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作者:電儀智彙

熱電偶是一種常見的被動測溫元件

測量原理

它也是一種有源傳感器,測量時不需外加電源,并且測量溫度範圍(高達2000°C)很廣。它可以快速響應,故系統運作幾乎沒有顯著的延遲。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熱電偶結構圖:熱電偶結構簡單,主要由兩根金屬導線組成一個回路。

一般熱電偶産生的輸出電壓很小(K型為約〜40μV/每°C),故需要精确的運放支援。否則,外部噪聲(尤其是在熱電偶和測量電路之間使用長導線時)可能會使信号失真。下表顯示了一些常見的熱電偶類型和特性。

另一個問題是“冷端”,它是熱電偶導線與信号電路的線連接配接的地方,如同線路中的第二個熱電偶。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為了補償冷端的影響,可以嘗試測量冷端溫度,并将得出的電壓加上熱電偶電壓(Vout),讓熱電偶測量端感測得出的電壓(Vcj)能正式被顯示

Vtc = Vout + Vcj

其中Vtc = 由熱電感得到的電壓

Vcj =于“冷端”得出的電壓

以下是典型的熱電偶補償電路。溫度傳感器位于冷端進行監視,ADC以所需的分辨率提供輸出資料。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來源:Digi-Key)

更多資料:

熱電偶測量原理

熱電偶是常見的溫度測量元件,熱電偶原理比較簡單,它直接把溫度信号轉換成熱電動勢信号,通過電氣儀表轉換成被測媒體的溫度,雖然原理簡單,但測量并不簡單。

熱電偶測溫原理

熱電偶産生的熱電勢由接觸電勢和溫差電勢兩部分組成。

接觸電勢:兩種不同材料的導體,其電子密度是不同的。當兩種不同材料的導體兩端接合在一起時,在連接配接處,會發生電子擴散,電子擴散的速率與自由電子的密度以及導體的溫度成正比。于是就在連接配接處形成電位差,即接觸電勢。

溫差電勢:當一根導體的兩端溫度不同時,在導體内部兩端的自由電子互相擴散的速率不同,這個在高低溫端之間一個靜電場。此時導體上産生一個相應的電位差,稱為溫差電勢。此電勢隻與導體的性質和導體兩端的溫度有關,與導體的長度、截面大小、沿導體長度上的溫度分布無關。

熱電偶的示意圖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圖1 熱電偶的示意圖

熱電偶的測量電路圖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圖2 熱電偶的測量電路圖

直接用作測量媒體溫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稱為測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稱為補償端);冷端與顯示儀表或配套儀表連接配接,顯示儀表會指出熱電偶所産生的熱電勢。

在實際熱電偶的測量中,熱電偶的測量電路一般由熱電偶(A、B兩種導體)、連接配接導線C和測量儀器組成。測量時将熱電偶置于被測環境中,如圖2所示,形成有J1、J2、J3三個接觸電勢,以及兩個溫差電勢,整個熱電偶的電勢由這幾部分構成。

為了更好的了解這幾部分的電勢,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定律:

中間導體定律:在熱電偶回路中接入中間導體(第三導體),隻要中間導體兩端溫度相同,中間導體的引入對熱電偶回路總電勢沒有影響。

一、基本差别

在溫度測量中,熱電阻和熱電偶都屬于接觸式溫度測量。雖然它們的功能相同,都是用于測量物體的溫度,但它們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點卻不一樣。

01 測量原理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熱電阻溫度計測溫原理是利用導體或半導體的電阻值随溫度變化的性質(金屬導體的電阻值随溫度的增加而增加)。它是一種金屬導體,通常由鉑、鎳或銅制成。在測量溫度時,将熱電阻連接配接到電路中,電流通過它時,它的電阻會随着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根據熱電阻的電阻值,可以推算出物質的溫度。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熱電偶溫度計測溫原理是利用熱電效應(熱電效應指當受熱物體中的電子,因随着溫度梯度由高溫區往低溫區移動時,所産生電流或電荷堆積的一種現象。)

熱電偶是由兩種不同金屬線材組成的傳感器,這些金屬線材在它們的接觸處産生一個電壓差。當這些線材接觸到不同溫度的物質時,電壓差的大小就會發生變化。這個變化的大小可以被測量,進而推算出物質的溫度。

02 測量範圍

熱電阻溫度計測量範圍相對較低,一般用來測量中、低溫,一般在-200-600℃之間,他的特點是準确度高,測量中低溫時,輸出信号比熱電偶要大的多,靈敏度高,可實作遠傳、自動記錄和多點測量。熱電阻溫度計在高溫(大于850℃)測量中準确性不好;易于氧化和不耐腐蝕。

熱電偶溫度計測量範圍相對較高,一般在-200-2000℃之間,但是在測量低溫時,需要溫度補償,低溫段測量精度較低。采用某些特殊熱電偶最低可測到-269度(如金鐵鎳鉻),最高可達2800度(如鎢、铼)。

