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作者:永遠快樂的水滴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事件經過

最近,一段發生在山東青島的理發糾紛視訊在網絡上炸開了鍋。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媽媽帶着孩子去理發店,理完發後,店家出示賬單——138元。媽媽一聽這數字,瞬間火冒三丈:“給孩子理個頭就要138?太離譜了吧!”

而理發師也不甘示弱:“我們明碼标價,您進門就能看到價目表,不能理完就不認賬啊!”雙方你來我往,争論不休,最終這位媽媽隻願意支付24元,協商未果後,帶着孩子拂袖而去,連這24元也沒有留下。

視訊加載中...

理個發,138元貴不貴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這138元的理發費到底貴不貴。對于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是給孩子剪個頭發嘛,怎麼就奔着百元去了?擱以前,幾十塊甚至十幾塊就能搞定的事兒,現在物價飛漲,連理發都讓人肉疼。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現在的消費市場多樣化,不同的店鋪定位不同,服務品質、環境設施、理發師技術等級等因素都會影響價格。尤其是對于一些高端或專業兒童理發店來說,考慮到孩子的特殊需求和舒适度,提供定制化服務,收費自然會高一些。再者,如果這家店确實如其所說做到了明碼标價,那麼消費者在選擇服務前理應知曉價格範圍,知情消費嘛。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說到明碼标價,這确實是商家應盡的義務,也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一環。隻要店家在顯眼位置公示了價目表,沒有藏着掖着,那麼“貴”本身并不能成為拒絕付款的理由。畢竟,市場經濟下,價格是由供求關系和商家成本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

消費者有權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消費意願選擇接受或拒絕某項服務,但一旦接受了服務,就應該按照事先約定的價格支付相應費用。當然,如果商家存在欺詐行為,比如事後加價或者實際服務與标價不符,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孩子媽的做法妥不妥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至于這位媽媽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一方面,面對争議,直接選擇“硬剛”并最終未付任何費用,這種處理方式可能讓孩子目睹了沖突場面,未必有利于其情緒管理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另一方面,如果媽媽能在事前與孩子充分溝通,了解他的需求和對價格的接受程度,或者在發現價格超出預期時,嘗試理性協商而非激烈争執,或許能給孩子樹立更好的榜樣,教會他們尊重契約精神以及如何妥善應對消費中的沖突。

網友熱議

網友們的意見也很中肯,他們指出,提前告知價格确實是關鍵。無論是口頭還是通過價目表,確定顧客在消費前對價格心中有數,能夠有效避免類似糾紛的發生。消費者在選擇服務時,也應該養成主動詢問價格的習慣,特别是在初次光顧某家店或嘗試新項目時,避免事後因價格問題産生不愉快。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孩子理發138元,媽媽嫌太貴隻願付24,網友吵翻

這場“孩子理發138元之争”,實質上暴露了消費者對于價格預期與實際收費之間的落差,以及明碼标價與消費認同之間的沖突。

而作為家長,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更應注意教育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在生活的小事中也能學到寶貴的社會交往和價值判斷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