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到底在亂啥?細扒史料發現真相令司馬懿臉紅

作者:讀史鑒學

上篇:藩王之亂在曆史上并不新奇,比較大的動亂有三次,分别是漢初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以及後來明朝的靖難之役。

這三次動亂的結果是:七國之亂被摁下去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成功加冕,隻有八王之亂司馬氏内讧了一通,最後的結果卻是亡國了。

這一結果肯定不是八王想要的,那麼他們真正想要的結果是什麼呢?細扒史料,發現其實他們目标不明确,沒有行動綱領,連一句口号都沒有,純粹互相撕X,為什麼會這樣?

你看下參與動亂的八王能力有多差就明白了。

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到底在亂啥?細扒史料發現真相令司馬懿臉紅

第一位:汝南王司馬亮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第四子,出身好起點高,古今通用。憑着他的背景老爸,司馬亮一生都是重權在握,可惜的是,他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都太一般了。

他先是被任命為散騎侍郎,後又提拔為東中郎将,早早混進了大将的行列。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甘露二年(257),司馬亮随司馬昭征讨諸葛誕,這一戰失利,他也被免官,不過,背景硬,沒多久又被任命為左将軍、散騎常侍,後轉為鎮西将軍。

泰始二年(265年),司馬炎稱帝,作為叔叔的司馬亮被封為扶風郡王,督關中、雍、涼之軍事,一舉成為鎮守西北地區的最高軍事統帥。

泰始六年六月,鮮卑人搞事情,讓司馬亮前去增援,司馬亮派人去了,結果一直在猶豫觀望,沒有實際行動,最終導緻兵敗。

事後,司馬亮主動承認是自己排程有問題,結果故事重演一遍,免官後再複出,受任撫軍将軍,接着升為衛将軍和侍中。

司馬亮在晉武帝心中的地位還挺高,曾被武帝選為宗師,由他對宗室成員進行訓導和督察,就是管理這些身居要職又愛亂來的宗室成員。

後來諸侯王被遣往封地,司馬亮便由扶風王改為汝南王,出任鎮南大将軍,督豫州軍事。在他出京沒多久後,就又被調回了京師,并委任為侍中、撫軍大将軍,将統軍大權握在了手中。

之後卷入了政治鬥争,他晉升為太尉、錄尚書事、兼任太子太傅,與外戚楊駿關系十分緊張。在武帝病危之際,楊駿利用這一機會,将他改任大司馬、大都督,逼他離京。

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到底在亂啥?細扒史料發現真相令司馬懿臉紅

晉武帝也擔心楊駿獨權,彌留之際下诏命司馬亮與楊駿共同輔政,但诏書卻被楊駿扣下。

武帝死後,司馬亮手握重權,卻一再擔心楊駿害他,甚至不敢入宮臨喪,還向楊駿請求能不能等武帝下葬後,自己再前往許昌就職。

楊駿便借此大作文章,借惠帝诏命讨伐司馬亮。

司馬亮一聽楊駿要來,吓得團團轉,毫無應對之策,他的部下和他說,如今朝廷上下都臣服于公,你不讨伐别人就算了,為什麼還要害怕别人讨伐呢?

部下建議他即刻率軍入朝廢黜楊駿,這本是明智之舉,但司馬亮卻沒有這個膽量,思慮之後卻逃跑了。

司馬亮逃到許昌,正合楊駿心意,此後他專權,引發皇後賈南風怨恨,這才有了後來的賈後聯合司馬亮和司馬玮讨伐楊駿。

從上面的簡述,我們不難看出,司馬亮手握重權,實際沒有半點合理使用權力的能力,這一次也不例外,隻做旁觀者,别人搞定楊駿後,他又憑着自己的元老身份開始專權,試問誰又會服呢?

最後自己的府邸都被司馬玮包圍了,還是不敢放手一戰,最後束手就擒,與自己的兒子一起被亂兵所殺。

畏首畏尾,毫無決斷,再大的權力給他,都沒什麼用。

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到底在亂啥?細扒史料發現真相令司馬懿臉紅

第二位楚王司馬玮

司馬玮是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異母弟。他的一輩子很短暫,隻有21年,為什麼?年輕人還是太沖動了。

他頭上的光環也很亮,擔任衛将軍,兼領北軍中候,加授侍中、代理太子少傅,但實際上隻幹了一件事。

司馬玮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誅殺了他的叔公司馬亮和太保衛瓘。

上面我們說了,司馬氏憑着天下是自己的,都愛亂來,晉武帝讓司馬亮當宗師進行管理,可見是相當失職的,不然怎麼能把自己賠進去呢?

司馬玮少時行動敏銳,愛制定酷刑,朝廷上下都忌畏他。楊駿死後,司馬亮、太保衛瓘當政,他們認為司馬玮生性兇暴乖戾,不能擔當大任,是以就把他打發到封國去了,此後便被司馬玮對此懷恨在心。

是以,後來賈南風一拉攏司馬玮,他馬上就行動了。首先他是個行動派,其次對司馬亮意見很大;第三年輕人胸無城府,頭腦簡單,容易被利用。

結果就是,最終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的确生性兇暴乖戾,不能堪當大任,同時也為自己的沖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賈南風利用完他,就把他殺了。

司馬亮與司馬玮的出局,也宣告八王之亂第一輪結束,最後得勢的是賈南風。

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到底在亂啥?細扒史料發現真相令司馬懿臉紅

第三位:趙王司馬倫

司馬倫是司馬懿的第九子,他是唯一一位稱過“帝”的藩王,盡管時間短暫。

有人說,司馬炎之亂選立癡呆的司馬衷為帝,主要是看上了他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司馬遹。

