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篇子刊重磅文章,解析微生物組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作者:熱心腸研究院
3篇子刊重磅文章,解析微生物組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3篇子刊重磅文章,解析微生物組治療的現狀與未來

本期話題:微生物組療法,IBD,微流控,菌群-疾病關聯,風險預測,久坐,胃腸疾病,藥物研發,心血管,Probiotics,諾和諾德,卡培他濱片,上海醫藥,普洛藥業

該篇日報由R·AI輔助創作生成,人工稽核校對。

Lancet子刊:人工微生物組療法——微生态治療的新前景(綜述)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35.7]

① 調節腸道菌群在治療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前景;② 目前常見的腸道菌群調節方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制劑和糞菌移植,其中糞菌移植用于複發性艱難梭菌感染(rCDI)等疾病治療具有成效,但這些方法在精準性、監管、安全性、可重複性和靶向性方面存在局限;③ 新興的人工微生物組療法主要包括菌群聯合體(糞菌衍生物或菌株明确的合成群落,少量産品已獲批預防rCDI)、噬菌體、細菌代謝物(如短鍊脂肪酸)、工程益生菌(作為治療載體);④ 這些療法旨在提供具有一緻性、靶向性和安全性的治療産品,在不同精準度和機制層面上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改善rCDI、發炎性腸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治療,一些研發已處于臨床試驗階段;⑤ 人工微生物組療法面臨費用成本、缺少資料等挑戰。

【原文資訊】

Fine-tuning the gut ecosystem: the current landscape and outlook of artificial microbiome therapeutics

2024-05-01 , doi: 10.1016/S2468-1253(23)00357-6

Lancet子刊:發炎性腸病的菌群療法(綜述)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35.7]

① 菌群療法是發炎性腸病(IBD)治療的新方向,這篇綜述總結了IBD菌群療法(包括糞菌移植(FMT)以及使用菌群成分群組成明确的菌群進行治療)的研究現狀和挑戰;② IBD菌群療法中的給藥途徑包括鼻胃管、口服膠囊、灌腸和結腸鏡給藥;③ 5項2期随機對照試驗(RCT)中,300多名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接受FMT治療後,30.7%的患者實作緩解(安慰劑組為9.6%),2項初步RCT顯示,FMT在克羅恩病治療中具有前景;④ 這些試驗在抗生素預處理、誘導緩解和維持緩解的給藥途徑、治療劑量、供體數量、在菌株層面追蹤受體的菌群植入情況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經驗,為未來試驗奠定堅實基礎;⑤ 菌群療法有望與現有療法互補或組合使用。

【原文資訊】

Microbiota therapeutic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e way forward

2024-05-01 , doi: 10.1016/S2468-1253(23)00441-7

Nature子刊:充分利用菌群特征和權衡政策強化微生物組治療(觀點)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0]

①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腸道微生物的特性及其權衡關系來設計有效的微生物組治療方法;② 腸道微生物為适應腸道環境的變化和挑戰(如營養物質的周期性供應和宿主的競争),已進化出多種生存政策;③ 微生物的生存政策存在權衡關系,例如快速生長與資源效率和環境适應性之間的權衡,這會限制所謂“超級菌”的存在;④ 數學模型可以幫助優化治療性微生物群落的性能,但需要考慮微生物的靈活政策和權衡關系;⑤ 通過深入了解腸道微生物的生存政策和機制,可以指導更有效的微生物組幹預措施的設計。

【原文資訊】

Exploiting gut microbial traits and trade-offs in microbiome-based therapeutics

2024-04-04 , doi: 10.1038/s44222-024-00178-1

複旦團隊:微流控技術助力腸道微生物療法

Biomaterials——[14]

① 複旦大學商珞然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結腸靶向和粘膜粘附能力的水凝膠微球作為多功能遞送平台,用于共同傳遞益生菌和輔助分子,以達到協同治療療效;② 該藥物遞送系統基于微流控技術,制備工藝簡單,模式可控;③ 多功能微球可顯著減少腸炎,修複腸道屏障功能,增強益生菌在腸道中的定植,并調節紊亂的腸道菌群;④ 在結腸炎小鼠模型中,多功能微球具有增強的治療效果;⑤ 本研究揭示了基于微流控的智能滴狀微球可以為先進的微生物療法提供一個多功能平台。

【原文資訊】

Microfluidic-based multifunctional microspheres for enhanced oral co-delivery of probiotics and postbiotics

2024-04-03 ,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24.122564

Nature子刊:MintTea——多組學整合方法探索腸道菌群與疾病的關聯

Nature Communications——[16.6]

① 通過引入“MintTea”方法,成功整合多組學資料,用于揭示與疾病相關的微生物組子產品;② “MintTea”結合了典型相關性分析擴充、共識分析和評估協定,能夠識别出在多個組學層面上協同變化、與疾病集體相關的多組學子產品;③ 在代謝綜合征研究樣本中,識别出一個包含血清谷氨酸、TCA循環相關代謝物及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細菌物種的子產品;④ 識别出一個與晚期結直腸癌相關的子產品,包括消化鍊球菌屬和孿生菌屬及糞便氨基酸,與這些物種的代謝活動及其與癌症發展的逐漸增加相符。

