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作者:婧園曆史說

公元1630年8月,大明朝京師北京城外,一場血腥殘忍的處刑正在上演。堂堂遼東經略、督師三邊、兵部尚書袁崇煥,身披枷鎖,遭受着淩遲之刑的折磨。行刑者将他的皮肉一片片割下,而他仍然不斷慘叫,直至最後一息盡止。據史書記載,當時百姓争相購買袁崇煥的肉,隻為一嘗複仇的快感。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然而,就在三年前,這位悲慘的将領還是明朝的保國名将,兩度擊潰清軍于甯遠,令建州女真聞風喪膽。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功勳卓著的将領遭此慘劇?袁崇煥真的是罪有應得,還是被冤枉的?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袁崇煥生于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出身世代簪纓之家。他早年博覽兵書,勵志報國,後來更是憑借其過人的軍事才能,在甯遠大捷、甯錦大捷等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正如史學家茅海建所評價的那樣,袁崇煥是明朝後期軍事人才凋零的背景下難得的将才,其軍事指揮能力無人能及。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将才,最終卻死于非命。這不得不令人唏噓不已。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事實上,袁崇煥之是以慘遭淩遲,除了政治鬥争的原因外,還與他個人的性格有很大關系。袁崇煥為人耿直,不善言辭,常常因直言進谏而得罪權貴。他曾直言不諱地批評崇祯帝的決策,更得罪了權傾朝野的内閣首輔溫體仁。溫體仁借機彈劾袁崇煥私通後金,激怒了多疑善變的崇祯帝。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而在皇太極偷襲北京之戰中,袁崇煥又采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讓清軍一度逼近北京城下。盡管最終擊退了皇太極,袁崇煥卻讓滿朝文武對他的忠誠産生了懷疑。再加上他擅自處死毛文龍等行為,更是讓朝廷對他徹底失望。正如曆史學家黃仁宇所言,袁崇煥雖然軍事才能出衆,但卻缺乏政治智慧和人際交往能力,最終釀成大禍。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除此之外,袁崇煥還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好大喜功。他曾在朝堂之上信誓旦旦地向崇祯帝保證,隻需給他五年時間和充足的軍饷,就能收複全部遼東失地。這樣誇下海口的承諾,不僅難以兌現,更讓崇祯帝對他寄予厚望。而當袁崇煥最終未能實作諾言時,失望至極的崇祯帝也就不難了解為何要置他于死地了。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袁崇煥的功績。正如明史專家謝國桢所指出的,袁崇煥在甯遠、甯錦的大捷,是明軍在後金戰場上的轉折點。他的軍事才能和對國家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正如謝國桢進一步指出的那樣,袁崇煥雖然軍事才能超群,但在用人、待人等方面卻存在很大問題。他常常獨斷專行,引起屬下和朝中大臣的不滿。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總的來說,袁崇煥的悲劇,固然有他個人性格和為人處世方式的原因,但更多還是那個黑暗動蕩年代的悲哀縮影。當時明王朝已經處于末世,吏治腐敗,國力衰退,内憂外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即便是袁崇煥這樣的名将,也難逃厄運。

正如詩人王夫之所言:"天步艱難,時乖命蹇。早知煙花,晚見空城阙"。這首詩生動地描繪出那個動蕩年代忠臣将領的不幸遭遇。而袁崇煥的悲劇人生,也正是明末諸多悲劇的一個縮影。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讓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曆史,給袁崇煥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吧。我們不能因為其悲慘的結局,就否定他為國盡忠、為民奮戰的赤誠之心。同時,我們也應該吸取袁崇煥的教訓,無論是為将者還是為相者,在秉持正直品格、忠君愛國的同時,也要注重政治智慧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唯有德才兼備,方能成就一代偉業,青史留名。

明末大将袁崇煥,戰功赫赫卻死于淩遲,崇祯為何非要袁崇煥死?

我們緬懷袁崇煥,更要反思明末王朝的種種弊端。正如曆史學家王春瑜所言,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統治基礎的腐朽沒落。而要避免悲劇重演,我們就必須汲取曆史的教訓,建設一個廉潔高效、軍政兼修的現代政府。唯有如此,才能實作國家的長治久安,民族的偉大複興。讓我們共同努力,開創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光明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