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南:陳永貴的孫女是法學博士

作者:廣東雲門舞者

文/司馬南

有人發給我第1張照片,遂好奇地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陳永貴同志的孫女還在我們東城區法院挂職過副院長哩。

司馬南:陳永貴的孫女是法學博士

陳春梅,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最高人民法院督察局副局長。

陳永貴(1914年-1986年3月26日),山西昔陽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國務院副總理。

我們這代人沒有不熟悉陳永貴的,我很小的時候還聽過陳永貴的報告錄音呢,山西口音很重,大人們說,他的水準很高。

毛主席是欣賞陳永貴的,據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的回憶,他向毛主席彙報了陳永貴帶領大寨大隊創造奇迹的幾個重點方面。陳永貴堅持參加集體生産勞動,帶領群衆苦幹實幹,深受群衆愛戴。大寨黨支部有這樣一個口号:“參加生産,上司生産。”毛主席聽了大加贊賞,說:“很好嘛!像打仗一樣,紙上談兵不行;你不參加打仗,怎麼指揮戰争呢?”

毛主席贊賞陳永貴的上司能力,稱贊他能夠把“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生産上的科學态度有機地結合起來。

司馬南:陳永貴的孫女是法學博士

陶魯笳說:“1963年8月初,大寨遭受特大洪災時,陳永貴正在縣裡參加人代會。他知道後,立即繞山路回到村裡,把全村動員起來,不分男女老少,齊心協力,夜以繼日,戰天鬥地,果真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迹。除了少量完全被沖垮了的梯田絕收外,糧食畝産獲得了700多斤的高産紀錄。接着,他們研究了洪水為害的規律,修訂第二個十年造地規劃,建設抗禦旱澇能力更強的穩産高産的新梯田。他們以白天治坡、夜裡治窩的驚人毅力,建起了煥然改觀的新大寨,僅僅半年多時間,半數社員就歡欣鼓舞地搬進了新居。”

毛主席說:“工業上要從外國引進一些尖端技術。至于農業,我們要靠陳家莊(山東曲阜的一個農業生産集體典型——引者注)和大寨。”毛主席說的陳家莊是山東曲阜的一個農業生産集體典型現在已經淹沒在曆史的塵霧當中了,而大寨和大寨精神依然是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當中的一個重要内容。

關于大寨這個典型,毛主席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幹部不參加勞動,永遠四不清,懶、饞、占、貪,都由懶而來。”

此後毛主席多次提到大寨精神。

“農業主要是靠大寨精神,靠群衆辦事。”(《年譜 5》第420頁)

“農業,第一是靠大寨精神,農業要搞大寨精神,農業靠學大寨。”(《年譜 5》501頁)

1964年12月26日主席71歲生日。他邀請了陳永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帶頭人邢燕子、董加耕,大慶“鐵人”王進喜等人,還有幾位中央和地方的上司幹部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會,陳永貴說,這是他一生當中至高無上的榮譽。

司馬南:陳永貴的孫女是法學博士

200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陳永貴的孫女陳春梅寫的《我的爺爺陳永貴:從農民到國務院副總理》。書中寫到了陳永貴參加那次毛主席生日宴會時的情形:毛主席緊緊握住他的手說永貴好啊。宴會開始後,毛澤東舉杯風趣地說:今天不是祝壽,而是我用我的稿費請大家吃頓飯。這裡有勞工、農民、科學家、解放軍,不光吃飯,還要談談話嘛!

席間,見爺爺很少動筷子,主席就熱情地說:永貴,吃菜,吃菜嘛!随手為他夾了一筷子,招呼道:這個菜好,吃這個……永貴同志别客氣!

司馬南:陳永貴的孫女是法學博士

知道爺爺已50歲,主席風趣地說:五十知天命喽!搞出一個大寨很好。陳春梅在書中還寫到了1967年勞動節晚上,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拉着陳永貴的手說:“永貴好!永貴好!”

1967年4月11日,毛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越南總理範文同,談到大寨經驗時,毛主席說:我見過陳永貴,他是個老實人。”(《毛澤東年譜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1964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大寨精神作了如下概括:

政治挂帥、思想領先的原則;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産主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