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衆新平台造純電“朗逸”?10萬買大空間,有800V必火?

作者:路咖汽車
大衆新平台造純電“朗逸”?10萬買大空間,有800V必火?

國内新能源車有多卷?近期,大衆集團再投25億歐元,拓展合肥的生産及創新中心。其核心是打造一個全新的CMP平台,目标直指國内尚處于“空白階段”的純電動廉價車型。之是以說“空白”,是因為10萬元左右價格區間的純電車型,現階段還充斥着大量“非大廠産品”,以及“大号代步車”等等。身為國際大廠的大衆汽車直接下場,會形成降維打擊嗎?

大衆純電動的PQ34,還是MEB青春版?

即便隻聊新能源,大衆集團在不聊更高階的PPE,甚至是J1平台的情況下,也已經有MEB這一純電平台,以及依托燃油車時代的MQB、MLB的Evo更新版平台。既然全新的CMP平台是針對廉價車型,那麼它的定位也很清晰,就是覆寫MEB平台以下的産品。

大衆新平台造純電“朗逸”?10萬買大空間,有800V必火?

為此,大衆将會把原來的MEB平台更新至MEB+,進而給CMP平台留下足夠的發揮空間。至于原來燃油車平台的Evo更新版,預計将專心覆寫逐漸輕混化的燃油車,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産品。參考MEB平台至今最低覆寫至ID.3的情況,CMP平台預計将覆寫标準A級車,甚至是定位比A級更低的車型。結合大衆ID.3的市場表現,基于CMP平台打造的産品,将很可能覆寫10萬元左右的純電動車市場。

大衆新平台造純電“朗逸”?10萬買大空間,有800V必火?

CMP與MEB的搭配是不是很熟悉?在MQB平台之前,大衆汽車就憑借PQ34+PQ35的組合,覆寫了從A0至B級車市場,并帶來了諸多經典車型。其中PQ35就類似MEB的定位,主打從高爾夫、速騰等A+級車型開始,并向上進行覆寫。而全新的CMP平台,就像當年的PQ34的定位。後者締造了國民級家用車大衆朗逸,這顯然也是CMP平台想在純電時代複刻的操作。

大衆新平台造純電“朗逸”?10萬買大空間,有800V必火?

當然,大衆想複刻經典,還是要從已有的MEB平台上着手。簡而言之,就是在MEB平台上做減法。畢竟對于“複刻朗逸”這種思路來說,MEB的技術儲備還是過剩的。而這種過剩,又主要表現在家用A級車不太在意的性能以及操控部分。

比如說覆寫電四驅,或者說滿足電後驅的動力系統。以及相容後置大電機的底盤結構。後驅當然能夠帶來更多操控樂趣,在新能源時代,前驅與後驅的成本差異,已經沒有燃油車時代那麼大。甚至附帶的傳動效率,也就是省油(省電)效果也不再明顯。但想要發揮後驅的優勢,需要後橋電機有足夠的馬力。在讨論“無後驅不豪華”這個觀點時,我們總是忽略了,燃油車時代的後驅車,其實大多是有大馬力作保的。

大衆新平台造純電“朗逸”?10萬買大空間,有800V必火?

眼下CMP平台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明顯會削弱動力。既然發揮不出後驅效果,那還不如直接用前驅。因為站在控制成本的角度來看,前置電機還可以釋放後懸架需求。在需要保留後置大電機的前提下,新能源車的後懸架幾乎隻能在标準五連杆與H臂多連杆之間二選一。無論選誰,都會帶來調校與制造成本上的明顯壓力。但剔除後置電機需求後,即便純電動車,也可以回歸MQB的四連杆式後懸架。甚至是“一步到位”,撿起支撐性強、成本又極為友好的扭力梁式後懸架。

10萬元買大牌、大空間電動車,還能有800V?