【原文資訊】

Multi-omic integration of microbiome data for identifying disease-associated modules

2024-03-23 , doi: 10.1038/s41467-024-46888-3

Nature子刊:結合遺傳和腸道菌群,預測常見疾病風險

Nature Aging——[16.6]

① 本研究展示了結合多基因遺傳風險評分(PRSs)和腸道微生物組評分,能顯著提高常見疾病風險預測的準确性;② PRSs在預測冠狀動脈疾病(CAD)、2型糖尿病(T2D)、阿爾茨海默病和前列腺癌方面,均優于傳統風險因素;③ 腸道微生物組評分在預測CAD、T2D和前列腺癌方面,相較于僅基于年齡的模型有所提升;④ 将PRSs、腸道微生物組評分與傳統風險因素相結合的綜合風險模型,在所有研究的疾病中都比僅基于傳統風險因素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預測性能;⑤ 綜合遺傳和腸道微生物組的風險評估模型為常見慢性疾病的早期檢測和風險評估提供了新的視角。

【原文資訊】

Integration of polygenic and gut metagenomic risk prediction for common diseases

2024-03-25 , doi: 10.1038/s43587-024-00590-7

李雪+鄧敏子等:久坐可促胃腸疾病

EBioMedicine——[11.1]

① 浙江大學李雪、中南大學鄧敏子與團隊發表研究,通過孟德爾随機化(MR)分析,探究久坐生活方式和多種胃腸道疾病間的關聯;② 較長的休閑螢幕時間(LST)與胃食管反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多種胃腸疾病風險增加相關,且大多數關聯在調整中等至劇烈強度體育活動(MVPA)的遺傳傾向後依然存在;③ 遺傳傾向于MVPA的個體患有胃食管反流、胃潰瘍等疾病的風險降低,即使在調整LST後,這些關聯仍有所減弱但方向一緻;④ 多變量MR分析表明,BMI和2型糖尿病在LST和MVPA與多種胃腸疾病間的關聯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原文資訊】

Sedentary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evidence from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2024-04-06 , doi: 10.1016/j.ebiom.2024.105110

鐵死亡生物學及其在胃腸道疾病中的作用(綜述)

Gastroenterology——[29.4]

① 鐵死亡是一種非凋亡性、代謝調節的細胞死亡形式,是由活性氧種類(ROS)積累引起的鐵依賴性磷脂過氧化作用,導緻細胞膜損傷及損傷相關分子模式的釋放,鐵死亡與衰老和免疫有關,在消化道疾病病理中也有報道,但具體分子機制仍待證明,本綜述對此進行了總結和探讨;② 鐵死亡與腸道疾病如IBD,肝髒疾病包括急慢性肝髒損傷、病毒性肝炎、肝髒纖維化和血色素沉着症,以及消化道癌症均密切相關。這些疾病都可能涉及鐵過載、ROS積累、脂質過氧化和抗氧化系統受損等調節鐵死亡途徑的關鍵步驟;③ 與細胞凋亡、壞死性凋亡以及細胞焦亡不同,鐵死亡的調節機制十分多樣和複雜,其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4 (GPX4) 鐵死亡調節是經典的鐵死亡控制途徑。

【原文資訊】

Ferroptosis: Biology and Role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2024-02-29 , doi: 10.1053/j.gastro.2024.01.051

Nature Reviews:FDA2023年準許的胃腸肝病新藥一覽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65.1]

① 2023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藥品評價與研究中心(CDER)準許了55種新藥,其中4種與胃腸病和肝病相關;② 這些新準許的藥物包括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Brenzavvy、治療難治性轉移性結直腸癌(CRC)的Fruzaqla、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Omvoh和Velsipity;③ CDER還擴大了已準許藥物的新用途,包括治療兒童功能性便秘的Linzess、治療先前接受過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的Lonsurf、作為克羅恩病首個口服藥物的Rinvoq,以及擴充到新的兒科人群和治療特定癌症的其他藥物;④ CDER另準許了五種生物仿制藥,如用于與化療聯合治療轉移性CRC和不能手術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的Avzivi、擴大注射範圍的Entyvio、用于治療特定患有脈絡膜黑色素瘤肝轉移的Hepzato和用于體重管理的Zepbound。

【原文資訊】

2023 FDA approvals in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4-03-07 , doi: 10.1038/s41575-024-00916-1

Nature Reviews:優化合并心血管和胃腸道疾病患者的抗血栓治療(綜述)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49.6]

① 通過全面探讨心血管疾病和胃腸道并發症患者抗血栓治療的優化政策,強調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重要性;② 各種臨床狀态,包括吸收不良綜合征、肥胖手術、短腸綜合征或腸道管飼養,都可能會影響口服抗血栓藥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③ 在高風險胃腸道出血(GIB)患者中,使用抗血栓藥物極具挑戰,而目前大部分用于預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出血風險的模型并不能專門估計GIB的風險;④ 識别高危GIB患者、通過使用胃腸保護劑改變出血風險以及确定适當的抗血栓治療方案在預防GIB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⑤ 在急性GIB發作後,确定抗血栓治療中斷的持續時間以及重新開始治療的方案需要考慮出血嚴重程度和血栓事件風險之間的平衡。

