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曉波走讀大灣區: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

作者:吳曉波頻道

“想象未來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然後與它一起成長。”

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号:吳曉波頻道)

當機翼打開,随着八片螺旋槳飛速轉動,一架類似呂克·貝松電影《第五元素》裡的“空中的士”緩緩升空。

升至8米多高的時候,轉了一圈,然後緩緩下降。獨自坐在機艙裡的,那名頭戴耳機、身系雙重安全帶的旅客,正是吳曉波老師。

“作為一個連汽車都不會開的人,現在居然在開飛機,嘿嘿嘿嘿。”吳老師抑制不住激動,“低空經濟的時代真的要來了。”

吳曉波走讀大灣區: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

這一幕發生在小鵬彙天的廣場上。

4月9日,第十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在廣州舉行。在天河平行分會舉辦前,吳曉波頻道聯合南方制造業企業家聯盟開展了“吳曉波走讀大灣區”調研活動,吳老師一邊參訪企業,一邊傳道授業。

而調研的第一站,是兩家和“低空經濟”相關的企業:極飛科技和小鵬彙天。

創新成功的密碼

“低空經濟”今年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據預測,2023年大陸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如果用一個流行的詞彙來形容,便是“新質生産力”。

吳曉波走讀大灣區: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

極飛科技的創始團隊是一群玩航模的“發燒友”,隻因在網站上集聚而萌生了創業想法。

用無人機種田的想法,源自創始團隊的一次出國考察。“當時我們看到了雅馬哈推出的遙控無人機農業植保。”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槚欽說道。

但是,當時日本無人機需要遙控器操控,操作難度較大。極飛科技的這群年輕人,所研發的智能農機,農民隻需要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操作,讓種田像“打遊戲”一樣簡單,大大降低了應用門檻。

極飛還向吳老師描述了一個全自動化的智能場景:無人種植、智能滴灌、北鬥導航、智能監管……智能化作業方式,使用農機自駕儀可輕松操作農機,緩解農機手的工作疲勞;可挂載并自主要制平地、松土、播種等農機載具,精準執行農事任務;作業記錄可實時同步,降低人工成本并保證作業效率。

和極飛一樣,小鵬彙天的趙德力也是一個航模發燒友,“我能不能做一款電動的,像哈利波特的掃把或者黑貓警長的飛行摩托,隻要場地允許,可以實作一鍵垂直起降,還能自動駕駛?”這個看似“不靠譜”的想法成為了趙德力的創業動力。

吳老師說:“想象未來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出創造出來,然後與它一起成長。”

吳曉波走讀大灣區: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

任何颠覆式創新,想要完成商業化,首先是産品比對市場(Product-Market-Fit),接着是技術的快速疊代,最後是通過大規模生産和建構整個供應鍊體系,實作規模效應。至此,企業的“護城河”構築完畢。

在現場,吳老師問了龔槚欽一個問題:“農業無人機這個産業為什麼能誕生?”

這位極飛科技的聯合創始人說,關鍵飛機飛控的姿态傳感器在發揮作用。他打了個比方,這有點類似手機内置的陀螺儀傳感器,可以監測手機橫屏還是豎屏,過去要幾百元一個,而現在成本隻需要幾元錢。

政策與資本

大幅降低成本的背後,正是依托了廣東完善的智能手機産業鍊。資料顯示,廣東手機産量占全國比重超過40%,從天河出發,在方圓100公裡範圍内,就可以找齊各種想要的電子配件。

像制造業城市東莞,已經形成由千億級頭部企業、81家上市企業、300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超過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22萬家工業企業架構起的先進制造體系。

吳老師形容它們就像足夠應對風吹浪打的産業“航母”叢集。

這便是中國豐富的應用場景和供應鍊所形成的産業勢能。

此外,企業家們不約而同的提道,那個讓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真正落地的,來自兩樣東西:政策與資本。

在探索“低空經濟”這件事上,廣東省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為了在低空經濟賽道搶先發力,廣東省提出支援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産業綜合示範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産業高地。廣州先後推動出台《廣州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廣州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

