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椰樹換帥,還沒找到新故事

作者:中國企業家雜志
椰樹換帥,還沒找到新故事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椰樹集團的主角從來隻有一個——王光興。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欣

編輯|米娜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從美蘭國際機場驅車30分鐘,便到了椰樹集團位于海口市龍華路的總部。這條路上的不少建築都與椰樹集團有關,椰樹集團的廠區、第一第二辦公大樓,公司的食堂、醫務室、員工宿舍等都集中于此。

這裡處處留有椰樹集團創始人王光興的痕迹:比如,廠區和總部大樓上的“椰樹集團”四字,是由王光興親筆所寫。據稱,這是其獨創的“字中有字”書法。

椰樹換帥,還沒找到新故事

攝影:李欣

即便是偶然路過的遊客,也能一眼辨認出這裡是椰樹總部,因為許多建築的外觀都如同椰樹椰汁的外包裝一樣,土味又惹眼。椰樹通過“土味”直播,再次走紅後,這裡逐漸發展成了新的網紅打卡點,不少遊客會帶着一瓶椰汁,在椰樹總部門口模仿代言人徐冬冬的經典拍照姿勢留影。

總部大樓的牆體上,其中一幅海報是近期爆火的椰樹直播間紅人kk,其它部分牆體上則都被密密麻麻地印上了椰樹創始人王光興“救活椰樹”的故事,及其所受到的贊譽。

今年已84歲的王光興,依然是椰樹集團的“頭号人物”。近日,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椰樹集團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趙波卸任董事長,由何春玲接任。對此,《中國企業家》撥打了椰樹集團電話,有從業人員稱:“對換董事長之事暫不清楚,我們總裁一直是總裁。”對于這句話,他的言外之意或是,椰樹集團的總裁一直是王光興。而在近年的椰樹集團内刊《椰樹人》中,王光興也被稱為總裁。此後,記者多次聯系椰樹集團方面采訪,均被拒絕。

有椰樹的員工向《中國企業家》透露,像王光興、趙波這樣的高層,一般都在第一辦公區工作,基層員工比較少見到他們,但王光興會經常見椰樹集團總經理學校的學員們。

所謂的總經理學校,即此前椰樹多次釋出的“培養正副總經理學校”招生廣告上提到的學校,主要作用是為集團吸納人才。

此次卸任董事長的趙波,也是集團的老員工。據了解,趙波1990年底進入椰樹工作,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幹到總經理兼董事長。

2008年8月16日,《椰樹人》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曾記錄了趙波競選公司總經理職位的過程:第二輪總經理的競選活動,由王雄姿(其為王光興兒子)主持,主要競選方式為,讓雙方總經理競選人組成競選班子,大膽與競争對手對比自己的優缺點,互相揭對方的短處,最終趙波競選成功。截至目前,其已在總經理職位上任職約16年。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接任趙波的何春玲,此前曾擔任椰樹集團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而且她還是海口市總商會副會長,另值得一提的是,《椰樹人》的主編也是何春玲。

不過,無論是在總經理職位上任職約16年的趙波,還是新任董事長何春玲,他們或都隻是椰樹集團的“配角”。不管過去還是現在,椰樹集團的主角從來隻有一個——王光興。

掌舵椰樹集團前後

王光興與椰樹的故事,始于1986年。

彼時,換了4任廠長,連虧了5年的海口罐頭廠(椰樹集團的前身)走到了瀕臨破産的地步,1400多名職工即将失去飯碗。對于誰來救,如何救的問題,當地也傷透了腦筋。直到1986年,他們決定将正在電子工業公司工作的王光興調過來,擔此重任。

按照如今椰樹集團内部流傳的版本,當時的王光興走馬上任後,就立下了“頭年二年大減虧,三年實作迎春歸”的軍令狀,并實施了包括将工廠中的房間變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分廠等市場化措施。

