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燕玲寫在《在水一方》劄記上

作者:名篇合集

為春天作賦 為生活寫詩

————寫在《在水一方》劄記上

陳燕玲

陳燕玲寫在《在水一方》劄記上
陳燕玲寫在《在水一方》劄記上

春雨芳菲的山城重慶,煙雨朦胧,頗有詩情畫意。我在聖泉山凝望波光潋滟的湖面,不自覺的想起了《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了好些時日,終于迎來旭日東升,和風拂過帶芽的枝條,粉色櫻花飄然落下,空氣裡彌漫着淡淡的花香。此情此景,仿若雷學剛教授的《在水一方》散文集的開篇——“當我站在春天的花海裡仰望天空,仿佛天空在對我燦爛微笑”,好生惬意,好生浪漫。

生活的快節奏、資訊的紛繁雜,以及近10年的工作忙碌、生活奔波與家庭瑣碎,早已消磨了我這個80後對于詩與遠方的向往。我許久未曾完完整整地翻閱一本散文集,以緻書架上的讀本都有些泛黃積灰,生活終回歸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法國作家讓·阿努伊曾說,“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藝術的目标正是給生活某種形式。要想進階生活品質,每個人都該懂點藝術。”對于這個觀點,《在水一方》一書也有如此的描述:“藝養會召喚出我們心中對美最期盼的追尋,會讓我們把平淡無奇的日子過得像詩一般美好。”

《在水一方》一書分為心語如詩、人生感悟、情感遐思與文化苦旅四個篇章,筆風清新隽永,娓娓道來,如行雲流水,透着沁人心田的文字力量與引人深思的價值觀念,給我深深的思考與啟迪。放我興緻勃勃讀完《在水一方》前兩篇散文,仿佛聽到了自己呼之欲出的内心:閱讀之,品評之,回味之。是以,在這個春天,我品讀了《在水一方》兩遍,追逐雷學剛教授的文字,找到了一絲歲月靜好的陽光與筆耕不辍的執着。

春夏秋冬,雷學剛教授大抵是喜歡為春作賦的吧!《在水一方》收錄了《春之賦》《立春暢想》《春分遐思——祈願世間多一分美好》等多篇關于“春”的美景與感悟。古人對春的贊美從不吝惜筆墨。韋莊想着“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杜荀鶴感歎“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李白吟誦“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杜甫驚呼“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樣的詩意畫卷,在煙雨江南,在山城古鎮,在田間鄉野,也在我們心中從未離開。心語如詩,在平淡的春日裡聽風聽雨、看雲看霧、品茗品書,何嘗又不是人間最美的一份浪漫?

為春作賦,不必因忙碌而忽視,不必因欠缺或遺憾而傷懷。“和着春天的節拍,舞動春天的旋律,暢想春天的故事,描繪春天的畫卷,定格人生的春天”,去感覺、去體驗、去熱愛這個世界,“或許這樣的人生才會更加有張力與吸引力”。

“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在水一方》的67篇16萬字的散文,字裡行間流露着雷學剛教授對生活的真摯情感,關乎愛情,關乎友情,關乎親情,亦關乎家國情懷。

愛情本就神聖而義無反顧。雷學剛教授認為“假如你真愛上了一個人,那一定是一場心靈的共鳴”,也值得“趁着夢想還在,趁着時光未老,去遇見該遇見的人,也去愛該愛的人,隻要别離沒有成為一生的遺憾,就是精彩和無憾的一生”。愛情是心與心的相遇,就像飛蛾撲火,更是鳳凰涅槃。愛情可以是單向行程,因一個人愛上一座城;也可以是雙向奔赴 ,千山萬水也無法阻隔,生活的坑窪也會被所有關注的目光、細心的行動所埋沒。這樣的愛情,值得相信與期待,值得贊美與歌頌

友情向來因為純粹而彌足珍貴。知己必然是這樣一個人,他/她“懂你的言外之意,懂你的欲言又止,懂你的強顔歡笑,懂你的欲罷不能,懂你的在乎與不舍”,也應當“學會欣賞、了解和包容,學會尊重彼此的距離以及各自的生活與情感空間”。知己是志趣相投帶來的美妙體驗,也是宣洩生活最好的聽衆。現實中,我們常常一邊歆羨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伯牙與鐘子期的斷琴之交、廉頗與蔺相如的刎頸之交、羊角哀與左伯的舍命之交、管甯與華歆的割袍之交,又一邊常年蝸居家中,隔着冰冷的螢幕向朋友吐槽生活、感慨時光,甚至慢慢地相對無言。讓友情在封閉的社交裡悄然流逝,這是一種無言的悲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一段堅不可摧的友情,當是與知己分享生活、共享美食、同享志趣,珍惜兩人間不遠不近的距離、懂你懂我的陪伴。

親情誠然是山水潑墨而樸實無華。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年輕的遊子“從天南海北,千裡迢迢,帶着思念與期盼,飛向久别的故鄉”。家永遠是每一個人“可以依靠的大後方和港灣”,家人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貴人和值得付出一生去愛的人”。山水無言,因為愛得深沉;子女忙碌,也應常回家看看,讓愛的表達融入山川河流,讓愛的表征顯于溫言細語的關懷與知冷知熱的提醒,不在特殊的節日、不在某個節慶,在于“你看我長大,我陪你到老”,在于不論多晚總有一盞燈為你照亮歸家的路。

家國情因壯美而深入骨髓。情灑行雲間,文有鴻鹄志。雷學剛教授“在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北國軍營度過了十八個春秋”,“無論高原、平川與溝壑,平等地用素潔的心去深情相擁”,這是一腔的軍人的滾燙熱血;呼籲“作家要為文學負責,文學要為人民發聲”,強調文學需要“用良心、責任心和感恩的心去創作”,這是滿腹的文人風骨。家國情懷是一種崇高的集體責任感,更是一種沉甸甸的時代使命感。作為中華兒女,不論何種職業、身處何地,都應當銘記“有國才有家”,應努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用手中的筆、指尖的鍵盤,為新時代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自己出彩的答卷。豈不美哉,豈不壯哉!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靠自己去創造,一半要随緣。”一年四季,百轉千回,願每一個生活匆忙的腳步都能找到一片春天的花海,或駐足,或作賦,或寫詩;願每一個如我一般的青年都能重新懷揣一顆陽光的心,開啟我們人生最盛大、最美好的遇見——《在水一方》,伊人如詩如畫,如雲如煙如氣,甚似霞光萬道,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