙19運載火箭在總裝測試廠房裡守候着,當神舟十八号發射升空去執行飛行任務時,神舟十九号飛船就會進入待命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