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少君:何謂詩意?如何創造詩意?

作者:何延根

來源:李少君 安藍 2024-04-13 07:24 甘肅

李少君:何謂詩意?如何創造詩意?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鄉人,畢業于武漢大學,被譽為“自然詩人”。現為《詩刊》社主編,一級作家。

按一般了解,詩意,就是詩人用一種藝術的方式,對于現實或想象的描述與自我感受的表達。

詩意被認為是一首詩最重要的元素,是以,《現代漢語大詞典》補充解釋:詩意,就是詩的内容和意境。

詩無定法,詩意有多樣含義和特點,是一個多變的概念。

李少君:何謂詩意?如何創造詩意?

詩意,可能是一個細節,凝聚情感和記憶的細節,比如米沃什有一首詩《偶遇》。

詩意,也可能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情緒,詩人沉浸其中,獨自吟詠,比如拉金的詩歌《為什麼昨夜我又夢見了你?》。

詩意,也可能是一種強烈感受,一段深刻的感情,讓詩人反複回味、加深,比如葉芝的《當你老了》。

詩意,也可能是腦筋急轉彎,或有點類似“禅”的頓悟,觀念的轉變,邏輯和思維方式的轉換,現代詩很多就是觀念詩,讓人耳目一新。

李少君:何謂詩意?如何創造詩意?

詩意,也可能是一個突然的想法,一種新的理念,帶有理想色彩和烏托邦性質。

詩意,也可能是對某種舊的僵化的習見的反撥、糾正冒犯乃至颠覆,當然背後可能是人性的挖掘和人性的深入、改變或進步。

詩意,還可能是一種大的關懷,一種情懷,比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等。

有些詩意是可以傳遞的,而詩,本就需要人内心安甯時才寫得出來。

中國古典詩歌之美有自己獨到的呈現方式,那就是對“情境”的強調。

李少君:何謂詩意?如何創造詩意?

以情造境是古代最常見的手法,所謂“寓情于景”,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更是非常普遍的詩歌技巧。

王夫之說:“情境雖有在心在物之分,然情生景,景生情,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又曰:“情景名為二,而是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故王國維曰“一切景語皆情語”。

境,乃心物相擊的産物,凝神觀照所得。情境,其本質就是将情注入境中,自成一個世界;或者說,用境來儲存情,使之永存,使之永遠。情境,有情才有境。在情的關照整合統攝下,主客融合,物我合一,造就一個情感的小世界,精神的小宇宙,形成對世界和宇宙的認識了解。情因有境得以儲存長久,境因有情而被記憶,有了生命,有了回味。古人認為萬物都是有情的,世界是一個有情世界,天地是一個有情天地。

李少君:何謂詩意?如何創造詩意?

古人推己及人,由己及物,把山水、自然、萬物當成朋友兄弟,王維詩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李白感歎:“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李清照稱:“水光山色與人親”。在中國古典文學和詩歌中,“情之一字,是以維持世界”,宇宙是“有情天地,生生不已”。

張淑香稱之為一種徹底的“唯情主義”,這種“唯情主義”認為世界萬物都有着“一條感覺和感情的系帶”,進而超越死亡的恐懼,肯定生命本身的絕對價值。細節、偶然、場景,因儲存了情感才有意義,并建立意義。

我非常清楚我是一個當代人,生活在二十一世紀,有着當代人的喜怒哀樂,但我仍然希望我的詩歌裡儲存着情感、感受和意義,于是,我經常截取一個個“境”,類似對現實的切片,來儲存這一切,并試圖永遠保留之。

(原載于“新詩簡”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