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奴隸主出身的國軍兵團司令,沒有選擇起義,成滇軍唯一的戰犯

作者:風不會停

他是出身顯赫的國軍将領,與蔣介石有師生之誼,卻在解放戰争中成為了滇軍中唯一的戰犯。面對老上級數次示意起義,他為何始終不為所動?是對蔣介石的情誼讓他甯死不降,還是顧慮起義會連累親友?這位将領經曆了怎樣的心路曆程,又為何最終沒能避免成為階下囚的命運?

他是奴隸主出身的國軍兵團司令,沒有選擇起義,成滇軍唯一的戰犯

盧浚泉的顯赫出身

提起盧浚泉,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顯赫的出身。盧浚泉1899年出生于雲南昭通的一個大奴隸主家庭,家中奴隸多達上千人,是當地首屈一指的豪門望族。盧浚泉的父親盧文俊是晚清秀才,曾任昭通知府,在當地頗有聲望。

盧浚泉的家世顯赫還不止于此,他還與兩位滇系實力人物龍雲、盧漢有親戚關系。龍雲是盧浚泉的表兄,而盧漢則是他的堂兄。龍雲和盧漢都是民國時期雲南的實際掌控者,先後被稱為"雲南王",在軍政界舉足輕重。有這樣的親戚,無疑為盧浚泉的仕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出身豪門,盧浚泉并沒有躺在祖蔭下享清福,而是勵志從軍報國。1922年,他考入了雲南講武堂學習軍事知識。兩年後,懷揣着投身革命的理想,盧浚泉又考入了著名的黃埔軍校深造。在黃埔期間,盧浚泉憑借過人的軍事才能脫穎而出,得到了校長蔣介石的賞識,被任命為第三期學生隊區隊長,成為蔣校長的得意門生。

1927年,盧浚泉學成歸來,正值軍閥混戰,龍雲與胡若愚争奪雲南控制權。作為龍雲的親戚,盧浚泉毫不猶豫地投入龍雲麾下,被委以重任,在龍雲所部98師擔任參謀。憑借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盧浚泉協助龍雲擊敗了胡若愚,鞏固了龍雲在雲南的統治地位。

龍雲掌控雲南後,盧浚泉的軍旅生涯進入了快車道。從營長到團長,再到旅長、師長、軍長,盧浚泉的軍銜節節高升,平均四年多就能提升一個等級。可以說,盧浚泉的軍旅生涯是順風順水,一帆風順。

他是奴隸主出身的國軍兵團司令,沒有選擇起義,成滇軍唯一的戰犯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國軍将領,最終卻成為了解放戰争中滇軍唯一的戰犯。是什麼讓盧浚泉在關鍵時刻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是對蔣介石的情誼,還是對親友的顧慮?這一切,還要從盧浚泉傳回雲南後的經曆說起。

盧浚泉在滇軍中的仕途

1927年,盧浚泉從黃埔軍校畢業後,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家鄉雲南。此時的雲南正處于軍閥混戰之中,盧浚泉的表兄龍雲與另一位軍閥胡若愚正為了争奪雲南的控制權而鬥得不可開交。盧浚泉回到雲南後,立即投身到了龍雲的陣營中,在龍雲部下的98師擔任參謀。

憑借着在黃埔軍校學到的現代軍事理論知識和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盧浚泉很快就在龍雲部下嶄露頭角。在盧浚泉的協助下,龍雲的部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終擊敗了胡若愚,鞏固了龍雲在雲南的統治地位。龍雲對這位得力助手贊賞有加,多次提拔盧浚泉的軍銜,從營長到團長,再到旅長、師長、軍長,盧浚泉的軍旅生涯可謂是平步青雲,順風順水。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軍在華北、華中地區大舉進攻,國民政府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為了抗擊日寇,國民政府不得不一改過去對雲南的疏遠态度,積極争取滇系的支援。龍雲作為滇系的領袖,自然成為了國民政府争取的重點對象。經過一番談判,龍雲終于同意率部入川抗日,但他提出的條件是要由自己全權指揮滇軍,不受國民政府的節制。國民政府為了團結抗日,隻得同意了龍雲的要求。

