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部大幅度調整高職專業 專家詳解“加”“減”緣由

作者:大風新聞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定備案和審批相關工作結果。2024年拟招生專業點共66870個,與2023年度相比,新增專業點6068個,撤銷專業點5052個。

  此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定調整優化,幅度是自2021年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釋出以來最大的一年。

  記者通過梳理後發現,在“加法”方面,主要是增加了一些與目前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相關的專業。除在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民生緊缺領域做“加法”外,還支援增設了現代物流管理、道路運輸管理等生産性服務業相關專業點376個;支援增設文物修複與保護、民族傳統技藝等傳統文化和藝術領域相關專業點506個。2024年,還有481所高職院校設定了農業物聯網、高鐵供電、中亞貿易、足球運動訓練、川劇表演等2281個專業方向。

  而做“減法”的部分,則是對供給相對過剩的大資料與會計、現代文秘、電子商務、旅遊管理、市場營銷、計算機應用、空中乘務等68個專業,撤銷布點2635個。

  補齊民生緊缺的人才供給

  此次的“加法”中,增設了智慧健康養老管理、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等民生緊缺專業點806個。這些新增專業的設定,反映了目前社會對相關領域的迫切需求,還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前瞻性。

  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張雁平看來,學院新設的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正是為了滿足社會尤其是年輕父母對嬰幼兒照護的迫切需求。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實施,“誰來帶娃”成為很多家庭面臨的難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許多年輕人“不想生、不敢生”的一大顧慮,普惠托位供給不足、優秀托育師緊缺、托育服務費用居高不下成為制約新生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設定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有利于從根源上解決相應人才供給的問題。

  “目前托育行業存在服務品質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行業标準和監管、師資力量不足、家長信任度低等問題。随着嬰幼兒托育服務行業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管理人才來推動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張雁平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在現代農業方面,圍繞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等重大任務,支援增設現代農業技術、種子生産與經營、有機食品生産技術等專業點325個。

  遼甯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增設了食品品質與安全專業、農産品加工與品質檢測專業、畜禽智能化養殖專業、農業電氣化技術專業、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遼甯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胡克偉表示,現代農業産業正在進行轉型更新,人工被機器取代,設施農業、畜禽養殖業、農産品加工和食品工業領域大量使用現代化、智能化電氣裝置,必然需要精通農業電氣化裝置裝配、調試、應用、維護、保養及管理的大量專業技術人員。“數字農業”“智慧畜牧業”已經成為國家實作農業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

  新增的食品品質與安全專業,同樣也是直指民生需求。遼甯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調研發現,與食品品質與安全相關的典型職業中,需求較多的崗位包括計量、品質和認證認可技術人員,食品安全管理技術人員,檢驗試驗人員,以及食品生産加工技術人員。其中,體系認證、食品安全管理人才缺口最大,培養難度大,周期長,緊迫性最高。

  “以高層次、專門化人才為重要支撐的食品安全建設,已成為新時期農産品、食品生産與加工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專業化的、高水準的食品安全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勢在必行。”胡克偉說。

  在先進制造業方面,聚焦重點産業鍊制造、裝調、操作、運維等關鍵環節,支援增設內建電路技術、飛行器數字化制造技術、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等專業點2123個。其中,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增設人工智能工程技術專業、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專業。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是國家未來重點關注和發展的産業,目前大陸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過500萬。”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副校長朱運利說,“發展人工智能是提升國家競争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就業前景廣闊,開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符合學校專業布局和學科定位。”

  不斷提高專業設定與産業發展比對度

  高職專業設定的“加減法”,不僅增加了職業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适配性,也為學子們提供了更多與自身興趣和潛力相比對的專業選擇。然而,新增專業的設定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如何確定專業設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如何保證專業教學品質和就業前景等。在推進新增專業設定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專業建設的規劃和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確定人才培養品質。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教育部持續加強對職業教育專業設定工作的統籌和指導,推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協同區域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健全本地區技能人才需求預測機制和職業教育專業設定動态調整機制,不斷提高專業設定與産業發展的比對度。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已與區域内30餘家幼稚園(托育部)、托育園、早教中心以及地方婦保院等機構合作,開展協同教材開發、協同社會教育訓練、協同人才培養。學院也進行了科學的課程設定,與行業需求緊密對接,確定學生掌握嬰幼兒照護和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畢業後能夠順利且迅速适應職場,提高就業競争力。

  朱運利也提到,今年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申請撤銷了與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不相符、就業前景較差、人才需求量低同時近3年招生都不足10人的16個專業,包括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導遊、資産評估與管理等老舊專業。“撤銷這些專業的決定更為慎重”,是在對近3年招生、就業、與産業契合度等專業建設開展情況進行了自查評估後作出的決定。

  而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專業增設原因,也包括就業面廣、薪資高。朱運利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根據北京市人社局調研資料,經測算,北京市工業網際網路相關新職業的月薪約為19311元,工業網際網路工程技術人員月薪中位數為21420元。

  近5年來,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先後申報了大資料技術與應用、無人機應用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新專業13個,“大大提升了專業群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今年新申報的4個專業,均經過了前期的調研和專家論證,也都具有良好的師資、實驗實訓條件等專業建設基礎。

  無論是“加法”還是“減法”,最終,都是為了滿足社會對新技能、新人才的需求,為産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正如朱運利所說,“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

來源:中國青年報 K2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