吳曉波走讀大灣區: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全球eVTOL(垂直起降飛行器)行業内首張生産許可證出現在廣州的億航智能,它标志着eVTOL率先邁入規模化生産階段。

這些政策狠狠地推了創業者們一把。

企業家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創新創業的重要前提,中國有很多創業者曾陷入掙紮,但冥冥之中總有人拉他們一把,之後風頭逆轉,有人歸結為“運氣”或“貴人”。

吳曉波走讀大灣區: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

實則不然。運氣的本身,有可能是身邊有着同樣胸懷理想、願意與他一起奮鬥的年輕人,也可能是當地所形成的産業鍊,或者是政府所營造的尊重企業家和創業者的商業氛圍。

創業就猶如一個黑箱子,裡面有看不見的種種合力,最終成為一個系統性的、能走向成功的東西。

走向“生态雨林”

在為期三天的“吳曉波走讀大灣區”調研中,除了探索“低空經濟”,吳老師還走訪了小鵬汽車、正佳、名創優品、炎墨方案、鼎泰科技和vivo等企業。

這些優秀的民營企業,讓他看到了一個“活力、包容、渴望”的大灣區,同時也明顯感受到企業家的壓力。

吳曉波走讀大灣區: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

一方面是行業内卷的壓力。以前一個電鑽賣20元,現在賣1塊錢,這要求企業自身不斷疊代變革。另一方面來自外部。例如國外産品的斷供,易耗品采購減少,在未來幾年内,企業都必須在内卷和外沖雙重壓力下尋求變革。

但依然有企業家在不斷“解題”。

演講中,吳老師提到,慕思寝具年産360萬件床墊,款式可以量身定制;馬可波羅能把岩闆“掰彎”。

它們在全球同類産品中都展現了很強的競争力。

比如馬可波羅岩闆的曲面能力、産品的呈現場景,遠超意大利的同類産品。

而這次走讀,他觀察到炎墨方案十幾年攻關不辍,研發出媲美國際巨頭的“炎黃子孫自己的油墨”;鼎泰高科的鑽頭直徑比頭發絲還細,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吳曉波走讀大灣區: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

随着“新質生産力”成為熱詞,吳老師認為,這意味着一家企業是否能承接住工業4.0帶來的新材料革命、智能化革命的浪潮,而這些企業是最好的承載者和實踐者。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概括廣東企業集聚的現狀,那就是“雨林”——它成為本次“走讀大灣區”的高頻詞。

什麼是雨林?有華為、騰訊這樣的科技和網際網路企業,也有無數中小企業、科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成長、壯大,組成了工業雨林中的生态位,互相關聯、互相影響。

在創業之初,“極客”們曾面臨單打獨鬥的艱難,而一旦他們走進雨林,變成“群鍊式創新”時,便發揮出極大的潛力——正如在“低空經濟”的探索中,廣東各個地方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

一個視野開闊的年輕政府決定了能找到怎樣合适的年輕産業,營造怎樣的輿論環境,并能對企業和人才提供科學性的扶持。

在打造“雨林”這件事上,我們看到:

廣州天河區,釋出現代都市工業相關政策,在能源供應、都市消費、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四個細分領域,對企業降成本、提能級均有支援;東莞市,釋出了由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東莞分社主編的《制造雨林:高品質發展莞企策》叢書……

相比珠三角起家的“三來一補”工業,雨林是一個更進階的制造業生态。前者是被動輸血,後者能主動造血,具備強大的進化能力。

東莞之行是本次走讀活動的最後一站。

吳曉波走讀大灣區: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

吳老師注意到,很多企業的上下遊并不在東莞,為什麼這些企業仍紮根東莞發展了十幾年?企業家和政府其實早就給出了答案。

吳老師思考片刻,一字一頓地說:“這裡最好的東西是營商環境。”

本篇作者 | 郜小平 | 責任編輯 | 徐濤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