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花肉驚現蟲子樣“紅線頭”?買肉時遇到這些情況,千萬不要買!

作者:老陳醫師講健康

最近有顧客報告,在市場購買的部分五花肉烹饪後,脂肪和瘦肉之間出現了衆多白色小顆粒,引發了對所謂“米豬肉”的讨論和擔憂。這些白色小顆粒究竟是何物?它們是否安全食用?

五花肉驚現蟲子樣“紅線頭”?買肉時遇到這些情況,千萬不要買!

“米豬肉”是什麼?有什麼危害?

在讨論豬肉的食用安全時,重點關注的是“米豬肉”,此術語亦被稱作“豆豬肉”或“痘豬肉”。這類肉質中潛藏的危險在于含有豬肉縧蟲囊尾蚴,這是一種白色顆粒狀的寄生蟲幼蟲。人們若食用了未充分煮熟的含此寄生蟲的豬肉,可能會遭受寄生蟲侵害,進而患上腸道疾病乃至縧蟲病,這對人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鑒于此,社會普遍禁止消費米豬肉。

識别米豬肉的方法涉及觀察肉質的色澤與質感。典型的米豬肉在色澤上不夠鮮亮,無論是瘦肉、肥肉還是器官肉,在其上都可能發現類似米粒的白色囊包。一種實用的檢測方法是在肉上每隔1厘米切開觀察,若見到肌肉上有類似石榴籽大小的水泡狀囊包,便可判定該肉為米豬肉。

然而,并非所有帶有豆狀顆粒的豬肉都是危害健康的米豬肉。通常見到的豬肉上的豆狀顆粒很可能是脂肪粒,這是一種出現在肥肉表面的白色小疙瘩,大小約與針頭相當,其形成可能與豬隻的飼養過程中攝入過量飼料、加速生長有關,這些脂肪粒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五花肉驚現蟲子樣“紅線頭”?買肉時遇到這些情況,千萬不要買!

除此之外,若豬肉上出現的是顆粒團塊狀質地,這可能是淋巴肉,其特征是觸感上的堅硬顆粒感。鑒于淋巴肉可能包含病原微生物,若其在烹饪過程中未能完全煮熟,同樣存在食用風險。

豬肉中出現所謂“紅線蟲”可能的原因有:

改進後的養殖技術和飼養管理措施讓現代豬的生長速度顯著提升。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脂肪層對營養的需求,生長在脂肪中的毛細血管變得更加粗大。這種變化導緻在裸眼觀察下,這些血管顯現為紅色,易與蟲體混淆。

目前,國家規定采用電擊方法進行屠宰,這一改變意味着傳統的宰殺方式已經更新。在電擊令豬失去意識後,進行放血操作。基于生理學的了解,電擊後豬的心跳速率會降低,外圍血管收縮,導緻部分血液仍殘留在外圍血管内。是以,使用電擊法屠宰的豬肉表面往往呈現紅色,特别是在肥厚的脂肪層中,血管因殘留血液而更顯眼,這就是某些豬肉中看似有蟲體存在的原因。

五花肉驚現蟲子樣“紅線頭”?買肉時遇到這些情況,千萬不要買!

專家釋疑:鈎蟲不可能長在肌肉裡入

專家指出,鈎蟲主要寄生于人類和動物的腸道,而非肌肉,是以認為“豬肉内含鈎蟲”的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所謂的豬肉中的鈎蟲圖檔,通常是誤将豬的神經纖維、血管、淋巴管、筋腱或肌纖維等結構與寄生蟲混淆。

實際上,豬肉中能夠寄生的是旋毛蟲和囊尾蚴(即縧蟲幼蟲)。旋毛蟲肉眼不可見,隻能通過顯微鏡檢測。囊尾蚴體積從米粒至黃豆大小,顔色呈白色至淡黃色,外形類似水泡。這些寄生蟲如果被人誤食,可能會侵入肌肉和血液系統,對健康造成威脅。高溫烹調是殺死這些寄生蟲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