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

作者:麗天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嶽飛被關押進大理寺獄中,與此同時,秦桧等人在緊鑼密鼓地計劃着如何給嶽飛定罪。

罪名是現成的,無外乎擁兵自重、意圖謀反等,但要坐實嶽飛的罪名,就成了讓秦桧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

為此,秦桧通過各種手段,或威逼利誘,或分而化之,從嶽家軍中找到了九個“願意”做僞證的人,而這幾個人原本都是和嶽飛出生入死的兄弟。

這九人分别是:前軍統制王俊、中軍統制王貴、遊奕軍統制姚嶽、右軍統制龐榮、背嵬軍統制傅選、踏白軍統制董先、防禦使徐慶、左軍統制李興、選鋒軍統制李道。

正是這九人的聯合揭發舉證,指認嶽飛意圖謀反等罪,不僅讓身在大獄之中的嶽飛百口莫辯,也讓秦桧最終得逞,成功的将嶽飛定罪,并在宋高宗趙構的授意下,在獄中賜死嶽飛,一代民族英雄最終蒙冤而死,可悲可歎。

那麼,這九人為什麼要背叛主帥嶽飛呢?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

紹興十一年年初,由于嶽家軍前期的接連勝利,讓金國在攻滅南宋這件事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是以,金國高層就有了想與南宋議和的想法。

對于議和,南宋政府這邊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宋高宗趙構是早都不想打了,極力想維持現狀的他,巴不得停止一切戰事。

不止是宋高宗有這種想法,朝中包括秦桧等衆多文臣也是如此,安于現狀是他們共同的目标,而阻擋這個目标實作的人,統統都是需要鏟除的絆腳石。

是以,在聽到金國想議和這個風聲後,南宋朝廷就開始了打壓手握重兵的武将。

韓世忠、嶽飛,這兩位極力主張抗金的大将,成為了當時的衆矢之的,經過一番運作,二人被調離部隊,回到臨安任職。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

與此同時,金國大将完顔兀術派人向南宋明确表達了議和的意願,對此,宋高宗樂不可支,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但金國提出來的一個條件,讓宋高宗有些犯難。

完顔兀術在信中特意提到,議和沒問題,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必須殺掉嶽飛,以解他心頭之恨,如果不行,那議和就沒得談。

“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也。”---《金佗稡編》

完顔兀術為何非要執意殺掉嶽飛呢?這還得從三年前,他和嶽飛之間的一場戰争說起。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

紹興九年七月,完顔兀術親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打穎昌,就在數日前,完顔兀術本想偷襲鎮守在此的嶽家軍,但不想遭遇猛将楊再興,雙方血戰後,完顔兀術大敗,損失了兩千多人。

回去之後,完顔兀術越想越氣,對于這場失敗十分的不甘心,是以,在整頓兵馬後,于當月十四日親率大軍攻打穎昌,誓要找回前幾天丢了的場子。

而嶽家軍這邊,自然是嚴陣以待,嶽飛的長子嶽雲親自帶領八百背嵬騎兵正面沖刺,其他的嶽家軍将士,皆十分英勇,在這場戰鬥中,嶽家軍奮勇向前,殺得是“人為血人,馬為血馬”,但“無一人肯回顧”,硬生生的擊敗了完顔兀術。

也是因為此戰,讓完顔兀術極為忌恨嶽飛,不僅僅是因為被擊敗,還因為在此戰中,完顔兀術的女婿夏金吾于亂軍中戰死。

失敗的恥辱,再加上為女婿死于嶽家軍之手,是以,完顔兀術在議和的條件裡,就加上了必須除掉嶽飛這一條。

當然,這隻是表面原因,更深層的,是完顔兀術知道嶽飛是抗金的中堅力量,隻要他一死,那麼南宋早晚會被自己滅掉,這才是他一心想殺掉嶽飛的主要原因。

而完顔兀術的條件被傳到南宋時,宋高宗趙構與秦桧經過商議,君主二人達成共識,就是想議和,就一定得殺嶽飛。

至此,針對嶽飛的各種陰謀詭計,開始“粉墨登場”了。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

俗話說師出要有名,即便鐵了心要陷害嶽飛,那自然就要找一些能置他于死地的罪名。

秦桧先是指使黨羽萬俟卨、羅汝楫二人,對嶽飛進行彈劾,指責嶽飛在朝廷要求他援軍淮西時,“逗留不進”、并主張“棄守山陽(楚州)”,以此為由,上書要求宋高宗罷免嶽飛的官職。