随着龍雲入川抗日,盧浚泉也率領部隊奔赴抗日前線。在抗日戰場上,盧浚泉率部英勇殺敵,屢立戰功,成為了抗日戰場上的一名骁将。1945年,抗戰勝利,盧浚泉又随龍雲的部隊進入越南,接受日軍的投降。在短暫擔任河内警備司令後,盧浚泉率93軍回到了祖國懷抱。

就在盧浚泉随軍在越南接受日軍投降期間,國民政府為了削弱滇系的實力,不惜在昆明發動兵變,将龍雲囚禁了起來。龍雲被迫離開雲南,遠赴重慶。沒有了龍雲的支援,滇系在雲南的統治地位岌岌可危。而盧漢雖然接替龍雲成為了新一任的"雲南王",但他的威望和實力遠不如龍雲,無法與國民政府抗衡。在這種情況下,盧浚泉隻得聽從國民政府的調遣,率領93軍奔赴東北戰場,參加國共内戰。

他是奴隸主出身的國軍兵團司令,沒有選擇起義,成滇軍唯一的戰犯

在東北戰場上,盧浚泉仍然盡忠職守,率部浴血奮戰。1948年3月,盧浚泉升任錦州警備司令,負責守衛錦州這個東北的重鎮。10月,盧浚泉又升任國民黨第六兵團司令,統領錦州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成為了一方諸侯。然而,此時的國共内戰形勢已經對國民黨極為不利,東北戰場的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錦州也面臨着解放軍的重兵圍困,岌岌可危。

面對解放軍的步步緊逼,盧浚泉堅守陣地,誓與錦州共存亡。然而,錦州畢竟非久守之地,在解放軍的猛烈進攻下,錦州城終于被攻陷,盧浚泉也成為了解放軍的俘虜。就這樣,一代名将盧浚泉的軍旅生涯,在錦州城破的炮火硝煙中宣告終結。

錦州戰役中的盧浚泉

1948年,随着國共内戰形勢的逆轉,東北戰場的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10月,盧浚泉被任命為國民黨第六兵團司令官,統領錦州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掌握兵權達十萬之衆。然而,此時的錦州已經成為了東北戰場上的一個孤島,面臨着解放軍的重兵圍困。

面對解放軍的步步緊逼,盧浚泉堅守陣地,誓與錦州共存亡。然而,讓盧浚泉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老上級龍雲竟然多次示意他起義投誠。原來,龍雲早已看清了國民黨的末日,他不願意讓昔日的部下白白犧牲,是以多次暗中聯系盧浚泉,讓他帶領部隊起義。

然而,盧浚泉對龍雲的示意卻置若罔聞。他既沒有明确表示反對,也沒有積極響應,而是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盧浚泉對蔣介石還抱有一絲感情。當年在黃埔軍校時,盧浚泉曾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兩人之間有着師生之誼。在錦州戰事吃緊之時,蔣介石還親自給盧浚泉發電報,稱兄道弟,勉勵盧浚泉固守待援。這封電報讓盧浚泉感動得熱淚盈眶,更加堅定了他誓死抗戰的決心。

另一方面,盧浚泉之是以不願意起義,是因為他顧慮這樣做會連累自己的親戚盧漢。當時盧漢雖然已經失去了對雲南的控制權,但在國民黨内部仍然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盧浚泉擔心自己起義投誠,會引來蔣介石對盧漢的報複,進而危及盧漢的安危。

他是奴隸主出身的國軍兵團司令,沒有選擇起義,成滇軍唯一的戰犯

就這樣,盧浚泉在對蔣介石的感情和對盧漢的顧慮之間搖擺不定,錯失了起義的大好時機。随着錦州戰事的吃緊,盧浚泉與部下将領之間的沖突也日益加劇。當盧浚泉拿着蔣介石的電報,在部下将領面前感動落淚時,他的兩位部下93軍軍長盛家興和新8軍軍長沈向奎卻表現得非常不屑。他們直言,老先生一到沒辦法的時候,就趕來稱兄道弟,這頂個屁用!

