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作者:麗天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公元前197年,呂後和蕭何假借劉邦的名義,将淮陰侯韓信誘至長樂宮的鐘室,并在這裡将韓信誅殺,一代名将就此隕落。

雖說呂後的手段有些讓人不齒,但不管如何,堂堂軍神韓信算是栽在了呂後這個婦人的手裡,縱然他心有不甘,也隻能在臨刑前,悲憤的說出“乃為女子所詐”這樣的話。

不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韓信畢竟曾經是一代軍神,不僅指揮過千軍萬馬,也打過無數場勝仗,身邊應該有不少追随他的人,但為何在他被呂後誘殺時,包括他的親兵在内,沒有一個人前去解救他呢?

說起來,這還真不能怪韓信的親兵,畢竟從呂後與蕭何定下計謀,到韓信被騙至長樂宮,期間時間很短,短到讓韓信的親兵來不及反應。

最重要的是,韓信被誅殺是呂後親自進行計劃和執行,就連韓信都着了她的道,手下的親兵又有什麼能耐去救他呢?若真有這個本事,豈不是比荊轲更厲害?更何況,當時的韓信已經被貶為淮陰侯,身邊已經沒什麼親兵了。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韓信之是以被殺,其實早在他平定齊國時,就已經埋下隐患。

漢四年,大将韓信勢如破竹,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平定齊國之後,韓信曾給劉邦寫了一封信,稱齊國與項羽的楚國相鄰,為穩定局勢,需要設立一個代理王來進行統治。

理論上來講,韓信的這個提議并沒有錯,當時齊國也确實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者,但由誰來擔任這個代理齊王呢?

韓信在信中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才是代理齊王的最佳人選。

而這封信被送到劉邦面前時,把劉邦氣的是當場破口大罵,罵韓信忘恩負義,更罵他見死不救,落井下石。

之是以劉邦如此生氣,是因為當時的劉邦正被項羽困在荥陽,苦無突圍之策,沒想到韓信不僅不前來救急,反而在這種時候,提出如此過分的要求。

是以,劉邦才會被氣得直跳腳,大罵韓信想自立為王想瘋了。

但氣歸氣,當時的形勢,劉邦畢竟還需要仰仗韓信來解救,是以,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下,劉邦這才改口,派張良前去告訴韓信,不要做什麼“代理王”,要做就做“真王”。

漢王亦悟,因複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前往立信為齊王。---《史記》

就這樣,韓信成了齊王,劉邦的荥陽之急也得到了解決,但正是由于這件事,讓劉邦對韓信有了深深的芥蒂。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試想,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将,在皇帝有難時,沒有想着第一時間來搭救,反而是以此為條件,讓皇帝答應他的某些要求,這樣的大将,如何會讓皇帝放心?

如果說“代理齊王”這件事是個引子的話,那垓下之戰,則讓劉邦對韓信的不滿達到了頂點。

漢五年,劉邦計劃對項羽發動總攻,開戰之前,他聯絡韓信、彭越,約定共同出戰,對楚軍進行合圍,但在當年十月,劉邦出兵至固陵(淮陽西北)時,卻尴尬的發現,韓信、彭越統統沒來。

由于二人并未出兵,這就導緻了劉邦大敗,被項羽打了個落花流水。

估計那個時候的劉邦,被韓信的這一番所作所為,氣得殺人的心都有,但最終,劉邦還是聽從了張良的建議,以增加封地為條件,換取了韓信的出兵。

前後兩件事,讓劉邦對韓信極為不滿,是以,在垓下決戰後,劉邦率軍回到定陶,在韓信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隻身來到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

并且,韓信的齊王稱号也被劉邦拿掉,改封他為楚王,封地則改為下邳,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就此徹底架空韓信。

隻可惜,劉邦這麼明顯的意圖,韓信卻選擇性失明。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在被改封為楚王後,韓信收留了前來鐘離昧,鐘離昧原是項羽的部下,當年正是他派兵抓住了呂後和劉太公,是以,劉邦對他極為忌恨。

但韓信卻大張旗鼓地收留了他,不僅如此,還派兵保護鐘離眛的出入。

這件事被劉邦知道後,韓信算是讓劉邦死了心,如果說之前對韓信還有一絲感情的話,這一次,算是徹底翻臉。

恰巧在這個時候,有人前來告發韓信,說他意圖謀反。

這可真是正打瞌睡,有人遞過來一個枕頭,劉邦正發愁如何對韓信治什麼罪,罪名卻就這麼送上門來了。

借此機會,劉邦聽從了陳平的建議,以巡遊雲夢澤為名,召韓信前來觐見,等韓信到來後,一舉将其捉拿。

不過,劉邦并沒有殺韓信,而是将其再次貶官,由楚王降為淮陰侯,封地同樣也縮水不少。

自此,韓信的兵權算是徹底被劉邦奪取了,但即使如此,劉邦對韓信依舊是不放心,畢竟韓信帶兵打仗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劉邦已經年逾六十,而韓信才剛剛三十四歲,如果留着韓信,那麼在将來勢必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隐患。

