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研手記丨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如何打通活水暢流壁壘?

作者:澎湃新聞

【編者按】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看家本領。以紮實的調查研究推動高品質發展,是對人民負責、站穩人民立場的應有之義。

水,作為生命之源、生态之基,其治理與排程關系到人民群衆的生活品質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松江區以黃浦江為紐帶,串聯起1646條(段)縱橫水網。域内水系發達,但部分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是以,如何讓水更歡快地流動起來、提升水質,讓水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一起來看松江區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龍的調研手記。

紮實做好活水暢流

實作“一潮水通百江”

“十四五”以來,在松江區委、區政府的堅強上司下,水務系統始終遵循“五水共治”原則,以更高标準水生态文明建設助力“松江新城”高品質發展。

到水務局工作後,我愈發深刻意識到水資源排程在水環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現代化腳步的加快,人民群衆對健康河湖環境的需求不斷提升。流水不腐,水暢其流。如何開展活水暢流、如何讓水更歡快地流動起來、如何更好地服務松江老百姓,這是我在調研中時常思考的問題。

“以水質論英雄”

深挖治河管水之道

剛到水務局時,我發現松江水系優勢非常明顯,以黃浦江為紐帶,串聯起1646條(段)縱橫水系,依托上海之根的曆史文脈,交織成山水相依、人水相親的雲間水鄉。但同時也存在一個短闆,部分小支小流,特别是“斷頭河”,僅簡單通過開關閘起不到調水作用,這部分河道常年流動性較差,久而久之,河道面貌與水質自然也不會好。

工作日午休期間,我喜歡去機關旁邊的河邊散步,經常聽到散步的行人談話,“濱水空間環境很好,但河裡的水卻不怎麼流動,如果水能流動起來的話,那将會給兩岸風景增添更多生機與活力。”河邊的釣魚人也表示,魚兒喜歡流動的水,能讓水動起來就好了。

調研手記丨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如何打通活水暢流壁壘?

每次路過松江新城兩側的河道,我都會停下腳步,看看河道的水環境面貌怎麼樣?觀察觀察河裡的水有沒有在流動?如何才能讓水流得更通暢?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的呼聲就是我們工作的動力與方向。于是我到相關部門調研協商,一是積極推進“松江新城綠環水脈”的建設,打造更多服務老百姓的“濱水空間”;二是持續優化各水利控制片的引排水方案,增強河道的活水暢流能力,不斷改善區域水質。

調研手記丨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如何打通活水暢流壁壘?

水質是一條河湖的生命線。河湖水質的好壞,是衡量工作品質高低的直接展現,也是治水成果大小的終極展現。不管是供水還是排水,最終都要彙入河裡;不管是水中還是岸上發展的健康程度,最終都可以用水質的名額來進行展現。

“問題在河裡,根子在岸上”。每次開會,不管大會小會,我都提到要“以水質論英雄”,目的就是要讓這個治水觀盡快在我們全局上下形成共識,讓所有幹部職工握指成拳,形成強大的治水合力,讓松江1646條(段)河湖的水變得更好。

“片圩區齊關聯”

打通活水暢流壁壘

經過多次實地調研與座談交流了解到,要想實作河湖水質穩定改善,活水暢流排程很關鍵。所謂活水暢流排程,首先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讓水動起來。要在保證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漲落有定時的潮差,把好沿江的“大口門”,讓骨幹河道的水流得更加活絡。其次要在“暢”字上下功夫,讓水流起來。要充分利用好“水利控制片”和“農村圩區”兩個片區,協同關聯、主動幹預,提升區域内河道水體的流動性。利用圩區和片區的科學排程,把好圩區的“小口門”,讓中小河道的水流得更加暢快。

調研手記丨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如何打通活水暢流壁壘?