在這些措施下,瀕臨破産的海口罐頭廠在第1年大減虧300萬元,第2年再減虧388萬元,第3年創下利潤240萬元。

不可否認,王光興的确是個人才。多年後,曾有經曆者回憶,當初考慮讓王光興接手這攤事,是看到了他一接手“椰島”,就将積壓的很多産品賣出去了。他調任電子公司後進行的一系列措施,也有一定的成效。

而稱得上真正改變海口罐頭廠和王光興命運的,則是椰子汁的誕生。王光興曾講過,罐頭廠研究了十幾年椰子汁,都開發不成功。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科研人員工資低,研發人員的收入跟一般職工差不了多少,沒有研發動力。于是他決定重賞能成功開發椰子汁的人員。

“假如賺100萬元,開發人員的獎金是利潤的3%~5%,也就是最少3萬元的獎勵。而且一經研究成功,我就給開發人員獎勵一台電視機。”王光興說。

椰樹換帥,還沒找到新故事

王光興 來源:視覺中國

獎勵措施公開後,員工的研發熱情立即上去了,不到8個月就有1個小組成功了,著名的椰樹牌椰子汁便出現了。“一成功,我馬上兌現獎勵電視機的承諾。等椰子汁售賣盈利了,我再獎勵3%~5%的利潤。到1991年,我們兌現獎勵共計30萬元。”王光興回憶道。

王光興從不避諱讓更多人知道,早年的椰樹集團是他救活的。在海口市龍華路上,許多與椰樹有關的建築上,都被印上了這段故事。

一系列創新措施雖有成效,但王光興充其量算是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一直到2006年後,他才算真正“掌舵”椰樹集團。

據天眼查,椰樹集團由海南椰椰實業有限公司100%控股,後者由海南椰樹員工持股會100%控股,法定代表人是趙波。而海南椰樹員工持股會的成立登記日期則為1996年,法定代表人是王光興。

王光興本人在椰樹員工持股份會中的具體持股比例,暫無公開披露,但《椰樹人》在回憶2006年的改制事件時,曾提到當時“以獎勵股方式,讓創始人王光興持大股掌舵指揮企業”。

王光興掌權後便立下遺囑,并予以公證:将來股權隻能整體傳承,不能分割繼承,家族繼承人隻能領取股紅的模式。理由是,如果大股東的遺産分割繼承到個人手中,就會造成股權分散、企業混亂,不利于企業的統一決策,影響企業發展。

此後,王光興對椰樹内部的影響力,開始持續通過各種細節凸顯。最直接的證明之一是,《椰樹人》的封面在2007年之後,也開始以王光興個人照或其與他人合照為主。

與此同時,王光興家族也在逐漸進入椰樹集團。據《界面新聞》2019年報道,其兒子王雄姿、女兒王英姿等都被陸續安排進入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集團或上下遊供應鍊企業中也有許多王光興的親屬。

80多歲策劃抖音直播

如今,步入耄耋之年的王光興依然是椰樹的實際掌舵人。

近兩年,讓椰樹多次火出圈的,是主題為“讓男人有男人味,女人有女人味”的“男模女模”直播,據說這也是王光興親自策劃的。

2023年10月,《椰樹人》發表一篇文章,直接将椰樹在抖音的直播歸功于王光興本人。文章稱,王光興總裁敏銳地意識到自媒體平台對産品宣傳的價值,親自策劃了抖音直播背景、舞蹈、内容、地點、服裝、模特等内容。

抖音直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也在于王光興的“三選擇”:選擇背心或緊身衣等能夠展現身材曲線和肌肉的服飾;選擇身高170cm以上的身材豐滿的女模特,和身高180cm以上有胸肌腹肌的男模特;直播不是以生硬直白的産品展示與介紹,而選擇“動起來”的模式,以舞蹈、走秀、健身為主要内容。

