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甯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作者:上海長甯

作為老齡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區之一,長甯區擁有老齡人口23萬人,占戶籍人口的40%。近年來,長甯區在提高醫養康養水準、建構老年友好環境、營造敬老助老氛圍上不斷做深做實,為全區老年人撐起“幸福傘”。

醫養康養水準不斷提高

在上海市同仁醫院門診大廳,76歲的徐阿婆蹒跚而至。

看到阿婆的身邊沒有人陪伴,穿着紅馬甲的志願者立刻走上前來。“阿婆,您一人來看病嗎?”“是的啊,我預約的是内分泌科,想來複查、拿藥。”

了解到徐阿婆的需求,志願者迅速推來了一個輪椅讓老人坐下,并在服務台領取了一張“長者服務卡”讓她戴在胸前。然後志願者推着徐阿婆挂号完畢,來到了内分泌科門診就診,得到了優先診治。

“從走進醫院大門到取完藥,總共時長不超過半小時,這是我以前沒有想象到的。”徐阿婆感慨。

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甯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作為區域醫療中心和“老年友善醫院”, 上海市同仁醫院近年來在環境适老、服務适老、技術适老和數字适老方面開展了多項工作。尤其是該院門診辦公室團隊開展的“5G長者守護”計劃,更是讓來院就診的老年患者贊不絕口。

上海市同仁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戴雲告訴記者,别看這張卡片“長相平平”,但它卻内有乾坤,有實時監控、軌迹查詢、SOS一鍵告警、電子圍欄等功能。其中電子圍欄功能是一個系統主動報警功能,一旦老年患者離開醫院範圍,會主動發出預警,提醒從業人員關注,這一功能,對一些認知障礙的老人來說非常重要。此外,長者服務卡既是智能終端,也可作為一個優先憑證,持卡在就診、繳費、取藥等環節可享受優先。

同為“老年友善醫院”的程家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也有着符合社群醫院定位的特色。

在全科醫生沈娟的診室内,社群居民郭老伯正在和她交流着自己的病情。進行過問診和基本的檢查後,沈娟認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郭老伯近期病情穩定,可以為他開具長處方。

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甯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對于用藥方案穩定、病情平穩的慢病患者,我們可以開具4—12周的長處方,家庭醫生也會定期通過電話、微信或是家庭病床上門等多種形式,對簽約患者進行随訪,一旦發現病情波動,可以及時幹預或是調整用藥。”沈娟介紹道,“根據患者疾病以及疾病的穩定程度,我們将其分級分類,重點人群有‘紅色人群’‘黃色人群’和‘綠色人群’。‘紅色人群’兩周随訪一次,其他人群在家服藥的同時,我們也适時監測着他的基本病情。”

“長處方讓我們一次性獲得較長時間的藥品供應,減少了頻繁就醫購藥的麻煩,極大友善了我們居民。”郭老伯說道。

程家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顧雯烨告訴記者,網際網路診療、網際網路多點執業以及長處方的開展,讓居民在社群就可以完成診療、付費、取藥的一站式服務,解決社群居民慢病藥品同質化供給的同時,提升家庭醫生與居民的黏合度,使家庭醫生簽約的組合就診量及社群就診率較去年都有所提升。

據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長甯區有16家醫養結合機構,床位3303張,其中醫療床位1074張。各街道(鎮)社群整合社群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護理站和居家養老服務站功能,并以此為基礎,以康養驿站為補充,形成社群醫養結合模式。積極打造長護險與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失能老年人照護體系,為百歲、高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醫療幫扶服務。

對于居家養老的老年人,長甯區通過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老年人過往病史進行摸查,建立健康檔案,并提出日常生活建議。截至2023年年底,長甯區家庭醫生共簽約65歲及以上老年人14.06萬人,簽約覆寫率達到92.15%。

老年友好環境不斷美化

作為全國首批老年友好型社群,虹橋街道虹東小區有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細節設計:小區44個樓組全覆寫進行了無障礙坡度改造,行動不便的老人可通過緩坡自由出入;樓道内每一層樓梯加裝樓道防滑墊,最低和最高兩級台階的防滑墊顔色換成與中間淡黃色不同的橙紅色,格外醒目。平坦舒适的防滑地面有效降低了老人們意外跌倒的風險;社群内公共資源禀賦優厚,基礎配套設施完善,養老、文化、衛生、教育、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5分鐘内可達,集聚了社群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老年助餐點、敬老院、衛生服務站、護理站、慈善超市等……

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甯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老年友好環境建設不光要解決硬體難題,也要讓老年人辦事無障礙、更便捷。

江蘇路街道長新社群推出了智能共享廚房和洗衣房、智能健康小屋、申城出行打車屏等數字化服務,形成“智享公共客廳”;同時設定居民區“一網通辦”延伸服務自助終端,讓小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快速、直接、準确地咨詢政策、辦理業務。

與此同時,長甯區還開展了智慧助老行動,組織轄區内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為老年人開設智能手機課程教育訓練等,幫助老年人享受數字紅利。

自2021年以來,長甯區共有6個社群被命名為全國老年友好型社群。

敬老助老氛圍更濃厚

87歲的徐阿婆是天山路街道認知障礙專業照護型日托老人。

2023年,天山路街道在開展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項目中,經過走訪排摸和篩查,發現徐阿婆已出現了記憶障礙症狀,屬于輕度認知症。考慮到徐阿婆高齡獨居,街道社群綜合為老服務分中心為她申請了認知障礙專業照護型日托項目。在專業和全面的認知健康服務下,徐阿婆從精神低沉逐漸變得開朗熱情,臉上多了笑容。

在長甯,針對認知障礙老人打造的“專區+社群”服務格局已在像徐阿婆一樣的老人群體中發揮作用。

就醫更便捷、環境更友好…長甯這樣為他們撐起“幸福傘”~

自2018年以來,長甯區積極倡導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健全老年認知障礙标準體系,率先出台“一導則兩标準一指南”,即《長甯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城區建設導則》《長甯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标準》《長甯區社群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規範》和《長甯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群建設實踐指南》。在各街道(鎮)建立社群老年認知障礙家庭支援中心,引入專業社會力量為認知障礙老人提供篩查轉診、非藥物幹預、早期幹預三級預防服務,為建檔認知症家庭開展早期幹預和個案服務,為家庭照護者提供家庭健康指導、科普宣傳等賦能支援服務。

為了給老年人提供多彩的生活,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長甯區組織開展了老年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各街道(鎮)組織了各式各樣的主題活動,如集體生日會、老年運動會、敬老音樂節、慈善捐贈、表彰助老模範、漢服體驗、彩妝教學以及各類手工制作活動等,讓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成為幸福夕陽紅的生動寫照。

圖檔來源于區衛健委

撰稿:趙 立

編輯:李冰倩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