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都書單:重新認識中國的龍

作者:南方都市報

本期“南都書單”重點向大家推薦一部有趣的文化著作:《中國龍的發明》。著名民俗學家施愛東先生在書中考證了不同時期龍的形象的變遷。西方人是怎樣看待“中國龍”的?是不是隻有五爪的才是“龍”?“龍”對應的英文翻譯“dragon”是怎麼來的,這個譯名是否合适?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此書中找到。

“南都書單”是南方都市報為讀者精選的近期好書,分為“文藝”“社科”“實用”“童書”四個類别,逢周日推出。

【文藝】

南都書單:重新認識中國的龍

《藝術批評入門》

(美)克爾·休斯頓 著,張燕楠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3月版,118.00元。

這部藝術批評指南,通過真實曆史與生動案例,解釋了何謂“藝術批評”。該書系統地梳理了藝術批評演變的曆史,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發展脈絡,作者分别探讨了一系列與描述、解釋和判斷這三個主要批評活動相關的具體問題,最後詳細論述了構成批評話語的各種力量。書中論及很多論争和趨勢,正是這些論争和趨勢的共同作用才使得藝術批評變得如此激動人心。

南都書單:重新認識中國的龍

《從狄更斯到勞倫斯的英國小說》

(英)雷蒙德·威廉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版,80.00元。

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國卓越的社會理論家和文化評論家。在此書中,他從19世紀40年代的英國小說入手,展開了對英國小說富有洞察力的研究。那是個由工業革命、民主改革鬥争和城鎮發展帶來的快速社會變革的年代,促使當時的小說家探索新的寫作形式。狄更斯的天才、勃朗特姐妹的強大創意、喬治·艾略特充滿激情的想象力。都為英國小說賦予了新的活力和深度。

【社科】

南都書單:重新認識中國的龍

《中國龍的發明》

施愛東著,九州出版社2024年4月版,99.80元。

作者多年來深入研究龍文化,悉心爬梳曆史文獻,對龍形象的起源與傳播進行了考證與祛魅。從上古的集合名詞,到被賦予象征意義的抽象動物,再到龍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作者講述龍是如何演變成封建帝王的權力象征又過渡到全民共享的。在探讨近現代域外視野中龍形象的問題時,作者展開了200多幅歐美書刊的罕見圖檔,揭示出龍形象及其背後含義的複雜性。

南都書單:重新認識中國的龍

《波伏瓦訪談錄》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24年3月版,49.80元。

1970年,德國記者愛麗絲·施瓦澤在巴黎結識波伏瓦,在共事的過程中萌生了采訪她的想法,于是就有了這本書的第一篇訪談。在接下來的10年裡,施瓦澤陸續對波伏瓦進行了多次訪談。采訪者百無禁忌,受訪者赤誠以待。波伏瓦以一貫犀利的言辭和激進的态度,談論性别、性取向、女性地位等話題,也真誠談論個人生活,講述自己垂暮之年的感受以及與薩特的關系。

【實用】

南都書單:重新認識中國的龍

《怎樣做成大事》

(丹)傅以斌等著,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年3月版,109.90元。

牛津大學教授傅以斌從16000個項目中發現了一個驚人事實——99.5%的項目會失敗。研究發現,無論人力物力多麼充足,大項目也難逃三大陷阱:預算超支,時間超期,效益不足。傅以斌稱之為“大型項目鐵律”。但他也發現,有0.5%的項目成功避免了大項目鐵律。通過總結這些項目成功的經驗,他提煉了做成大事的11個方法,遵循這些方法,有望掌控項目的成敗。

南都書單:重新認識中國的龍

《AI智能寫作》

劉丙潤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4月版,59.00元。

運用好AI工具,借此我們就可以輕松寫出高品質文章,做出高品質視訊,甚至直播也可以借此變現。在此書中,作者重點講解了13款人工智能應用在新媒體變現中的技巧和方法。書中内容共分為8章,分别講解了常見的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影響下的廣告流量變現、商業合作變現、直播變現、私域變現和IP變現等。此外還對未來人工智能與新媒體變現做了趨勢分析。

【童書】

南都書單:重新認識中國的龍

《菜市場裡有萬物》

陳瑤等著,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年4月版,98.00元。

菜市場裡裝的是人類文明的過去與将來。此書是國内首本原創菜市場主題兒童繪本,圍繞中國的菜市場展開,介紹了百種中國道地食物。這本書通過一個溫暖的故事将果蔬鋪、肉魚鋪和副食品鋪三大闆塊串聯,用善意溫暖讀者内心,帶領讀者走近中華五千年飲食文化。其叙事切合兒童的閱讀邏輯,與孩子一起踏上從入口到入心的美食之旅,随書附30節知識拓展音頻課。

南都書單:重新認識中國的龍

《不用跟别人比》

(美)特魯迪·路德維格等著,新世紀出版社2024年3月版,59.00元。

梅齊想成為凱拉:漂亮,成績好,受歡迎,還是足球場上的明星。一次偶然的機會,梅齊才發現:凱拉同樣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為此很焦慮。凱拉認為自己不夠瘦,作業不夠優秀,她問梅齊:“如果赢不了,努力有什麼用?”梅齊陷入了思考……作者從孩子的角度講故事,寫出孩子在競争壓力下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并在故事中巧妙融入應對方法,幫助孩子調節心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