随着解放軍攻勢的步步緊逼,錦州城終于在1948年10月被攻陷。就在城破前夕,盧浚泉仍然沒有選擇起義投誠,而是率部突圍。然而,這次突圍卻以失敗告終,盧浚泉本人也成為了解放軍的俘虜。至此,這位堪稱傳奇的國軍将領,終于走到了自己軍旅生涯的盡頭。

值得一提的是,在錦州戰役期間,盧浚泉的心理經曆了一個微妙的變化過程。起初,他對蔣介石還抱有感情,對龍雲的勸說也不為所動。但随着錦州戰事的吃緊和部下将領的不滿,盧浚泉内心的忠誠信念開始動搖。他開始意識到,蔣介石所謂的稱兄道弟,不過是利用自己的手段罷了。而部下将領對蔣介石的不屑态度,更是讓盧浚泉對蔣介石的感情産生了懷疑。

然而,縱使内心已經開始動搖,盧浚泉最終還是沒能跨出起義的那一步。在民族大義和個人情誼之間,在理想信念和現實利益之間,盧浚泉選擇了後者。這種選擇,固然有其複雜的曆史背景和現實考量,但卻也反映了盧浚泉作為一個軍人的局限性。他終究沒能跳出個人恩怨和利益得失的樊籬,走向曆史的正确一邊。

戰犯生活與晚年

1948年10月,錦州城破,盧浚泉成為了解放軍的俘虜,從此開始了他作為戰犯的生活。起初,盧浚泉被關押在遼甯的戰犯管理所,後來又被轉移到了沈陽的戰犯管理所。在戰犯管理所裡,盧浚泉和其他戰犯一樣,每天都要接受思想改造和勞動改造。

令人驚訝的是,盧浚泉在戰犯管理所裡展現出了高超的瓦匠手藝。據他的戰犯同伴沈醉回憶,盧浚泉砌的磚牆和石坎,從來就沒倒塌過。盧浚泉的瓦匠手藝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原來,早在盧浚泉年輕時,他就跟随父親學過一些瓦匠手藝,沒想到多年後竟然派上了用場。

他是奴隸主出身的國軍兵團司令,沒有選擇起義,成滇軍唯一的戰犯

在戰犯管理所裡,盧浚泉還結識了一些特殊的戰友,其中就包括國民黨軍統特務沈醉。沈醉本是軍統昆明站站長,解放戰争時期,他奉命來到東北坐鎮沈陽,負責東北地區的特務活動。然而,随着沈陽的解放,沈醉也成為了解放軍的俘虜。在戰犯管理所裡,昔日的軍統特務和國軍将領竟然成為了難兄難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曆史的嘲弄。

盧浚泉在戰犯管理所裡度過了十年的歲月。在這十年中,他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學習和改造,盧浚泉逐漸認識到了國民黨的腐朽本質和共産黨的先進性,他開始真誠地擁護共産黨的上司,決心在新中國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59年,盧浚泉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國務院下達了特赦令,決定特赦一批在押的戰犯。盧浚泉有幸成為了第一批獲得特赦的戰犯之一。當盧浚泉得知自己獲得特赦時,他激動得熱淚盈眶,連連表示要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餘熱。

獲得特赦後,盧浚泉回到了闊别已久的家鄉雲南。在家鄉,盧浚泉重新開始了自己的人生。他先後擔任過雲南省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貢獻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時,盧浚泉也開始了自己的著述生涯。他先後撰寫了《錦州蔣軍被殲回憶》、《昭通文史資料選輯第四輯》等文章和書籍,為還原那段曆史的真相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9年,盧浚泉在昆明病逝,享年80歲。回顧盧浚泉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顯赫,年少時懷揣報國之志,投身軍旅;他戎馬倥偬,轉戰沙場,曾是叱咤風雲的國軍将領;他也曾因為對蔣介石的感情和對親友的顧慮,錯失起義的大好時機,最終淪為階下囚;但他又能夠在戰犯生活中改造自新,獲得特赦後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盧浚泉的一生,既有令人唏噓的失誤和遺憾,也有值得後人敬佩的勇氣和擔當。他雖然出身豪門望族,但卻能夠放下身段,甘願與普通勞動人民打成一片;他雖然曾經是國民黨的進階将領,但卻能夠放下成見,真誠地擁護共産黨的上司;他雖然晚年時期才開始從事文史工作,但卻能夠筆耕不辍,為還原曆史的本來面目做出重要貢獻。

他是奴隸主出身的國軍兵團司令,沒有選擇起義,成滇軍唯一的戰犯

盧浚泉的人生經曆,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他身上所展現出的愛國情懷、進取精神、忏悔勇氣和擔當意識,都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作為一個軍人,盧浚泉雖然曾經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但他最終能夠幡然醒悟,重新站到了人民的立場上,這是他的可貴之處,也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