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客戶在台積電美國廠下單約定細節曝光,看如何實作盈利

客戶在台積電美國廠下單約定細節曝光,看如何實作盈利

客戶在台積電美國廠下單約定細節曝光,看如何實作盈利

​本文由半導體産業縱橫(ID:ICVIEWS)綜合

台積電美國建立晶圓廠要想實作盈利,需要解決一系列難題。

客戶在台積電美國廠下單約定細節曝光,看如何實作盈利

台積電取得晶片補助後決定在亞利桑那州廠導入最新技術,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加強科技供應鍊安全的計劃也往前邁進一步。然而,能支援AI任務的先進晶片,恐怕還是得留在亞洲生産,美國的AI晶片拼圖仍缺失了好幾塊。

據英國金融時報(FT)報道,消息人士透露,AMD計劃成為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的首批客戶,屆時會委托代工高端GPU和CPU。不過,讓客戶選擇要在哪座廠房生産晶片,違背了台積電現有政策,這會降低配置設定産能的彈性、進而壓縮毛利。據傳,客戶若想使用特定廠房,得跟台積電獨立簽約,可能要支付較高價格、或提前存入訂金。

除此之外,台積電雖願意加碼投資美國廠,當地制程的投産時間卻落後于台灣地區。SemiAnalysis分析師Myron Xie指出:“我們認為英偉達(Nvidia)想在2026年使用2nm制程技術,但台積電要到2028年才會在第二座亞利桑那州廠導入2nm,趕不上英偉達時程。”

然而,要台積電加快腳步,反将削弱其關鍵優勢,也就新制程能達成比對手更高的良率,而負責制程初始階段的台灣地區研發工程師扮演關鍵角色。報道引述一名熟知台積電考量的人士指出:“我們并非不想讓先進制程提早進入美國,但當公司擴充新技術時、需要全球研發中心就近支援,這代表我們必須先在台灣地區擴産。”

除此之外,美國也需要将高帶寬記憶體(HBM)安裝到GPU模組的先進封裝技術。目前,台積電并無赴美設定先進封裝設施的意願,部分是因為亞利桑那州的産量過少。雖然美國IC封裝測試大廠安靠科技(Amkor Technology)的CoWoS先進封裝廠在台積電類似設施上線一年後投産,有望填補缺口,但Amkor卻無法打造某個用來連結邏輯IC與記憶體的關鍵封裝元件。

值得注意的是,華爾街日報先前報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計劃下周宣布在德州額外投入200億美元,投資内容包括打造一座先進封裝設施,采用的技術和台積電為英偉達封裝AI晶片的技術相似。

台積電是否要轉移更多核心資産?

晶片制造是技術和工業的高峰,但更是一個成本的遊戲。

這也是為什麼內建電路雖然誕生在美國,其生産制造卻在幾十年裡迅速的轉向東亞,以至于全世界80%的內建電路都在亞洲生産。

台積電在台灣地區建設的不僅僅有晶圓廠,還有對應的研發中心,用來開發面向未來的2nm和1.4nm晶片生産技術。同時,台積電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也會影響人才的流動。

由于晶圓廠建設的巨大投資,台積電甚至帶動了台灣地區建築行業的增長。

強勢的半導體産業和教育體系形成了一套雙向回報的系統,應屆生批量的流向台積電和聯電這類晶片制造企業,為産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彈藥。

這也是為什麼SemiAnalysis認為,随着晶片封裝技術越來越先進,蘋果和英偉達等台積電客戶将發現,将自己從亞洲解脫出來的難度越來越大。這是因為台積電總是在台灣地區開發最新的制造和封裝工藝,那裡的成本更低,人才也更容易找到。

也就是說,産業轉移過程中,轉移的不僅僅是工廠和生産線,而是與之配套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在“制造業回流”這個語境裡,工廠可以轉移,但人才的體系卻無法複制粘貼。

從1979年至2011年,美國的制造業就業人數減少了40%,與工廠消失的很可能還有配套的供應商,大學的專業和學術界的相關研究。

人才總會向産業的高地流動,如今西雅圖的美國應屆生更願意去亞馬遜工作,還是去23公裡外的波音工廠打螺絲,不言而喻。

而“半導體制造”甚至是很多美國人沒聽說過的職業選擇。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一位人力官員桂林·沃勒(Kweilin Waller)曾表示,“應聘者聽到對半導體制造業時,常一頭霧水,不太熟悉。”

因而,美國試圖通過補貼和建廠重塑晶片生産能力,最終也會遇到人才斷層的問題。

美國市值最高的公司裡,隻有蘋果勉強算制造業,但它沒有一間工廠。2012年,奧巴馬曾問喬布斯,“需要做什麼,才能讓iPhone回美國生産?”喬布斯毫不猶豫的回答:“那些工作不會回來了。”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内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讨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系背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