調研走訪中也發現,目前我們的水環境治理工作還存在一定的短闆。近年來,為深入開展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排程工作,我們一直大力推進相關項目的規劃和建設。如油墩港等骨幹河道整治,使得航道更加通暢;俞塘水閘翻建,使得水資源排程更為高效;圩區改造、标準化建立,使得泵閘管理更為規範;近三年累計實作356座農村圩區優品泵閘的提檔更新等。

調研手記丨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如何打通活水暢流壁壘?

去年,結合大興調查研究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我多次實地走訪了黃浦江中上遊堤防一線,踏勘了部分沿線支河橋梁、支河口門、景觀節點等岸段,真實了解影響水質穩步提升的因素,盤清家底,着力破解水環境面貌改善瓶頸難題。我認為,把聽民聲、破難題放在突出位置,解決群衆最關心的問題,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才能真正達到解民憂、纾民困、暖民心的效果。

“泵閘河共協同”

推動水資源排程“再上台階”

泵、閘、河三要素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立身之本,必須要發揮好協同關聯作用,發揮治水理水的最大功能效益。我們的泵和閘數量較多且分布較廣,幾乎是零星散落在松江水系的各個地方,管理稍有不規範就會帶來不少問題。

比如,在去年三月份調研走訪中發現,洞泾鎮花鲢河泵閘未按《區水資源排程方案》非汛期工況(閘門常開)執行,為了深度系統地研究全區泵閘管理上存在的共性問題,我們将花鲢河泵閘作為典型案例,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先後4次現場調研會商解決方法。經多次與洞泾鎮水務站、泵閘管理機關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最終制定了一套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排程上靈活安全、管理上友善的方案。該方案使得此圩區兩條無動力引排的河道得到了充分排程,水質明顯得到改善。洞泾鎮也從原來的各個圩區排程各自為政,排程時間、頻次不明确,轉變為相鄰圩區統一排程、片區關聯。

調研手記丨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如何打通活水暢流壁壘?

調研中,我還實地操作了泵、閘的啟閉,體驗了泵閘關聯排程水資源的效果。我通過詢問泵閘管理人員,了解到目前泵閘管理上的一個短闆——水資源排程方案不夠精細化。為此,我們召開座談會,要求各街鎮泵閘管理機關結合圩區實際制定水資源排程的“一圩一方案”,并召集行業部門對各方案進行專業論證。統籌各個街鎮,打破區域界限,樹立全區一盤棋的思想,對清水來源、水體流向及排水去處及時溝通,互相支援,緊密配合,不斷完善優化現有方案,實作更精細化管理。

工作之餘,我向老上司請教了關于活水暢流的建議。我還牽頭在全局系統内成立了活水暢流工作上司小組,并擔任組長,多次到沿江一線口門實地調研,不斷加強水利建設項目精細化管理。如配合推進黃浦江加高加強,提高中上遊堤防防洪能力;持續推動沿江口門改擴建工程,加快病險水閘除險加強建設;以創新之舉推出“水上ETC”,實作船舶通航智能化管理;資訊化監管沿線水閘,補貼資金予以傾斜;以“智慧水務”建設為引領,實作“一網統管、一屏觀水”等,切實推動活水暢流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調研手記丨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如何打通活水暢流壁壘?

通過近年來的“活水暢流”排程,各街鎮河道水質有大幅好轉,2023年全區水環境持續更新向好:507個市區鎮管河湖監測斷面水質優于Ⅲ類比例達93.7%,較往年提升6.2%。目前,我們水務部門也在積極打造更多老百姓身邊的幸福河湖,比如去年端午在華亭湖舉行的“賽龍舟”活動、“新城綠環水脈”的建設、“濱水空間”的打造等等,都是在努力滿足松江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不斷提升松江市民對水環境的滿意度。

調研手記丨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如何打通活水暢流壁壘?

下一步,我将繼續保持求真務實的态度,帶領班子成員和黨員幹部經常到水務堤防一線調研,積極回應群衆關切,力争實作“一潮水通百江”,努力為建設“科創、文明、生态”的現代化新松江提供堅實的水務支撐。

(原标題為《調研手記丨河道流動性差、水質不佳,如何打通活水暢流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