椰樹集團多年來的廣告、營銷政策思政策,也是王光興本人營銷思路的延續。

椰樹換帥,還沒找到新故事

攝影:李欣

《椰樹人》的多篇内刊文章曾指出,總結38年的發展曆程,王光興認為椰樹的成功離不開廣告策劃,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成功經驗就是廣告策劃經驗。

他認為,在市場供過于求時,做廣告宣傳,廣告詞要直白、通俗易懂,廣告畫面要直覺明了、靓麗清晰,讓消費者第一眼就知道那是椰樹的産品。比如,“我從小喝到大”的廣告詞,椰汁産品包裝上花花綠綠、密密麻麻的文字風格等。

但這些年,沿着這樣的營銷思路,椰樹也為自己的引來不少非議。

2019年,椰樹新版包裝采用了女明星手托椰汁,突出身材,以及“從小喝到大”的廣告詞,引發不少人質疑其“擦邊”的聲音。2021年,椰樹開始發力短視訊、直播後,雖成功圈住了流量,但對其質疑的聲音一直未平。

不過,“椰樹風”廣告雖有争議,但争議與流量永遠裹挾而來,椰樹“用力”營銷的2021年,實作營業收入46.16億元,銷量比2020年增長16.82%,創下有史以來最好成績。公司在2022年的銷量,是在2021年同期增長兩位數的基礎上再增長了5%。

2024年2月,椰樹集團在海口舉辦的新春開門紅大會上披露稱,2023年公司全年銷售總額達到50億元;其中,1月份的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0%,集團全年總銷量70萬噸,同比增長10.26%。

而這也是椰樹集團連續第4年實作營收增長。

接棒者的壓力

椰樹這些年也有很強的吸納人才的意識,比如,其曾釋出類似椰樹椰汁外包裝的“椰樹培養正副總”的招聘廣告,全網招攬人才,并承諾“入學就有車有房,有高薪,有前途,能緻富”。

一些海南本地人同樣将進入椰樹集團視為一個優質選項。一位接近椰樹的海南本地人向《中國企業家》表示,海南比較大的企業都集中在房地産、旅遊等行業,而近幾年,大家覺得在椰樹工作反倒是一個不錯的選項。“普通工廠中的房間主任的工資每月能有四五千,年終獎1萬多。在本地,這已經算是相對較高的薪水了”。

但想進入椰樹工作并不容易,當上椰樹總經理的路同樣“道阻且長”。其今年1月在官微釋出的招聘顯示,想當上椰樹集團總經理,必須要上市場幹6年,下工廠中的房間幹3年,前前後後經過14年的鍛煉,待總經理任期屆滿後,得有業績有經驗,才能升任集團董事長。

而無論是年輕的血液,還是接過董事長方向盤的何春玲,現階段他們要面對壓力都不容小觑。

90後晶晶(化名)是土生土長的海口人,她告訴《中國企業家》,島外人對椰樹的認知更多是椰汁,其實椰樹的豆奶、冬瓜茶、菊花茶、涼粉等都是當地90後一代人的童年記憶,即便現在不在海南生活了,看見椰樹的東西也會不由自主地買。

這句話在肯定椰樹的同時,也同樣透露了一個信号,除了大單品椰汁外,椰樹在更大市場裡,還缺少一個可供其依靠的第二增長曲線。

2014年,王光興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要在2016~2020年間,完成100億元産值,但到現在,這個目标僅完成了一半。

如今這個重擔,也一并落在了何春玲的肩頭。

而若将椰樹的包裝,各種營銷政策,廠樓外部的裝修,甚至招聘、用人的風格融合到一起看,就不難發現,這麼多年下來,椰樹集團内部早已經形成了一套獨屬于椰樹的管理模式和營銷打法。外界認為椰樹“不按常理出牌”的每一步,放在這套模式中,都顯得格外合理。

而作為新帥,何春玲是否能跳出椰樹那套“原汁原味”的老叙事,仍充滿了不确定。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