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益海嘉裡集團黨委副書記塗長明:堅持綠色創新,推動糧食供應鍊可持續發展

作者:國際金融報

4月16日,由《國際金融報》主辦的“海南機遇:投資與消費大會”在海口舉行。

作為第四屆消博會的重要配套活動,大會涵蓋十二個主題讨論,深度探讨科技化、綠色化、智能化等新趨勢為新消費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糧油學會副理事長、益海嘉裡集團黨委副書記塗長明出席了本次論壇,并發表了“堅持綠色創新,推動糧食供應鍊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

益海嘉裡集團黨委副書記塗長明:堅持綠色創新,推動糧食供應鍊可持續發展

演講伊始,塗長明介紹了益海嘉裡的基本情況。作為一家農産品和食品加工企業,益海嘉裡于2020年10月15日在深圳證交所創業闆上市,主營業務為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産品的研發、生産與銷售,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2515億元。截至目前,公司擁有員工3.5萬人,在全國有79個已投産生産基地,100多家生産型企業。益海嘉裡母公司豐益國際集團是世界領先的農業綜合型跨國糧油企業集團之一,2023年營業額672億美元,榮列2023年世界500強174位,在全球擁有超過1000家加工廠,大部分位于亞洲、非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員工數量達10萬名左右。

作為一家背靠全球農業産業鍊、立足中國農業資源和消費市場的糧油食品加工企業,塗長明說,益海嘉裡深刻體會到可持續發展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人口占全球18%,但耕地隻占全球7%,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大陸農業加工水準不高,在農業發達國家,農業加工産值與農業總産值是3.5:1的水準,而大陸是2.5:1,中國糧油行業的銷售收入僅占全國GDP的2%,占經濟總量的比重也很低。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人們從‘吃飽’向‘吃好’及營養、健康、美味方面轉變,對中國農業生産的發展及國家糧油安全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塗長明介紹稱,大陸每年在糧油加工環節造成的糧食浪費達150億斤以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大陸每年僅在收獲、運輸、儲存、加工過程中損失浪費的糧食超過6%。節約糧食和提高糧食加工使用率有助于緩解糧食供給壓力,在節約水土資源,保護生态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糧油食品産業向低碳、環保方向發展與新質生産力密不可分。随着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降低生産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成為糧油食品産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基于此,益海嘉裡緻力于建構綠色低碳的全鍊條體系,從研發、生産、包裝、儲運、消費各環節積極推進碳排放的降低,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達成,努力應對和緩解氣候變化影響。

在傳統的粗放産業模式中,水稻加工通常隻為擷取大米,其餘産生的稻殼、米糠不僅無法得到有效利用,還容易帶來環境污染。為此,益海嘉裡大力推動水稻循環經濟發展,實作了從傳統粗放型加工模式向精深加工的“吃幹榨淨”式加工模式轉變,盡可能對副産品進行再利用。

除了堅持适度加工最大限度保留稻米的營養成分,益海嘉裡還通過米糠榨油,增加食用油供應;稻殼回收後進行燃燒,不僅可用于發電和供熱,還能産生高附加值的稻殼碳、白炭黑等産品。益海嘉裡在遼甯盤錦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用稻殼灰生産白炭黑的生産線。這種生物質來源的白炭黑受到輪胎等化工客戶的熱烈歡迎,産品供不應求。

有資料測算,用稻殼灰制成1噸白炭黑要比由石英砂作為原料制備1噸白炭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55噸二氧化碳當量。這樣,益海嘉裡在探索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的同時,也實作了對生态環境最大限度的保護。此外,副産品的“變廢為寶”提升了大米加工産業鍊價值,反哺糧食主業,讓美味“金龍魚大米”保持很好的成本競争力。

環境保護始終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益海嘉裡在規劃糧油食品加工産業時,始終把綠色環保放在首要位置。

益海嘉裡集團黨委副書記塗長明:堅持綠色創新,推動糧食供應鍊可持續發展

2023年,益海嘉裡環保投入約4.91億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底,益海嘉裡共獲得81項綠色工廠認證,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36家,省級綠色工廠35家,市級綠色工廠10家。這些工廠以稻殼燃燒生産蒸汽和發電、回收利用生産過程中的可燃廢氣、開發利用沼氣、屋頂鋪設光伏太陽能發電設施,最大限度減少燃煤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2023年,通過采用清潔能源、推行資源循環利用,積極開展節能減排行動,益海嘉裡共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98.25萬噸二氧化碳。

2022年9月,益海嘉裡旗下昆明工廠經第三方認證,成為中國糧油行業第一家碳中和工廠。中國糧油學會專門發來賀信稱,“這為推動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今年3月,秦皇島金海特種食用油工業有限公司還成為集團第二家實作“零碳工廠”認證的工廠,這是金海特油繼“零碳産品”認證、“國家級綠色工廠”認定之後,實作的第三個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認證項目。未來,益海嘉裡還将在更廣泛的領域推動建設更多低碳環保的工廠。

不僅加工環節将綠色環保放在首要位置,益海嘉裡同樣重視流通和回收環節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據塗長明介紹,公司積極開展可持續包裝項目,基于源頭減量、過程降耗、末端少害原則,盡量減少包裝材料對環境的影響。目前益海嘉裡使用的包裝材料可回收的比例已超過90%。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計減少包材11447噸,包材可回收比例達95.51%。

在公司内部,全産業鍊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高度重視,為此益海嘉裡制定了清晰的産業鍊供應商指引,用ESG标準和體系幫助上下遊産業鍊實作“雙赢”,其釋出的《可持續采購政策》《負責任的棕榈油采購政策》《負責任的大豆采購政策》,都承諾将通過不斷推進可持續采購,降低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風險。

塗長明表示,“我們相信,隻有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做出更大努力,才能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中實作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願意和在座的同行們一起,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引領下,為海南自貿港糧油食品行業的高品質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