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為何有人拒不接受近視防控新科技——紅光治療和遠像屏

作者:眼科醫生趙陽

拒不接受的定義:

①面對海量臨床案例以及大量論文,裝聾作啞,主打一個拒不承認;

②不提供證明或者證僞的例證,不拿事實說話,主打一個一口否定;

③隻反對,不研究,不探索實踐,不研究參數,主打一個不感興趣;

④對技術的獲益視而不見,隻會批評,毫無建設,主打一個雙重标準。

⑤初期判斷錯了方向,後期不得不陷入盲目自證,為了反對而反對。

對比一下,有人中招嗎?

我是趙小刀,我是一名眼科醫生。

經常有人發一些反向科普的文章給我,請我解讀。這些文章乍一看挺唬人,如果是非專業人士,可能會看得一愣一愣的,但講科學的人瞧一眼,就知道有多可笑了,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不看參數、不管技術發展,僅憑着傳統紅光曾出現過的個别不良反應案例,也不管情況是否嚴重,是否可以預防和規避,轉歸是否良好,反正隻要有不良反應,哪怕自己零實踐,也敢全盤否定。而對于自己想推廣的方法,不良反應全然不提,誇大效果那是張口就來,“七八年一度也不漲”的大話也敢說,也不怕被家長啪啪打臉。殊不知,技術早已經實作新的突破,傳統紅光的嚴重風險早就被規避了,對向角是原來傳統紅光的十幾倍,安全性已經大幅提升。而這些人,就是不願意學習,始終停留在原始階段看待問題。

揭秘:為何有人拒不接受近視防控新科技——紅光治療和遠像屏

某科普文章中嚴重誇大和雙标的言論

很多正在使用紅光治療的家長,經常會收到來自個别專業人士的反對意見,但家長們不知道這些意見是來自實踐總結還是道聽途說,非常困擾,我不得不教會大家判斷,避免家長被認知水準低的錯誤了解誤導。

如何判斷醫生懂不懂紅光?這招最靈。紅光治療安全性的核心參數——對向角

揭秘:為何有人拒不接受近視防控新科技——紅光治療和遠像屏

污名化紅光的文章,我已經見怪不怪了。随着彌散漫透射紅光的普及,安全性問題基本解決,許多醫生開始依據科學資料和循證醫學證據來推廣新的近視防控科技。然而,不願見到近視治療取得進展的“公知們”,又給支援新方法的醫生們貼上了“為資本代言”的标簽,公然或暗地裡對他們進行打壓,诋毀紅光療法、遠像屏等新技術的推廣。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不僅妨礙了醫學科學的發展,也剝奪了患者獲得更有效治療的機會。說實話,紅光也好,霧視屏也罷,其生産廠家很多都是初創企業,離資本還差了十萬八千裡,視光行業每年千億産值,真正的資本在哪,大家心知肚明,比起他們,紅光和霧視屏根本連個螞蟻都算不上。

揭秘:為何有人拒不接受近視防控新科技——紅光治療和遠像屏

不少家長問我,效果這麼好的近視防控方法為什麼公立醫院沒有?目前部分公立醫院有,部分沒有,這需要時間。我隻能說,公立進院的門檻極高,能否進院,的确不隻是由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決定,比起傳統的大資本,近視防控新科技是非常弱小的,很多時候他們還沒有資本競争公立進院。而進不了院,很多人就沒辦法去實踐,認知也就無法提升,隻能靠“聽來的資訊”判斷,于是有人陷入過時、錯誤的體系裡無法自拔,甚至進行了反向科普,就不難了解了。

揭秘:為何有人拒不接受近視防控新科技——紅光治療和遠像屏

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支援新防控科技的醫生,很多都是手術大夫,他們了解到了新方法産生的颠覆性效果,很自然地就燃起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尤其是自己孩子正需要防控近視的醫生(例如我),興趣更高。而反對者則多為配鏡專業的人員,配過各種眼鏡的人應該都知道,價錢不便宜,效果嘛,家長應該都被這句話無奈的支配了很多年:“配了雖然還漲,但不配漲得更快”,而且每年都得換鏡,堪稱“無底洞”。“唯眼鏡論”這種治不好,不治還不行的局面,卻正中資本下懷,說句紮心的話,也許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患者把病治好,緩慢、持續的控制,這樣才能實作利益最大化。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我們給家長推薦近視防控方案的依據,是不是從療效出發,是不是在為了孩子的每100度、每0.1mm眼軸負責,這一點,我們每個醫生都需要扪心自問。

