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很多人從沒開過電車,卻天天抨擊?原因太現實,很多人忽略了

作者:烏鴉君的急救職場

想象一下,如果你從未品嘗過披薩,卻堅決認為它味道糟糕,這聽起來合理嗎?

肯定是不合理的。

但有趣的是,類似的情況,卻在汽車産業發生了:明明很多人都沒開過電車,卻認為這玩意毫無技術含量,和電瓶車沒差別。

為什麼他們會如此笃定,同時這麼的厭惡電車呢?

其實和電車的好壞無關,主要是3個原因太現實了,特别是最後一點,讓他們太不滿意。

是以,一定要拼命的抨擊電車,才能發洩心中的不滿。

為啥很多人從沒開過電車,卻天天抨擊?原因太現實,很多人忽略了

首先,不容忽視的是,油車行業既得利益者太多了。

以那些燃油車企為例,它們曾享有近3000萬輛的年銷量,隻算每輛汽車10萬元,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這股昔日的風光不再。

以2024年來,電車的滲透率已經接近50%,許多巨頭的銷量急轉而下。

關鍵還不是份額的問題,為了對抗電車,他們降價也降的厲害,利潤率早已跌到谷底。

就這個情況,他們肯定要黑電車。

畢竟,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不是利潤的多少問題,更是生存的危機。

為啥很多人從沒開過電車,卻天天抨擊?原因太現實,很多人忽略了

此外,路邊的維修店也感受到了壓力。

在燃油車時代,這些維修店,幾乎每天都忙于修理節氣門、點火線圈、變速箱…等各種部件,年維修收入可觀。

但現在,直接沒得玩了。

因為電車的零部件少,又耐用,車企還動不動3電終身質保——這直接讓他們利潤大降。

降的有多離譜呢?美國《消費者報告》給出了資料:在32萬公裡的考察下,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汽車的維修及保養費用,僅僅隻是燃油車的一半。

就這個情況,自然恨電車恨的牙癢癢——用腳趾頭都知道,這究竟少了多少錢!

為啥很多人從沒開過電車,卻天天抨擊?原因太現實,很多人忽略了

其次,則是人雲亦雲者不少。

他們可能從來沒買過電車,甚至都沒試駕過,但打心底覺得——這玩意不靠譜。

你問他們為什麼這麼認為?大多數人都來源于網絡熱門的言論。

諸如,覺得電池的電池用不了5年,就壞了;或者認為電車省油不省錢,更是認為這壓根是一場騙局。

而這些網絡熱門言論的來源是什麼呢?很多都來源于油車的既得利益者們。

他們也希望電車發展的速度緩慢些,給自己喘口氣,多給點時間去轉型。

此外,不乏一些跟風的對象。

在他們的世界裡,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流量,隻要能擷取關注,幫自己賺取收入,願意傳播任何不實的資訊。

基于這些人群的推波助瀾,人雲亦雲者自然就多起了。

然而,不管怎麼诽謗,事實就是電車的發展越來好:

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馬上要突破50%了,比亞迪一家的銷量, 都比“日産三小強”都要高了——這才是不争的事實。

不要認為這是政策發展的産物!

政策還支援氫能源呢,為什麼沒有跑出來?說白了就是,你不行,誰扶持你都沒用!

政策隻會是催化劑,不會無中生有的,将某些虛無的東西支撐起來!

為啥很多人從沒開過電車,卻天天抨擊?原因太現實,很多人忽略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許多人覺得這太不公平了。

開燃油車的成本遠高于電車:每升油不僅含有高額的稅費、道路維護費和其他附加費,而電車車主卻免除這些負擔。

不僅如此,随着各地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燃油車在市區的限行也越來越嚴,某些地方甚至實施了高峰時段的禁行政策。

而電車呢?幾乎沒有任何限制,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同時,電車車主還享受諸如購置稅減免、牌照無需拍賣、搖号等多項優惠政策。

這無疑加劇了油車車主的不滿情緒。

畢竟,他們曾經付出了這麼多,結果沒有優待也就罷了,現在遭到了刻意的邊緣化。

就這種情況,大部分人肯定無法克制心中怒意,自然而然的會不斷抨擊電車了。

因為這種抨擊,至少在心理上,還能給予一些安慰。

不然,去面對這些事實:認可電車又省錢,駕駛體驗還更好——那不是信仰崩塌了嗎?

為啥很多人從沒開過電車,卻天天抨擊?原因太現實,很多人忽略了

但話又說回來,作為消費者而言,特别是油車消費者而言,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不要覺得自己吃虧了,其實恰恰相反,因為電車的發展,油車車主反而賺了,而越來越賺。

畢竟,沒有電車的崛起,現在的合資車别說給你搞「降價增配」了,不加價都不錯了。

要清楚的明白,現在的油車之是以能越來越良心,不是合資老爺們大發善心,而是電車來了,還在持續給他們壓力。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