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出“一帶一路”後,意大利又邀請中企投資,中企這次回應很硬氣

作者:孫緒聞

就在去年12月,意大利作出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決定,雖然梅洛尼政府一再強調,退出倡議并不意味着中意經貿關系會是以而改變,并稱未來希望與中國繼續保持合作。但現實情況是,中意經濟關系已經不可避免地受到損傷,特别是在美歐默契推動所謂“去風險化”的背景下,這種損傷正在被人為地放大。

據觀察者網援引外媒釋出的報道,意大利唯一的大型汽車制造商,全球排名第四,旗下擁有菲亞特、瑪莎拉蒂等著名意大利汽車品牌的斯特蘭蒂斯集團。其首席執行官唐唯實日前公開宣稱,如果意大利政府引進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行本土生産,将迫使斯特蘭蒂斯關閉一部分在意大利的工廠。唐唯實辯稱,與中國汽車展開競争,将直接威脅到該集團的盈利能力。事實上,相比起梅洛尼政府與斯特蘭蒂斯集團之間的勾心鬥角,意大利突然之間向飽受美歐無端抨擊的中國汽車遞出“橄榄枝”,更加值得關注。

退出“一帶一路”後,意大利又邀請中企投資,中企這次回應很硬氣

目前,意大利經濟依舊受到俄烏沖突以及美元加息的影響,預期中的“複蘇”遲遲不見蹤影,反而是距離“衰退”僅有一步之遙。2023年,意大利的GDP增速雖然高于歐元區的平均水準,但也隻增長了0.9%。與之相對應的,是政府赤字達到了7.2%,雖然這一表現和2022年的8.6%相比有所改善,但是仍然高于梅洛尼政府設定的5.3%目标。

為確定本國經濟能盡快走出陰影,梅洛尼政府将目光盯向了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睐的電動車領域。為此,梅洛尼政府在進入2024年之後,就開始全力推動意大利汽車制造業電動化轉型,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為消費者提供置換補貼,進一步刺激意大利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上的前進速度。但現實是骨感的,意大利在汽車電動化轉型上遇到的困難,與其他西方國家幾乎如出一轍。首先是相關的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充電樁等設施匮乏,極大制約消費者入手新能源車的意願。

退出“一帶一路”後,意大利又邀請中企投資,中企這次回應很硬氣

其次是意大利本土廠商,更傾向于将低價的新能源車銷往第三世界國家,讓購買力更強的歐洲消費者去買中高端車型,這也是斯特蘭蒂斯集團與梅洛尼政府之間的核心沖突。在無法說服本土廠商的情況下,梅洛尼政府不得不将目光再次投向中國。據意大利媒體近日釋出的消息,該國工業部長烏爾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正在與特斯拉以及三家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行接觸,目标是吸引至少一家中國車企來意投資建廠,以確定梅洛尼政府設定的每年130萬輛汽車的目标能夠成功實作。

有外媒透露稱,被烏爾索看中的中國車企分别是比亞迪、奇瑞和長城。有趣的是,這三家中國車企在回應此事時,都不約而同的表示“目前沒有規劃”。可見梅洛尼政府自以為的“橄榄枝”,并不如他們所想象的那麼誘人。而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意大利在對華合作上的立場反複。

退出“一帶一路”後,意大利又邀請中企投資,中企這次回應很硬氣

對于中國車企而言,當下的确是“出海”的最佳時機,可是一旦合作國出現了朝令夕改的狀況,對于投入了大量資源和精力的中國車企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損失。換言之,意大利經濟眼下面臨的最大風險,絕不是所謂的“中國依賴”,而是找不到明确的目标,也拿不出真正的規劃,隻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複橫跳過程中錯失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