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作者:5分鐘快讀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文|寫過月亮

幾年前,央視曾有一個基層采訪,話題是:“你幸福嗎?”

随機采訪街頭或工作崗位上許多普通老百姓,由于所處環境及追求不同,每個人對于幸福的答案都不盡相同。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還曾因諧音梗鬧出笑話,并成為網絡熱梗火爆了很長時間,甚至至今都會有人提起。

幸福,自古以來人類為之追求的終生目标,究竟怎樣的人會更容易獲得幸福呢?

為此哈佛大學不惜更疊四代教授,跨越75年尋求答案。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1000人心中有1000種幸福

幸福,并不是一個具象的物體或者事件,作為人類的主觀感受,幸福其實并沒有一個通用的标準答案來評判對錯。

如同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那麼1000人心中也會有1000種幸福。

有的人會說,對于學生群體來說,不就是希望自己可以考高分。

對于社畜來說當然希望可以少加班,多拿些工資。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想當然的以為,就已經帶上了極其濃烈的個人主觀意味。

曾經問過上學的表妹,怎樣才算幸福?

她隻回答,希望父母可以多陪在自己身邊,經常總是一個人在家,覺得很孤單。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表妹的學習成績不錯,獲得高分也隻是信手拈來的事,而父母常年忙碌,無法時刻陪伴,卻成了她心中追求的幸福。

從上班族的角度來說,幸福的答案或許更多。

底層的打勞工當然希望可以多賺錢。

越是上層的人,在金錢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希望可以多休息,增加一些個人空間。

不讓生活中處處充斥着工作的影子,成為了他們對于幸福的定義。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渴望得到的幸福,可究竟如何做,才能更容易獲得幸福呢?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傳承四代,跨越75年的研究

哈佛曾做了一項成人發展研究,或許在很長一段曆史中,這項研究都将成為曆時最長的,關于成人生活的研究。

在研究的75年間,哈佛共追蹤了725位研究對象,且均為男性。

在整個過程中,課題組年複一年,從不間斷的詢問他們的工作、家庭以及生活情況。

研究從1938年開始,分别追蹤兩組毫不相同的課題對象。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一組是當時正在哈佛大學就讀的大學生。

作為經曆過世界第二次大戰的他們,都在戰争中順利完成了學業,并且運用自身所學,在畢業後都在戰争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而另一組,卻是美國波士頓地區的貧民窟男孩。

他們的生活環境極其惡劣,甚至很多人都還住在沒有自來水的小破出租屋裡。

溫飽尚且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奢望,更遑論可以讀書上學。

但也正是由于他們的出身差,基本來自于波士頓最底層、混亂不堪、麻煩最多的家庭,才會被同樣選為研究的對象。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畢竟對于這樣一項主觀課題研究,當然是樣本的差異性越大,研究結果才會越趨于準确。

課題組對于所有研究對象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優待或者輕視的行為,最大程度的確定研究的客觀公正性。

研究正式開始後,課題組對所有人都進行了當面約談,并且為他們做身體檢查。

同時為更加了解其家庭狀況,還分别去往每個少年家裡,與他們的父母進行溝通。

随着時間推移,少年們逐漸長大,開始進入社會工作。

由于所處社會地位不同,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也是五花八門。

有人進入工廠當了勞工,有人成為醫生,還有律師、泥瓦匠等工作,而最誇張地是竟有一人後來當上了美國總統。

雖在想象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在那個年代可以進入哈佛學習的少年,不論是家世,亦或個人能力,都是當時最頂尖的存在。

其實有工作已經算很不錯的,還有相當一部分人遊走在社會邊緣,成為無業遊民。

每日都沉迷于酒精帶來的精神麻痹,更有甚者還患上了精神疾病。

有人從小人物,一路摸爬滾打,完成人生逆襲,也有人登高跌重,毀了全部家業,自此走上人生下坡路。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許多年後,不少波士頓地區的研究對象,都對課題組的學者表示疑問,“覺得自己的人生無趣極了,實在沒什麼研究價值。”

可這個問題,哈佛的畢業生卻從沒提出過。

他們不知道的是,多年的研究除去他們每兩年會收到的調查問卷外,課題組還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多方位的進行了許多資料采集。

課題組會在固定時間與研究對象進行約談,會在醫生處獲得他們的就醫記錄,甚至會收集血樣,掃描大腦。

不僅對于研究個體,就連他們的孩子也會經常接受面談,甚至還會将攝像頭安置在房間的隐秘角落,探聽他們和妻子的對話。

随着研究時間不斷延長,許多研究對象都已離世,如今還活着的研究對象僅剩60餘位,基本都已在90歲高齡。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而這項研究時至今日,也已經從最初的724位,逐漸轉移至他們的2000多個孩子身上。

經過四任課題上司者的不懈堅持,最終得到的結果是:“良好的關系,會使人更快樂,更健康”。

與财富、社會地位、家世名聲均無關。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獲得幸福的途徑

深度剖析研究結論,基本可以細分為三種情況。

首先,緊密的社會關系有好處,孤獨是有害的。

人作為群居性動物,如果與社會上的各種關系有聯結,則會更加有益身心健康。

比如有家庭的溫暖,有朋友的關心,有同僚的并肩作戰,會更讓人感到幸福。

比起孤獨的人,這樣的人會更加快樂,身體功能的退化情況也會相應變慢。

其次,擁有好的關系,比擁有差的關系更幸福。

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人生的知己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擁有幾個一輩子交心的知己,要好過擁有一群逢場作戲的酒肉朋友。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好的朋友,會使人身心更加放松愉悅。

最後,高品質的親密關系,不僅對身體好,更能保護大腦。

有研究表明,針對7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依舊擁有為之依賴的親密關系,則大腦衰退的更慢。

也就是說,人年齡越來越大之後,不論是子女還是夫妻,如果還有親密關系的存在,則記憶力會更好。

曾有人說:“人類的幸福,往往留存在記憶中”。

記性越好,能想起的美好回憶就越多,自然也會越幸福。

哈佛大學曆時75年研究挖出幸福真谛:原來這類人活得最幸福

結語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在富有、權力、榮譽和獨占的愛當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會得到幸福,而且還一定會失去幸福。”

可見,人類的幸福從不在外化的物質上,而在于社會存在的基本聯系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