03 信号檢出熱電偶信号使用毫伏計檢出,

需要時增加冷端溫度和線性補償。熱電阻信号使用電阻儀檢出,需要時增加線性補償。

04 精确度

熱電阻可提供高的精度,當溫度測量精度要求在±0.05至±0.1℃左右時,熱電阻可能是首選的解決方案。相比之下,熱電偶的精度較低,約為±0.2至±0.5℃。

05 靈敏度

盡管熱電偶傳感器系統由于其接觸點的溫度變化,通常具有更快的響應時間,但它通常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達到熱平衡。這主要是由于冷端補償的存在,它對溫度變化的響應不像位于傳感器頂端的熱結點那樣迅速。相比之下,熱電阻傳感器的設計更耐用,對溫度變化的反應更快。

06 讀數漂移

由于熱電阻傳感器的設計,其漂移很小,這使它們能夠産生比熱電偶更長時間的穩定讀數。與熱電阻傳感器不同,熱電偶具有相對較高的漂移時間,這通常是由于熱和化學暴露或機械損傷導緻的導線不均勻性。是以,需要經常對熱電偶進行校準。

07 使用成本熱電偶通常比熱電阻傳感器便宜,

因為大多數熱電偶的成本在熱電阻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之間。然而,如前所述,熱電偶需要定期調整和校準,除了更長的安裝和設定時間外,還增加了産品的長期成本。

08 尺寸

與熱電偶相比,熱電阻傳感器的尺寸相對較大。

二、優缺點

熱電阻和熱電偶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在選擇兩種溫度傳感器時,應考慮到他們之間的差異,根據測量需要來選用合适的溫度計。

測量600~1300℃溫度範圍内,熱電偶是比較理想的,但是對于中低溫的測量,熱電偶則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是因為熱電偶在中低溫區域輸出熱電勢很小,對配用的儀表品質要求較高,如鉑铑-鉑熱電偶在10O℃溫度時的熱電勢僅為0.64mV,這樣小的熱電勢對電子電位差計的放大器和抗幹擾要求都很高,儀表的維修也困難,此外,熱電偶冷端溫度補償問題,在中低溫範圍内的影響比較突出,一方面要采取溫度補償必然增加工作上的不便,另一方面,冷端溫度如果不能得到全補償,其影響就較大,加之在低溫時,熱電特性的線性度較差,在進行溫度調節時也須采取一定措施,這些都是熱電偶在測溫時的不足之處。是以,工業上在測量低溫時通常采用另一種測量元件,即:熱電阻。熱電阻溫度計的測量範圍為-20O℃~+850℃。

熱電阻溫度計的最大優點是:

測量精度高,無冷端補償問題,特别适宜于低溫測量,是以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鉑電阻溫度計可測到-200℃;铟電阻溫度可測測到3.4K的低溫。它的缺點是:不能測量太高的溫度;需外電源供電,是以使用受到限制;連接配接導線的電阻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會産生測量誤差。

熱電阻的測溫原理

從實體學中我們知道,導體(或半導體)的電阻值是随着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一般說來,它們之間有如下關系,即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精選 | 熱電阻與熱電偶差別與特點

金屬導體的電阻一般随溫度升高而增大,α為正值,稱為正的電阻溫度系數。用于測溫的半導體材料的α為負值,即具有負的電阻溫度系數。各種材料的α值并不相同,對純金屬而言,一般為0.38%~0.68%左右。它的大小與導體本身的純度有關,α越大,導體材料的純度越高。

由上述可知,熱電阻溫度計和熱電偶溫度計的測量原理是不同的。熱電偶溫度計是把溫度的變化通過測溫元件熱電偶轉換為熱電勢的變化來測量溫度的,而熱電阻溫度計則是把溫度的變化通過測溫元件熱電阻轉換為電阻值的變化來測量溫度的。

熱電阻溫度計适用于測量-200~+850℃低溫範圍内液體、氣體、蒸汽及固體表面溫度,它和熱電偶溫度計一樣,也具有遠傳、自動記錄和多點測量等優點。此外,它的輸出信号大,測量準确,是以在1990年國際溫标(ITS-90)中規定:13.8033K~961.78℃溫區内以鉑電阻溫度計作為基準器。熱電阻的材料和要求

熱電阻測溫的機理是利用導體或半導體的電阻值随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性質,但不是所有導體或半導體材料都可以作為測量元件,還得從其它方面的性能來考慮和選擇,

1.實體、化學性質穩定,測量精度高,抗腐蝕,使用壽命長。

2.電阻溫度系數要大,即靈敏度要高。

3.電阻率要高,以使熱電阻的體積較小,減小測溫的時間常數。

4.熱容量要小,使電阻體熱惰性小,反應較靈敏。

5.線性好,即電阻與溫度關系成線性或為平滑曲線。

6.易于加工,價格便宜,降低制造成本。

7.複現性好,便于成批生産和部件互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