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更半夜:宋太宗大舉北伐慘遭戰敗,趙昌言晝夜會友商議國事

作者:香茗史館

三更半夜,也作“半夜三更”,通常用來泛指深夜。古時将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為兩小時,三更大約是指當夜23:00到次日淩晨1:00。成語出自《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三更半夜:宋太宗大舉北伐慘遭戰敗,趙昌言晝夜會友商議國事

趙昌言,字仲谟,北宋初期汾州孝義人。其父趙叡,曾在宋太宗趙光義手下任職,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時,先後任命他擔任治下的雍丘、太康兩縣縣令,後來官至安、申觀察判官。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趙昌言考中進士,他因文思靈活,在考場中頗有聲望,又因志向遠大,得到趙逢、高錫、寇準等人的稱贊,因而成為貢部首薦。廷試當日,宋太宗見他辭氣俊辯,本就頗為滿意,又看到他父親的名字,更是心生好感,趙昌言是以被錄取甲科,授任将作監丞,通判鄂州。

此後,趙昌曆任右拾遺、直史館、荊湖轉運副使、右補阙、青州知府、方員外郎等職。

三更半夜:宋太宗大舉北伐慘遭戰敗,趙昌言晝夜會友商議國事

正所謂“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丢燕雲則必禍中原”,自後晉石敬瑭将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整個華北平原,乃至中原地區,都暴露在了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北方遊牧民族随時可以翻越燕山山脈或太行山脈馳騁于華北平原,晝夜即可飲馬黃河。

北宋立國之後,趙匡胤采取“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政策,在一統南方的同時,設立“封樁庫”廣積錢糧,為收複燕雲做着準備。在基本統一南方後,趙匡胤先後三次出兵試圖攻滅北漢,但前兩次皆因遼國及時救援而失敗,第三次則因趙匡胤的突然去世而作罷。

三更半夜:宋太宗大舉北伐慘遭戰敗,趙昌言晝夜會友商議國事

趙匡胤駕崩後,其弟趙光義即位,當清海軍節度使陳洪進于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上表投降後,北宋終正式一統南方地區。此後,一心想要完成兄長統一大業的宋太宗,開始将戰略重心轉向北方,并于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攻滅北漢,收取河東一軍、十州、四十一縣,徹底終結了晚唐以來的割據局面。

同年五月,趙光義意圖乘勝收取幽州,宋軍與遼軍在高梁河一帶展開激戰,起初雙方倒是互有勝負,但在趙光義因身中兩箭退走後,群龍無首的宋軍遭遇慘敗,北伐也以失敗告終。此後,宋軍與遼國先後在滿城、雁門關、雄州等地交戰,雙方互有勝負。

三更半夜:宋太宗大舉北伐慘遭戰敗,趙昌言晝夜會友商議國事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秋,遼景宗在六州遊獵途中忽得崩疾,不治而亡。皇後蕭綽在韓德讓和耶律斜轸的幫助下,擁立遼景宗長子耶律隆緒即位,是為遼聖宗。因耶律隆緒當時年僅十二歲,由蕭太後臨朝稱制。

宋太宗趙光義得知消息,決定趁着遼國母寡子弱的機會發動北伐,洗刷昔日高梁河之戰的恥辱。

雍熙三年(986年)三月,宋太宗調集重兵,兵分三路發動北伐。起初,宋軍進展極為順利,西路潘美先後攻占寰、朔、應、雲四州,中路田重進也攻克蔚州,東路曹彬也在占領岐溝關、新城、固安後奪取涿州。然而,由于東路曹彬指揮失誤,後被遼軍主力擊敗,西路與中路也被迫撤軍,“雍熙北伐”最終以失敗告終。

三更半夜:宋太宗大舉北伐慘遭戰敗,趙昌言晝夜會友商議國事

朝廷用兵之際,樞密副使張宏卻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反倒是趙昌言心急如焚,多次上陳邊備之事,宋太宗遂以趙昌言為左谏議大夫,代替張宏出任樞密副使,之後又改任工部侍郎。

當時,鹽鐵副使陳家輿與趙昌言平時關系很好,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則與趙昌言是同年進士,而右正言梁颢則曾在大名府幕下做過事,于是他們四人便經常來找趙昌言商讨國家大事,不分白天黑夜的在趙昌言府第聚會。久而久之,京師便開始流行這麼一句話,“陳三更,董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