當然,這些所謂的罪名,全都是羅織而成,根本沒有一件是證據确鑿的,但宋高宗在接到奏折後,心神領會,當即同意罷除嶽飛的樞密副使一職,改任“萬壽觀使”這樣的閑差。

也就是說,此時的嶽飛,完全成為了一個閑人,所謂的“萬壽觀使”,隻不過是個名譽稱号,但即使如此,對他的迫害依舊沒有停止。

緊接着,在秦桧的授意下,原“中興四将”之一的張俊,指控嶽飛會同部将張憲謀反,并借需要調查審問為由,将嶽飛投入大理寺的獄中。

到了獄中之後,秦桧等人陷害嶽飛的步驟就加快了,畢竟“大主顧”還等着呢,與此同時,秦桧又将原本正直的主審官何鑄,換成了自己的黨羽萬俟卨,開始對嶽飛進行嚴刑逼供。

而罪名和證詞,是提前已經準備好的,為了這一份證詞,秦桧可是沒少花心思。

為了徹底坐實嶽飛的“罪行”,秦桧找來了嶽家軍中的九名大将,通過威逼利誘,讓他們指證嶽飛,而這九人,都是嶽家軍的核心人物。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

那麼,這九人是如何就範的呢?其中最厚顔無恥的,就是前軍統制王俊。

王俊在投奔嶽家軍之前,原本隻是東平府的一個小卒,平日裡就是靠着揭發别人的錯誤,以此邀功領賞為生,但由于他能說會道,短短幾年,居然混到了都頭的 位置。

後來,參加嶽家軍之後,跟随嶽飛的愛将張憲東征西讨,但由于他時常偷奸耍滑,打仗時不賣力,是以沒少被張憲責罵,也是以一直沒有得到升遷的機會。

時間長了,王俊就對張憲頗有怨言,連帶着對嶽家軍也沒什麼好感。

嶽飛被捕後,秦桧派人找上了王俊,訓示他誣告嶽飛,并許他高官厚祿,而王俊正盼着這種“好事”,是以,順其自然的,就加入了秦桧的陣營,在誣告嶽飛這件事上不遺餘力。

他先是誣告張憲謀反,并借此事牽連上嶽飛,至于狀詞,秦桧早就派人寫好了,王俊所做的,就是在上面簽字而已。

王俊的誣告,算是第一步,秦桧通過這個動作,成功的将嶽飛的愛将張憲打入大牢,這就意味着,嶽飛失去了他的左膀右臂。

除了王俊之外,還有另一個向秦桧主動“投誠”的大将,這個人就是遊奕軍統制姚嶽。

姚政出身貧寒,在靖康之變中,因戰亂逃離家鄉,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嶽飛,嶽飛想到自己的母親姓姚,父親姓嶽,是以就認為姚嶽和他十分有緣,就留他在軍中效力。

最初,姚嶽是一名參謀,他本身是進士出身,在謀略上略有小成,是以,對嶽飛幫助不小,也因為如此,嶽飛對他十分尊重,将他不斷升遷,最終成為遊奕軍統制。

但在嶽飛被捕之後,姚嶽并沒有選擇報答嶽飛的知遇之恩,而是沉默不語,并在王俊的誣告證詞上簽字畫押,對嶽飛的所謂罪行,表示預設。

嶽飛被害之後,姚嶽的真面目徹底露了出來,他主動向秦桧遞上“投名狀”,言之鑿鑿地說自己要嶽飛劃清界限,并上書宋高宗,将全國各地中,帶有“嶽”字的地名全部改掉。

結果,宋高宗還同意了這個荒唐的決定,并全國下诏,依此而行,一時間,“嶽”字成為了禁忌。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人,就是中軍統制王貴。

王貴也算是嶽飛的愛将之一,嶽家軍的幾場重要戰役,都有他的參與,并且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了嶽家軍的中流砥柱。

而秦桧之是以找上他,是因為他比較熟悉軍中的事務,但最初的時候,秦桧向王貴第一次表達出要構陷嶽飛的時候,王貴是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但秦桧顯然不願意放棄,他找來王貴的家人,以此來威脅王貴就範,最終,無奈的王貴同意與秦桧配合,在證詞上,簽字畫押。

而在嶽飛被害後,王貴深感内疚,便是以辭官,賦閑在家,直至因病而死。

這三人的就範原因,代表了九人中的大多數,要麼是因為本身就是那種落井下石之人,比如王俊,要麼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比如姚嶽,再或者就是類似于王貴那樣,因懼怕秦桧報複,隻得被迫同意,為陷害嶽飛做“僞證”。

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正是在他們聯合在證詞上的簽字畫押,才導緻了嶽飛最終被害,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他們也因為此舉,擔上了千古罵名。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

嶽飛被關進大獄後,他手下的十二軍部大将,其中有九人不同程度的參與了誣陷嶽飛一事,之是以參與,原因無外乎秦桧的威逼利誘,或是許以高官厚祿,或是以家人性命相威脅,總之,為了達到目的,秦桧等人是無所不用其極,最終讓這些曾經與嶽飛同生共死的兄弟反戈,成為了嶽飛之死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