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科做了一次緊急“危機公關”

作者:地産裁員
萬科做了一次緊急“危機公關”

4月14日,萬科投資者關系會議,回應了許多目前的“公關危機”問題。

如果說多年前的那場“寶萬之争”是萬科最大的控制權危機。

那麼,目前萬科遭遇了可能是最麻煩的内憂外患危機。

之前,寶萬之争,萬科最大的敵人隻有一個。

而現在,萬科的“敵人”不止一個,至少面臨着多重困境:

一,市場困境。樓市下行,銷售不利,暫時還看不到回轉的希望。

二,輿論困境。有質疑者,也不乏落井下石者,有愈演愈烈之勢。

三,管理困境。增長不利,高管動蕩,以及高管被警方帶走……

屋漏偏遭連陰雨,狐狸專咬病鴨子。

萬科的内憂外患,累積到現在,已經到了危機時刻。而萬科,已經在排雷。

2024年3月份的業績會上,萬科宣布,今年股東不分紅,高管月薪1萬元等系列舉措,是萬科發展史上所無。

而手哥了解到,萬科職員去年年終獎也沒有兌現,萬科員工的基本月薪并不高,年終獎占據了不小比例。萬科很早提出了“緊衣縮食”,現在上下一體,過緊日子了。

4月14日的投資者關系會議,算是萬科的一次緊急危機公關。其中資訊量比較大,回應了許多質疑和傳聞。

1。萬科遭遇階段性經營困難

萬科坦陳:的确遇到了階段性經營性困難,流動性短期承壓。

内部反思總結後,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轉型發展戰略失措。

萬科提出“開發經營服務并重”的經營理念,布局了一批基于自身主業、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經營服務類業務和業态,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步子過大、操之過急的問題。

轉型業務超出了自身資源比對能力,過多占用了開發業務資金,規模過大也導緻管理能力跟不上,經營目标未能按計劃達成。

泊寓在8年後,終于見到了曙光。

二是行業發展慣性,投資冒進導緻失誤被動。

盡管萬科在行業中較早意識到高速增長終将結束,但其未能堅決擺脫行業發展慣性,在不少城市包括一些重點城市和一線城市,出現投資冒進和失誤。

在中央明确提出行業高品質發展目标與要求後,未能對行業普遍存在的“三高”模式進行更為徹底的調整,導緻今天出現了被動局面。

在2018年萬科提出“活下去”之後,依然冒進拿了許多地,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囤積了諸多持有經營類業态,在環京及郊區有許多不能快速銷售的項目,可謂是戰略失誤。

三是對行業新發展模式認識不清,融資模式沒有相應轉變。

在中央明确做出行業供求關系發生根本變化的戰略判斷,并為行業新發展模式轉變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後,萬科對融資模式趨勢性變化的認識一開始不夠全面透徹。

現在萬科已經啟動了房地産融資模式的調整,但從總對總的信用融資為主轉向新的融資模式還需要一個過程。

2。不存在管理層謀取私利。

對于煙台企業對煙台萬科及萬科管理層謀取私利的舉報,在414投資者會上,萬科集團也做了詳細回應。

煙台萬科與合作方李軍合作開發地産項目近10年,合作7個項目,算是十年“夫妻”了。

2021年開始,受市場整體環境影響,煙台多項目銷售不及預期,利潤無法達到初始可研名額。

為了保證項目建設傳遞和正常營運所需資金,項目公司資金無法按煙台合作方意願繼續配置設定。而煙台合作方作為股東方,無視項目公司建設傳遞和正常經營所需,提出16億元的沒有合理依據的巨額訴求。雖然煙台萬科與煙台合作方已多次溝通,但始終無法達成一緻。煙台合作方後續向政府、公安、稅務局、證監會、深交所等機構多次舉報,并多次在媒體曝光。

煙台舉報方就萬科挪用資金問題于2023年向煙台公安機關報案并被受理。煙台公安機關經過3個月調查驗證後,于2023年11月作出決定不予立案。

稅務機關對煙台萬科進行稽查,萬科不存在拒不交賬的情況,目前稅務機關亦沒有認定煙台萬科存在偷逃稅款之主觀故意。

萬科不存在通過跟投制度向高管輸送利益的行為。萬科從2014年開始推行項目跟投計劃,根據已有的制度,萬科董事、監事和進階管理人員不得參與項目跟投,更不可能借此從合作項目中擷取任何個人收益。