賈南風掌權八年,始終也沒有生出兒子,而司馬遹是才人的兒子,将來登位,那太後之位很難到她手,即使她能争取到,也難保不會有變故。

于是,賈南風就出“奇招”,想要害死太子,古代最有力的殺頭之罪就是謀反,這一條罪在古代是六親不認的。

晉惠帝很難糊弄,但那些大臣也不好惹,最後在争論中,太子被囚禁于金墉城,這座城有條定律,誰去誰死,賈南風後來也是死在那裡的。是以,太子最終也沒有逃脫賈後的魔掌,還是死了。

在此過程中,太子手下的東宮人員想盡辦法要營救太子,打算廢黜賈後,複立太子。但這件事重大,他們師出無名,又沒有兵權,最好是由王公重臣出面來執行。

于是趙王司馬倫就被太子的部下們看上了,并借他的心腹孫秀去說服。但孫秀勸是勸了,不過他來了個釜底抽薪。

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到底在亂啥?細扒史料發現真相令司馬懿臉紅

孫秀認為,他們的機會來了。他們先對外散布朝廷重臣要複立太子的謠言,逼迫賈後誅殺太子,這樣一來,賈後就成了文武官員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時,司馬倫裝做力挽狂瀾的正義之士,領兵入宮“名正言順”的進行廢後工作,一舉殺了賈氏三族,賈南風也被打入金墉城,後被毒死。

最後,司馬倫控制了大局。但為何後來又引發諸王讨伐呢?

主要是衆人不服,因為司馬倫也沒什麼才能,基本都是聽孫秀的,與其說是司馬倫控局,不如說是孫秀上位。

第一個不服的是司馬炎的第九子司馬允,帶着手下七百死士就發動兵變,包圍司馬倫的府邸,差點滅了司馬倫。

司馬倫之是以從中逃脫,多虧了一份假诏書,一時起到了震懾作用,并趁機殺了司馬允。

接着司馬倫為報複,一連殺了數千人,後來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幹脆自立為王,讓自己的侄子司馬衷當了太上皇,自己這個做叔公的當了皇帝,這是什麼邏輯?亂世邏輯。

司馬倫倒行逆施,既然無道德底線,又缺乏治國能力,隻會樹立黨羽之間勾心鬥角,在政治上毫無建樹,誰又會服呢?終于一下激起了諸王的大反攻,前有司馬允,後有三王起義,即齊王司馬冏,聯合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馬穎,共同起兵讨伐司馬倫。

最後司馬倫也去了金墉城,結果可想而知。

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到底在亂啥?細扒史料發現真相令司馬懿臉紅

第四位:齊王司馬冏

司馬冏是司馬昭之孫,齊獻王司馬攸次子,晉武帝司馬炎的侄子,他是怎麼摻和到“八王之亂”的呢?

當然最初的夢想也是為了稱王稱霸,理想豐滿,現實殘酷,心比天高,怎奈命比紙薄,可以說,他是八王之中最慘的一位藩王。

司馬冏少時以仁惠著稱,好赈窮施善,父親司馬攸死後,他得以繼嗣齊王爵位。

在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司馬倫廢除賈後時他就參與其中,後因利益配置設定不均,孫秀獨裁,司馬冏被排擠,之後對司馬倫心生忌恨。

再後來司馬冏處心積慮要除掉司馬倫,于是就有了上述聯合諸王的“三王起義”,司馬倫死後,司馬冏拜為大司馬,傭兵數十萬,震動洛陽。

之後加九錫,待遇堪比當年的司馬懿。一時間,司馬冏尾巴也翹到了天上,沉湎酒色,寵幸近臣,極度專權,甚至都不上朝了。

司馬冏的驕縱蠻橫又給了别人機會,這次主持正義是長沙王司馬乂,外加河間王司馬颙,司馬穎也有響應。

司馬乂與第一輪被殺的楚王司馬玮是同母兄弟,因為楚王的問題,司馬乂也被貶。

後來跟着司馬冏一起讨伐過司馬倫,事後才被複封長沙王。

西晉八王之亂,司馬氏到底在亂啥?細扒史料發現真相令司馬懿臉紅

起先司馬颙準備起兵讨伐司馬倫,于是就将此事透露給司馬乂,希望他作内應,但實際司馬乂也早有此心。

本來司馬颙是想讓司馬乂當炮灰,因為憑實力司馬乂遠不是司馬冏的對手,可能的結果就是被司馬冏所擒,這樣就給了司馬颙合理讨伐司馬冏的理由。

但司馬乂比他心急,率軍闖入皇宮挾持了晉惠帝,之後挾持惠帝圍攻司馬冏府邸,雙方大戰三天,結果卻是司馬冏戰敗。

最後司馬冏被斬首,暴屍三天于西明亭,他的三個兒子也被囚禁于金墉,其黨羽兩千餘人都被殺,且都被夷滅三族。

曾是天上人的司馬冏,最終卻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都怪他沒有好好利用手中的權利,曾被視為宗室最有才華的司馬冏,就這樣在亂世中玩完了。

之後得勢的當然是司馬乂,而心懷激憤的自然是河澗王司馬颙,本以為司馬乂是個青銅,沒到想他是個王者,尴尬了。

上篇完,歡迎點選首頁檢視下篇

本文分上、下兩篇,此為下篇,上篇請點選首頁檢視,大總結在下篇末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