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仔豬剪牙:原因、操作細節與風險管理

作者:卧枝彙仰竹

仔豬剛出生時,它們的小嘴巴裡就有8顆尖銳的“乳牙”,這是為了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天裡争奪奶水時使用的。不過,這些小牙齒雖有助于争搶乳頭,但也容易導緻仔豬之間或對母豬乳房造成意外傷害。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産房在仔豬出生後的一天内,會進行“剪牙”操作,即去掉仔豬部分或全部乳牙的尖端。

剪牙的方法和技術各有不同,可以使用電動研磨機或是側剪鉗等工具。操作的關鍵在于,我們隻需去除牙齒尖銳的頂部,而非整個牙齒,目的是避免觸及包含血管和神經的髓腔部位,以防感染發生。此外,正确的剪牙工具和手法也至關重要,以減少牙齒碎片或斷裂的可能性,因為這可能會刺傷仔豬的舌部或牙龈,引發口腔感染。

仔豬剪牙:原因、操作細節與風險管理
仔豬剪牙:原因、操作細節與風險管理

剪牙應在仔豬出生後72小時内完成,因為這段時間内仔豬會自然形成吮吸乳頭的順序。過了這個時段,剪牙不僅意義不大,反而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剪牙過程并不會影響仔豬血液中的ACTH、皮質醇或乳酸濃度,但是通過研磨方式處理牙齒的仔豬,其體内β-内啡肽濃度可能會比直接剪牙的仔豬稍高一些。剪牙或磨牙時,仔豬可能會表現出諸如咕哝、試圖逃避和尖叫等行為反應,這是正常的應激表現。

目前尚未找到化學藥物方法能夠顯著減輕剪牙帶來的行為或生理反應,并且由于剪牙操作通常在仔豬出生第一天就進行,此時仔豬的身體機能尚未完全發育,若使用可能影響仔豬行動能力的止痛藥,還可能增加被母豬壓傷的風險。另外,考慮到額外的成本投入及可能的時間消耗,許多養豬戶認為正常剪牙的做法更具成本效益,尤其是在北美地區,考慮到高昂的勞動力成本,以及剪牙操作可能導緻的口腔損傷和感染風險,這些風險必須與仔豬間打鬥造成的輕微表面傷害相權衡。是以,越來越多的北美生産者正在重新評估這項傳統操作的必要性和實施方式。

仔豬剪牙:原因、操作細節與風險管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