簡單說,高管不允許參與項目跟投。而煙台合作方的舉報,是很好的把準了萬科的七寸,瞄準萬科高層進行攻擊,進而獲得更多輿論關注,以赢得輿論戰争。

萬科作為高度職業經理人化的社會企業,這方面,在高管層面能夠經得起考驗。

3。不省心的城市總們

這次溝通會上,還回應了類似于行業八卦的城市總們的去向,這不省心的啊。

包括出境不回的蔡平、王潤川等,蔡平是去漂亮國陪孩子而離職,王潤川是去香港深造離職了。

這樣的理由,很正常了,都是個人原因,家庭原因,身體原因……是很多房企高管辭職的理由。

比如,去年金地集團董事長淩克因“身體原因”辭職,2022年龍湖董事局主席吳亞軍因年齡與身體原因辭職。

不過,濟南萬科總經理肖勁因為個人原因,不是辭職,而是被公安機關帶走。這個就讓萬科鬧心了。

他的個人原因不是身體不行了,而是因為轉移資産,撞到有關部門槍口上了。

肖勁的故事有些慘,錢出去了,人沒出去,卻進去了。

萬科也迅速任命了新的濟南城市總,這也表明,肖勁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了。

濟南方面對萬科給山東、給省會帶來的貢獻給予肯定。

濟南市政法委表示:肖勁事件是個人問題,要與萬科集團,濟南萬科的正常經營行為區分開;将一如既往支援萬科在濟南的業務發展,助力“強省會”戰略實施;在保障傳遞工作中,如需要政法系統服務的,安排專人協調對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鄭州萬科城市總,又剛剛離職了。作為十幾年的老萬科,咋就不能再等一等呢。

4。相信萬科。

3月份,有CCTV總台新聞記者楊理天采訪手哥,關于萬科“内幕”。

手哥這麼回複:

個人看,地産困境是全行業的,萬科作為地産大哥,堅持到現在已經不容易了。

萬科事件是個信号,如果真爆,對行業的信心打擊太大。

這是各方面不希望看到的。相信官方及機構會大力支援。

這種支援,是外因。是輸血。

真正的動力,來源于内部,即營銷,把房子賣出去。這是造血。

這又關乎市場,經濟大環境,全民信心,是盤大棋。它不是靠借債,緩期,和聲援能振作起來的。

要真正走出困境,還需要一長段時間,以年計。

真正走出市場困境,不是靠戰投幫,而是靠營銷強。

萬科去年邀請周轶群加盟,幾個月後即給予重任,擔任萬科南方區域首席合夥人。這在過往,也屬少見。

周轶群,是一線市場營銷打硬仗走上來房企高管,之前在路勁、仁恒穩健有擔當。南方區域,是萬科的痛,雖是總部所在,多年來未能重振雄風。

萬科“戰投幫”曾經紅極一時,上升期幫助萬科攻城略地,突飛猛進,而現在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萬科還是整個行業,需要的,是營銷的人才,将才,大才。

萬科在管理困境上,在做調整了。無論是管理層,還是分公司合并,這也是萬科之變。

增量時代,戰投突圍。存量時代,營銷當紅。

5。萬科之變

清華大學甯向東教授在《共生的智慧》一書中,有專門寫到《從寶萬之争看中國的公司治理》一章。

他寫道:萬科的公司治理真的那麼好嗎?我個人持保留意見。在我看來,萬科是典型的内部人控制,隻不過這個内部人在較長時間裡,保持着強烈的成長動機和企業家精神罷了。

他對于王石公開宣稱寶能“萬科不歡迎你,你不夠格”,表示很不合适。雖然是個人行為,但是作為萬科創始人,不像一家治理機制成熟的企業所為。

萬科時任獨董華生教授也對萬科當時的行為提出了批評:在成熟市場,對有人舉牌特别是舉牌方已經成為大股東的情況下,唯一有權威的發言人是董事會,董事會一直沒有開會研究。反過來,管理層卻以個人名義發表意見。

寶萬之争,最後的投票,因為黑石集團大中華區主席張利平的“回避表決”而險勝,讓萬科管理層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并把公司帶上了另外一條路。

7年過去,萬科的公司治理以及危機公關能力,在一定層面上有了較大進步。本次8家投資機構的緊急聯席會,是例證之一。

萬科足夠坦誠的回複了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真誠,是最好的危機公關方式。

接受質疑,直面真相,做好反思,我錯了,我改。

上海華與華有品牌價值和品牌失靈論:“當一個品牌是正向的那麼你就有價值,當你的品牌出現了負面,就不要妄圖去公關,你多年沉澱下來的品牌這個時點是沒有用的,那就出現了品牌失靈,品牌越大價值就越大,同樣失靈起來危害就更嚴重。”

對于品牌企業,出現質疑或者危機時,要快速,誠懇,不糾結的回應,才能更好赢得時間。

萬科的輿論危機,還沒有結束,下一波輿情還未可知,下一波的潮湧,或許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