借鑒現有基于MEB平台的ID.系列車型的産品價格體系。在削減動力系統,替換後懸架結構之後。從技術角度來說,對于立足CMP平台的全新大衆純電動車,其市場價格覆寫10萬元左右,應該已經不是難事。但便宜并不是萬能的,使用者群體還需要知道,新平台到底能帶來什麼。

首先最為明确的就是大空間。這點其實也很好了解,即便是MEB平台中,眼下尺寸最小的車型。大衆ID.3也有2765mm的軸距表現,軸長比更是接近0.65。這便是純電動平台的魅力所在。在抛棄傳統發動機艙布局之後,車輛的配重、軸距、空間設計,從來沒有如此簡單過。而且如果是直接抛棄後橋獨立懸架,那麼後排的空間還會更為充裕。

大衆新平台造純電“朗逸”?10萬買大空間,有800V必火?

至于說換成前驅之後,會不會變相擴大發動機艙空間,導緻其軸長比,或者實際應用空間要小于MEB平台呢?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因為MEB平台本就可以相容前橋電機。并且在四驅的情況下,其前電機還是以大力出奇迹著稱的異步電機。如果前軸使用功率密度更大的永磁同步電機,那麼借鑒現階段大衆ID.系列前電機80kW的功率水準。大衆CMP平台前置電機保持在100kW左右的功率水準,是符合技術推算的。再結合大衆ID.3的後置電機最大功率不過125kW,照此推算下來的大衆CMP平台A級車,即便尺寸更大一些,其性能儲備也足以應對日常家用需求。

另一個對純電動車而言的核心競争力就是續航裡程。雖然定位要比MEB平台更低,但單次補能後的純電續航裡程,CMP平台大概至少會保持MEB平台的水準。先說有利的部分,底盤的變化、後電機的省略,以及潛在的車身尺寸加大等因素,都使得大衆CMP平台打造的車型,有更多空間去布置動力電池。而不利的部分是,從成本角度還有大衆和國軒高科的合作趨勢,以及後者更專注磷酸鐵锂賽道來看。基于大衆CMP平台打造的産品,很大機率會使用磷酸鐵锂電池。

大衆新平台造純電“朗逸”?10萬買大空間,有800V必火?

當然,結合神行電池、金磚電池的案例來看,磷酸鐵锂電池的容量密度也已經今非昔比。是以結合以上資訊來看,大衆CMP平台打造車型的續航表現,至少應該保持在如今大衆MEB平台打造的ID.系列的水準。更關鍵的問題是充電速度,800V這個話題在兩年前,大衆即便是MEB平台也會明明白白告訴你,400V就是最好的選擇。但在眼下揭曉CMP平台的同時,大衆也明确了更新後的MEB+平台,将擁有更快的充電速度。放在眼下這個時代,将“更快的充電速度”與800V畫等号,似乎也并不違和。

如果MEB+納入800V範疇,那似乎意味着,大衆整合現有平台,建構SSP架構的動作被加速了。那麼,回到我們今天主要讨論的話題,新生的大衆CMP平台,有希望坐上SSP架構的餐桌嗎?至少從技術角度來看,并沒有拒絕CMP上桌的瓶頸。在電池部分,SSP大家庭中,作為區分的核心是電芯材料。即,入門的磷酸鐵锂,中間部分的高錳材料,以及高端定位的高鎳材料。在磷酸鐵锂攻克800V之後,以上标準電芯也就不存在适配的問題。

大衆新平台造純電“朗逸”?10萬買大空間,有800V必火?

剩下的問題便是成本,也就是說,注定以走量和廉價為目标的大衆CMP平台,能否承受全車更新SiC。這個疑問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大衆不會考慮“半800V”路線,也就是高壓充電或者升壓充電,然後相對低壓用電的方案。因為這套技術方案的損耗過大,為了提升充電速度,最終效果有點得不償失。更重要的是,邊際效應才是SiC能否大規模裝車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大衆汽車與時間和銷量賽跑了,畢竟立足于CMP平台的車型,要在2年後(2026年)才開始落地。

寫在最後

适當犧牲性能和操控,換取更大的空間,以及更低的價格。大衆全新CMP平台打的算盤,其實和當年的大衆朗逸沒什麼本質差別。不過電氣化的變化,使得新平台打造的車型,也不至于在性能、操控上需要做出太多犧牲,并且能在空間上帶來更大的驚喜。随之而來的則是對續航焦慮的考量,這部分到底如何抉擇,或許還需要時間和銷量為技術做出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