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作者:禾顔閱車

【導語:華為和國内自主品牌車企合作的新聞不絕于耳,如果能夠拿下豐田全球智駕項目的訂單,這對于華為來說無疑是一個高光時刻。不要說豐田是全球銷量最大的車企,光就是一個全球項目背後的分量,就是國内不少零部件公司可望不可及的,更不要說華為要輸出的還是智駕晶片。】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豐田全球車型智能駕駛方案将采用“豐田+華為+Momenta”三方聯合方案模式。其中,Momenta負責智駕相關的軟體,而華為負責硬體解決方案。對于華為來說,如果後期項目順利落地,那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雖然豐田并沒有整個引入華為ADS 2.0智駕方案,但是一旦華為給豐田智駕系統提供晶片,這也足以被視為一個裡程碑意義的事件。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豐田和華為合作一舉多得

對于日系品牌來說,目前在國内處于一個比較困難的時期。去年,整個日系在國内市場佔有率連續三年下滑,至17%的曆史低點。在這種情況下,豐田除了要在國内市場持續投放新車型之外,補齊像NOA領航這樣的智能駕駛功能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目前國内一衆新勢力推出的新車型,近似于L3 的NOA領航功能已經成為各家車企的标配。雖然離開L4級别的高等級自動駕駛還有不小的距離,但是NOA以及自動泊車功能帶來的駕駛便利程度對于消費者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更不要說,NOA功能還是可以收費的。對于車企來說,當使用者群體足夠龐大的時候,訂閱NOA的收益還能夠給車企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采購華為智能硬體,能夠讓豐田一舉多得:

1、華為的産品在國内已經有多個成功應用案例,技術相對成熟且可靠性較高。以華為的鴻蒙智能座艙和ADS 2.0智能駕駛系統的組合,在國内甚至在全球市場都是很有競争力的。通過和華為的合作,也可以讓豐田在後期的産品宣傳過程中,至少是在國内車輛銷售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和國内消費者的信賴。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2、從成本上來看,華為晶片相比于英偉達晶片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以豐田現有每年1000多萬輛的體量和規模,如果全部部署Orin晶片無疑會大幅提升車型的成本,這個可能是很多中低端車型難以負擔的成本提升,而部分采用華為晶片則有利于降低成本。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3、選擇華為智駕晶片,豐田大機率還是要給英偉達的Orin晶片做一個備選方案。從供應鍊安全角度來看,有兩三家晶片供應商對于豐田這樣的公司來說必不可少。即使英偉達晶片出現了産能或者品質問題,也将不會使得豐田面臨窘境。

豐田依然牢牢把控項目主導權

從豐田這次的智駕項目來看,其還是希望能夠把項目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在智能駕駛軟體上,豐田使用的是其投資參股的Momenta的方案。在2021年3月總額達到5億美元的C輪融中,豐田就是領投的企業,由此可見其和Momenta的關系非同一般。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對于豐田來說,引入華為鴻蒙智行模式(之前的智選車模式)短期内都不是一個比較合适的選擇。豐田有遍及全國的銷售網絡,南北豐田的體系能力也絕非賽力斯、江淮、北汽這樣的弱勢自主品牌可比。而且華為對于智選車模式收費不菲。更為關鍵的的是,豐田肯定不會希望自己淪落為華為的代工者。不過,如果未來效仿長安汽車的做法,通過華為HI模式,全盤引入華為的智駕方案,這還是值得期待的。這種模式下,華為充其量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零部件公司,整個項目的程序都還在整車企業自己手中。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華為車BU已經被華為拆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公司。而這個公司正在尋求車企入股。未來,不排除豐田或者大衆會入股華為車BU的可能性。畢竟奧迪也傳出将使用華為智駕方案。而豐田除了參與Momenta的融資之外,其在2020年還參與了另外一家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小馬智行的融資。在總額4.62億美元的融資中,豐田作為戰略投資人,出資高達4億美元。無論是Momenta還是小馬智行都是國内比較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豐田大手筆投入,不僅看重了未來這些公司一旦IPO後會給自己帶來的巨大效應,豐田更是希望能夠尋求和這些企業的深入合作來補齊自己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短闆。是以,未來投資華為車BU也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豐田在國内的多條腿走路

對于豐田來說,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市場中獲得相應的市場佔有率是一個必選項。當下,如果想要在國内汽車市場站穩腳跟,外資車企巨頭持續加大投入,建構更強大的本土體系能力以及和中國智能電動車産業鍊合作不可或缺。其實在智能駕駛訂單之前,豐田就已經和華為開展了合作。在剛剛上市的全新第九代凱美瑞上,華為的車機系統就已經大放異彩。整合高通8155晶片、豐田自營的應用商店和華為的車機系統,成為全新凱美瑞的亮點之一。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在和華為合作之前,豐田其實已經和比亞迪設立了合資公司,使用比亞迪三電系統的懸挂豐田辨別的車型已經在國内市場投放。雖然相關車型在國内目前銷量并沒有達成最初的預期,但是豐田通過更加深入的本地化政策來希望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更大份額的态度已經非常明顯。哪怕豐田章男嘴上對電動車充滿各種顧慮,但是豐田在執行層面還是非常誠實的。

豐田與華為在智駕路上越走越近

華為這個項目最大的亮點在于拿下的是豐田全球的智駕項目。這就意味着,豐田未來搭載華為晶片的車型,将不僅在中國市場銷售,同時也将在海外市場亮相。一旦這條路最後可以走通,那麼大機率會引來其他全球整車企業的跟進來采購華為的智駕晶片。而如果華為智駕晶片性能穩定的話,那麼不僅是對于華為,對于地平線和黑芝麻智能這樣本土智駕晶片公司在全球範圍内展開業務也将是一個不小的促進。

點評

不僅是豐田,奧迪、大衆、Stellantis等巨頭也都已與國内的企業合作,利用中國在智能網聯技術方面的優勢追趕國内新勢力,已經成為跨國車企試圖逆轉在華車市縮水的短平快的做法。對于包括華為在内的相關企業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對跨國零部件公司巨頭實作彎道超車的契機。通過逐漸深入的合作,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互信。如果華為和豐田這次合作的智駕晶片項目,在整個項目的平台周期内,豐田将不會輕易去更換相關設計方案。而未來,豐田其他智駕項目也必然會把華為晶片方案放在備選供應商清單裡。更進一步來看,華為也有機會基于自己的智駕晶片,來向豐田兜售整個ADS 2.0智駕方案,即推廣華為HI模式,來為自身争取更大的利益。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