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即便是中東地區爆發大戰,被“群毆”的也未必就是以色列

作者:聞笑看世界
即便是中東地區爆發大戰,被“群毆”的也未必就是以色列

從伊朗和以色列交鋒的第一回合來看,伊朗赢了!因為,在伊朗與以色列交惡的幾十年裡,這還是伊朗第一次攻擊以色列的境内目标,自此後,伊朗摘掉了“忍者”的帽子。是以,伊朗群眾紛紛走上街頭慶祝這一揚眉吐氣的重大“突破”。

不過,以色列也宣布自己赢了。因為,99%的攔截率和僅傷1人的代價,既展現了以色列令人歎服的防禦能力,又有效保護了以色列人的生命安全。最主要的是,還制造出了今後随時可以打擊伊朗境内目标的“借口”。是以,拜登對内塔尼亞胡說:你赢了,接受這場勝利。

而事實上,作為伊以沖突“特别關聯方”的美國,似乎也赢了。因為,從伊朗的“有限報複”來看,說明伊朗不願意更新局勢,美國也就不用擔心會被卷入戰争泥潭了。是以,在接受拜登的祝賀時,内塔尼亞胡回應稱,這是我們共同取得的勝利。

一場軍事行動不僅沒有“輸家”,反而打出了“三赢”的局面,足夠奇葩吧?不過,如果細細琢磨,不難發現,這場心照不宣的“劇情”背後卻蘊含着三個能夠聯想到問題:一是中東地區大戰難以打起來。二是有人可能會失望。三是即便中東大戰爆發,被“群毆”的也未必就是以色列。

即便是中東地區爆發大戰,被“群毆”的也未必就是以色列

伊朗自己坦然承認:在發起攻擊前的72小時,已經通知了無人機和飛彈沿途需要飛越的相關國家,即約旦、伊拉克等國。這已無異于“廣而告之”。是以,以色列、美國和英國早已“嚴陣以待”。

有相關專家分析稱,伊朗與以色列的直線距離為1000公裡以上,武器發射距離大概在1800公裡左右。是以,彈道飛彈的飛行時間在15分鐘左右,巡航飛彈的飛行時間大約是1小時30分鐘,而無人機到達以色列則至少需要5個小時。

從軍事學常識來說,伊朗應該是先發射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以達到突襲的效果。然而,伊朗人卻獨出心裁地來了個反向操作,即另類的“田忌賽馬”。其發射順序是無人機、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

基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獨特”的發射順序,也就出現了如下的場景和戰果:所有的170架無人機和30枚巡航飛彈均在以色列境外被攔截,120枚彈道飛彈隻有屈指可數的幾枚落入以色列境内,且隻有一位以色列女孩被自家的反飛彈片劃傷。

有人測算了一下時間,大概是在尚有無人機仍然在飛行途中時(也許是迷路了),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就表示:“可視為軍事行動的結束。”此後,伊朗方面正式聲明,此輪軍事行動已結束,如果以色列再有“罪行”,将會遭到更嚴厲的懲罰。

即便是中東地區爆發大戰,被“群毆”的也未必就是以色列

顯而易見,伊朗不願意打仗,不想讓局勢更新。對于美國來說,似乎也“正中下懷”。畢竟,現在的美國很擔心自己會陷入中東地區的戰争泥潭。基于此,美國肯定會對以色列有所限制。由此判斷:隻要沒有域外國家直接介入,中東地區大戰就很難打起來。

客觀地說,中東地區打不了大戰,難免有人會失望。至于原因,人所共知。因為,如果中東地區爆發大戰,必然會外溢到另一場戰争中。也就是說,另一場戰争中的其中一方肯定會是以減輕戰略層面的壓力。直白地說,這是戰略博弈的必然,本也無可厚非。

種種迹象表明,即便是伊以戰争爆發,也不會有中東地區國家以“國家的名義”介入,自然也不會形成輿論場上常說的“群毆以色列”的局面。

近些年來,輿論場上有一種觀點比較“有市場”,那就是:如果伊朗與以色列爆發戰争,會形成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群毆以色列”的局面。從邏輯上來說,這樣的局面不會形成。

首先,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是以,從概念上來說,伊以戰争不是阿拉伯國家與猶太人之間的戰争。即便是有哈馬斯、真主黨和胡塞武裝參與,但這些“地方組織”代表不了各自國家的政府。

其次,論激烈和不可妥協性,已經持續兩千年的“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紛争所引發的戰争遠比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中東戰争更加兇險。且不可調和性也絕不亞于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的沖突。基于此,一旦伊朗與以色列爆發戰争,沙特、埃及、阿聯酋這些遜尼派國家幫助什葉派國家伊朗打仗的機率極低。

即便是中東地區爆發大戰,被“群毆”的也未必就是以色列

再者,就“現實”而論,如果伊朗與以色列正式開戰,中東地區也沒有幾個國家會參與對以色列的“圍攻”。

比如在伊朗和以色列的第一回合交鋒中,中東地區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确實譴責了以色列對伊朗駐叙利亞領事館建築的襲擊,但在伊朗的這輪報複中,除了叙利亞以外,沒有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表态支援。最主要的是,它們的實際反應實質上是不利于伊朗的。

在伊朗無人機的飛越過程中,約旦居然參與了“攔截”,此外,伊拉克、約旦和黎巴嫩政府亦對伊朗飛彈“路過”自己的國家表達了不滿,并關閉了自己的領空。直白地說,它們絲毫沒有支援伊朗之意,因為誰都不願引火燒身。

其實,就中東地緣政治、國際博弈、實力對比和曆史沖突等綜合因素來分析,如果伊朗與以色列大打出手,不僅不會形成“群毆以色列”的局面,相反,伊朗的處境可能會更加不妙。

如果伊朗和以色列正式開戰,在中東地區,除了叙利亞以外,不會有第二個國家以國家的名義參戰。沙特不會,曆史教訓足夠深刻的埃及不會,有着北約和美國限制,且與伊朗有着地緣政治競争關系的土耳其也不會參戰。

即便是中東地區爆發大戰,被“群毆”的也未必就是以色列

從域外來說,在伊朗的這次行動中,美國和英國都參與了對伊朗飛彈和無人機的攔截,直白地說,這已經無異于“參戰”。幾乎可以肯定,如若伊以正式開戰,美英等西方國家也極有可能趁機參與除了地面戰以外的戰鬥。

相反,如果伊以戰争爆發,卻不太可能會有域外國家為了伊朗而直接下場參戰。直白地說,俄羅斯本來就自顧不暇了,即便是有那份心,也沒有那個能力。

而其他域外國家更不會為了一場事不關己且結局難以預料的戰争賭上“前途命運”。是以,伊朗反而會“很孤單”。這也許是伊朗不願局勢更新和不敢大打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從伊朗與以色列第一回合的交鋒來看,中東地區爆發大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假如戰争爆發,“孤單者”也不會是以色列。是以,戰争結局似已沒有懸念。

再者,既然中東大戰打不起來或沒有懸念,那麼,對另一場戰争的外溢作用也自然微乎其微。是以,就戰略層面來說,東歐地區的另一場戰争的結局也應該是沒有懸念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