是以,韓信不得不死,隻有他死了,劉邦才會徹底放心。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但是,如何才能殺掉韓信呢?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不過,讓劉邦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妻子呂後,替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公元前197年,陽夏侯陳豨興兵叛漢,自封代王,劉邦親自率兵平叛,發兵之前,劉邦曾要求韓信一同前往,但韓信因暗中與陳豨有約定,是以便托病沒有随從。

劉邦走後,韓信開始暗中策劃舉事,但消息洩露,被家奴向呂後告發,呂後與蕭何經過商議,假借劉邦得勝歸來為由,将韓信誘騙至長樂宮中,當場将其誅殺,并被誅三族。

曾經為漢朝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韓信,就這樣死在了呂後手中,據說,為了不違背劉邦許給韓信的“三不殺”承諾,呂後命人将韓信裝在一個大口袋中,吊在一口大鐘下,讓宮女拿着尖利的竹竿,生生的将韓信捅死。

韓信有此結局,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的政治覺悟太低,接二連三的錯誤操作,讓劉邦對他的猜忌越來越深,這才讓他最終被殺,不過,讓人感到疑惑的是,作為韓信而言,為何在被殺時,他的親兵為何沒有來救他呢?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之是以沒有人來救韓信,主要是沒有能力,也來不及去救。

首先,長樂宮可是皇宮,不是普通場所,有道是宮門深似海,本身皇宮内部就十分龐大,更何況韓信被引到隐秘的鐘室,這無疑就會讓韓信的親兵無法第一時間找到他。

連人都找不到,還談什麼營救?

其次,根據漢朝的禮儀要求,作為大臣在進入皇宮時,必須要将随身攜帶的兵器上繳,這樣才能進宮觐見。

并且,哪怕是再大的官,跟随他的護衛、家臣等,是不可以一塊入宮的,隻能在宮門外等候,是以,韓信在進宮後,遭遇了什麼,外面的親兵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哪怕是韓信被砍成兩半,親兵們也隻能在事後得知,這樣一來,也就失去了先機,更不可能會救援。

還有,即使是韓信的親兵們在韓信進宮後,知道韓信遭遇不測,但他們又能如何呢?宮禁宿衛可不是吃素的,就憑韓信手下的親兵,想打進皇宮内,基本上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另外,誘殺韓信是呂後和蕭何一手策劃的,中間的各項環節,他們都經過了詳細的考慮和推演,畢竟韓信的威名是人人皆知的。

是以,他們自然也會想到韓信親兵這個因素,既然能想到,那肯定就會有所防備,說不定,就在韓信隻身進宮後,這些親兵就已經被當場拿下了。

人都沒了,還要誰來救?

并且,韓信之是以會如此聽話的進宮,是呂後傳出假消息,陽夏侯陳豨被劉邦格殺,要知道,陳豨的反叛,與韓信有很大的關系,聽到同盟被殺,韓信這才慌了神。

呂後也正是利用這一點,讓韓信乖乖地上套,是以,韓信才會在接到呂後的召喚後,不辨真假,急匆匆的進宮,慌亂之餘,他也就不會帶太多親兵。

而正因為如此,韓信的親兵才沒有能力去救,畢竟小貓兩三隻,還真不夠人家塞牙縫的,随便幾隊皇宮侍衛,就會将韓信的親兵解決掉。

最後,就是當時的韓信,真的沒什麼親兵了。

早在他做齊王、楚王的時候,由于地位的關系,身邊可能有不少追随者,也有不少護衛親兵,但随着他逐漸被劉邦猜忌,并被貶為淮陰侯之後,親兵的數量也就越來越少。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雖說按照漢制,身為列侯,是可以自己設定家臣、門大夫以及護衛等勢力的,但要知道,韓信在當時可是劉邦的重點“照顧”對象,并且世人皆知,這個時候,誰還願意投奔他呢?

即使是有,但估計也是少數,畢竟沒人願意冒着違抗皇帝意圖來行事,也就是說,當時願意追随韓信的人,少之又少。

沒人追随,自然也就沒什麼親兵,沒有親兵,也就不會營救韓信,是以,韓信才會被呂後和蕭何聯手,誅殺于長樂宮中。

後記:

韓信在臨終前,曾說十分後悔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之是以他會提到蒯通,是因為在數年前,蒯通曾勸說韓信自立為王,進而三分天下,但被韓信當場拒絕。

如今在臨刑之際,韓信表示十分後悔,但一切都已經為時已晚。

韓信被殺的事情,劉邦是在平定叛亂歸來後方才知曉,相對于韓信的死,劉邦更關心曾經給韓信提出“三分之計”的蒯通,很快就派人将其抓了回來。

但最終,蒯通利用三寸不爛之舌,讓劉邦對他網開一面,放了他一條生路。

劉邦誘殺韓信的時候,韓信的親兵為什麼沒來救他?

韓信被誘殺,出自呂後之手,但若是說與劉邦沒有關系,想必沒人相信,畢竟沒有劉邦的授意,呂後怎麼敢處死一名大将呢?而韓信在被誅殺時,之是以沒有親兵來救,主要是因為當時情況緊急,韓信可能也沒有帶多少親兵,并且皇宮大内也不是親兵能進的地方,即使能進,他們也沒有能力救出韓信,更有可能,當時的韓信,并沒有什麼親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