【原文資訊】

Optimizing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cardiovascular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2024-03-20 , doi: 10.1038/s41569-024-01003-3

新加坡抗菌肽公司Probiotics獲得620萬美元A輪融資

① 近日,新加坡抗菌肽初創公司Probiotics宣布,完成了620萬美元(約合人民币4487萬元)的A輪融資;② 本輪融資由Hatch's Blue Revolution Fund領投,Seventure Partners和SEEDS Capital等參投;③ Probiotics公司将利用這筆資金擴大生産規模,研發價格更低的抗菌肽産品,進而朝着減少食物鍊中抗生素使用這一目标邁進;④ Probiotics公司專注于利用生物技術研發出可工業化生産、成本可接受的抗菌肽産品,其首個産品面向水産養殖業行業,而該行業也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

【原文資訊】

Probiotics lands US$6.2M funding to cut antibiotics out of food supply chain

2024-04-09 , E27

諾和諾德口服減重療法中國申報臨床

① 4月10日,諾和諾德1類新藥Amycretin片在中國送出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② Amycretin是一款口服GLP-1受體和胰澱素受體的長效雙重激動劑,用于治療肥胖;③ 在1期臨床試驗中,患者使用Amycretin治療12周後體重平均下降13.1%,遠高于安慰劑組的1.1%;④ 諾和諾德計劃于2024年下半年啟動2期臨床試驗,以評估Amycreti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

【原文資訊】

12周減重超13%!諾和諾德這款口服療法在中國申報臨床

2024-04-10 , 醫藥觀瀾

山東新時代「卡培他濱片」獲批上市

① 近日,山東新時代藥業旗下仿制4類藥物卡培他濱片,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準許上市;② 卡培他濱片主要用于治療多種癌症,包括結腸癌、乳腺癌和胃癌等;③ 原研藥卡培他濱片由羅氏公司開發,1998年在美國獲批,商品名為Xeloda;④ 國内已有6家企業擁有卡培他濱片的生産批文,且均已認證一緻性評價;⑤ 卡培他濱片2022年在中國銷售規模超15億元,主要銷售管道為院内市場。

【原文資訊】

15億抗惡性良性腫瘤藥,山東新時代拿下!

2024-04-10 , 藥春秋

上海醫藥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通過仿制藥一緻性評價

① 4月11日,上海醫藥釋出公告稱,旗下上藥信誼藥廠的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通過國家藥監局仿制藥一緻性評價;② 該藥品主要用于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吻合口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卓-艾氏(Zollinger-Ellison)綜合征,輔助用于治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根除幽門螺旋杆菌;③ 上藥信誼已投入約人民币1614萬元用于該藥品的一緻性評價研發費用;④ QVIA 資料庫顯示,2023年該藥品醫院采購金額為人民币22.3億元,主要銷售廠家包括濟川藥業、衛材藥業和成都迪康藥業等。

【原文資訊】

上海醫藥: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通過仿制藥一緻性評價的公告

2024-04-11 , 東方财富網

普洛藥業攜手和澤醫藥推進「司美格魯肽」等藥學研發

① 4月9日,普洛藥業與和澤醫藥在橫店簽署戰略合作協定;② 根據協定,雙方将高效推進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等藥學研發工作,以及司美格魯肽治療2型糖尿病和減重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研究;③ 普洛藥業創立于1989年,是深交所主機闆上市公司,并且在制劑領域具有國際領先的生産線和營銷團隊;④ 和澤醫藥是一家以藥物研發為核心,從事藥品持證及轉化的服務型平台公司,為國内專業性、規模性、綜合性最大的藥品研發機構之一。

【原文資訊】

普洛藥業攜手和澤醫藥,推進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等藥學研發工作

2024-04-10 , 觸界生物

感謝本期日報的稽核者:mildbreeze,九卿臣,圓圈兒,RZN,好雨,Richard

點選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0412 | 10文聚焦國内團隊新成果,腸道和菌群研究多點開花

0411 | 今日Nature:抵禦病菌感染,結腸細胞如何與T細胞協作?

0410 | 今日Cell:首個大規模泛癌轉移瘤菌群圖譜重磅出爐

0409 | 高分Nature子刊:菌群産物藥物研發取得新進展

0408 | 300萬人資料:"好"膽固醇與消化道癌症風險有何關聯?

0407 | 100分綜述詳解:短鍊脂肪酸鍊起飲食、菌群和免疫

0406 | 賈偉/劉鐵民/鄭曉皎Cell子刊新發現:改善抑郁症的腸菌代謝物

0405 | 高分Cell子刊:中國農大團隊詳解後生元

0404 | 頂刊雙發:腸菌相關神經發育和腸道免疫研究均有新發現

0403 | 今日Cell腸道研究雙發:代謝膽固醇的腸菌+腸炎細胞圖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