揭秘:為何有人拒不接受近視防控新科技——紅光治療和遠像屏
揭秘:為何有人拒不接受近視防控新科技——紅光治療和遠像屏

為什麼那麼多人讨厭我,還不惜制造很多謠言诋毀我?因為我們打破了近視不可逆的傳統,正在動搖傳統的根基。時間越長,真實退軸的案例越多,相信4L的人就越多,于是我就成了衆矢之的。就像白内障手術,我提倡大家好好學習夾持劈核技術,手術可以做到3分鐘以内,結果做不到的人就跑到同仁醫院院長那裡投訴,因為我把門檻提高了,把患者的認知和要求提高了。

我的科普,也成了這些人的最懼怕的武器。因為患者的認知越高,對專業人士自身的要求也就越高。認知低的患者,聽話、不較真、不抱怨,而認知高的家長懂得多,會獨立思考,這才是他們最害怕的事。用一位家長的原話說就是“認知低的話,專家做起來多容易啊,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也不會被質疑”。

揭秘:為何有人拒不接受近視防控新科技——紅光治療和遠像屏

現在已經有很多開明的醫生,已經對紅光、霧視療法持開放态度,開始實踐,積攢臨床經驗,但仍然還有一小批人在負隅頑抗,對新技術的發展采取“我不聽、我不學、我反對”的态度,對正在使用這些方法的家長,恐吓、吓唬無所不盡其極,明明正常的眼底,愣是敢說眼底有問題讓家長停用紅光。家長說用之前每年漲100度近視,各種方法都停不下來,人家說那是該漲的,“能接受”。

我要大聲疾呼,每100度近視、每0.1mm眼軸,都需要我們盡力去防控。在付諸全部努力之前,沒有醫生有權利替家長“滿意”和“接受”每年0.25mm以上的眼軸增長。醫療的本質是療效,雖然安慰很重要,但能幫助絕大多數患者治好病才是最大的醫德。雖然新方法的确還是有控制不住的孩子,但大多數兒童都可以受益,嚴格實施綜合防控的孩子,大機率可以實作近視零增長,甚至還有的孩子可以近視回退,這對于大陸近視防控工作,是巨大的推動,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作為一名醫生,以我的親身感受來說,幾年前,當我發現第一批眼軸縮短、近視度數下降的孩子時,我激動得快要跳起來了。為了進一步驗證,我開始減少其他工作的投入,積極組織臨床的實驗驗證,後來确定其為事實,并具備可執行性、可複制性之後,我于2021年毅然辭職,開始全力的推廣,4L療法就此誕生。

我想任何一個醫生,在發現兒童近視治療方法和效果有新的突破,都應該是異常興奮的,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會馬上打起12分精神去積極探索。但反常的是,當下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真性近視得以治療的案例,個别人不僅裝聾作啞,完全沒有探索、驗證的興趣(這種驗證并不難,觀察3個月到半年就能看到方向),連去研究其理論、參數這種最基本的實踐,都懶得付之行動,甚至還有個别人慌亂地用自己零實踐、零研究、純拍腦袋的分析,去否定客觀事實。我們永遠沒辦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有些裝睡的人已然把自己的天職是治病救人,忘得一幹二淨。

醫生不同于其他職業,不止是謀生的技能,更背負着沉甸甸的社會責任。不管現在的你在哪個機構任職,是何身份,當初走進醫學院,選擇成為一名醫生時,想的一定不隻是自己個人的利益。為了孩子的眼睛,為了近視防控事業的發展,也為了自己的進步和突破,不妨試着挪一挪“屁股”,放下對抗的心理,眼光看長遠一些,若你願意擁抱發展和變化,也一定會有新的機遇。

所幸的是,越來越多的醫生親身體驗到近視防控新科技的顯著效果,改變了原有的看法,華麗轉身,加入到認可近視可逆的行列。這種積極的轉變對廣大家長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意味着他們更容易接受到科學、有效的治療和幹預措施,進而改善孩子的視力健康。

如雷軍的演講,社會的發展瞬息萬變,學習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要保持開放的、包容的、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足以應對未來所有的挑戰。為了守住眼前既有的利益,而放棄學習、進步,放棄擁抱發展和變化,最終一定會得不償失,被時代抛棄和唾棄。

我 是 趙 小 刀

我 是 一 名 眼 科 醫 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