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肝不好治膽,肺不好治大腸,心不好治小腸,怎麼了解,一文講清

作者:岐黃傳人李醫生

中醫講,肝不好治膽,肺不好治大腸,心不好治小腸,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中醫認為,人的身體依靠經絡和氣血緊密連接配接,更強調整體觀念。

肝不好治膽,肺不好治大腸,心不好治小腸,怎麼了解,一文講清

先來說肝不好治膽。如果肝不好了,比如肝郁氣滞了,通常就會疏肝理氣了,再比如肝郁化火了,可以來清肝瀉火,肝陰虛了可以滋陰養肝,但有些人呢按照這些通常方法去用藥後,老是不見效果,這種情況,可能就是膽氣被堵不通了。肝和膽在位置很近,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俗話常說肝膽相照,相對于脾胃的升降,肝和膽也一樣,肝氣是向上升發,膽氣是下降的,如果膽氣不能降了,那肝氣就沒法正常升發了,是以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先疏理膽氣,膽氣恢複下降功能,肝氣自然也就能升發了。

肝不好治膽,肺不好治大腸,心不好治小腸,怎麼了解,一文講清

再來說肺不好治大腸。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中醫上,肺與大腸是一個經絡系統,兩者相表裡,是上下之屬的關系,肺為髒屬陰居上,腸為腑屬陽居下,能夠共同升清,降濁,調暢氣機,排出糟粕。如果肺不好了,比如咳嗽了,發燒了等等,表現為肺功能失調,通常需要治肺除病,但用了治肺的藥卻沒有效果,這種情況就要考慮大腸的問題,多是大腸不通暢了,比如大便不通。

為什麼會這樣呢?肺受邪擾,失其宣肅,進而影響大腸之腑氣,使其傳導運化功能受限, 則濁氣留滞中焦,臨床可見大便秘結、排便不暢、腹滿腹脹、食欲不佳等症狀。如果腑氣不通,腸中濁氣上逆于肺,又會緻使肺氣壅塞不暢,導緻或加重肺部咳嗽、咳痰、憋悶、喘息等症狀。是以出現腑氣不通,濁氣上逆症狀時,治宜上多用通腑法,大腸一通,再來調理肺的問題也就容易多了。

肝不好治膽,肺不好治大腸,心不好治小腸,怎麼了解,一文講清

最後再來說心不好治小腸。中醫上,心與小腸相表裡,與膀胱關系也很大,小腸不通,濁氣會上泛心竅,膀胱不利,濁水也會上泛心竅。反過來,心火過旺,不僅會心煩意亂、口渴難耐、口舌生瘡、失眠多夢,還會出現小便頻繁,肚腹寒涼的問題。為什麼心有火,會小便頻繁,肚腹寒涼呢呢?心在上,小腸在下,上焦的心火通過中焦到達下焦的小腸,是以小腸之熱來自心火。當心火不能下降到小腸處,則人體出現小腸冷、肚腹寒涼、手腳冰冷,女性則出現宮寒痛經。

肝不好治膽,肺不好治大腸,心不好治小腸,怎麼了解,一文講清

心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因為它主要在那散,所謂心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最初會表現在小腸經上。這種時候,就要從小腸入手辨證治療,才能更好治療心不好的問題。

分享僅供參考,不做診療依據,如有不适,請線下醫院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