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頭業績預增約300%,這個周期性行業要複蘇了?

作者:市值觀察SZGC
龍頭業績預增約300%,這個周期性行業要複蘇了?

作者:泰羅,編輯:小市妹

京東方的高增長,又回來了。

4月11日晚,京東方披露了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億元-10億元,同比增長223%-304%;

對于業績變動,公司稱,報告期内,半導體顯示行業雖處于傳統淡季,但得益于良好的供給格局和下遊需求的提前釋放,行業景氣度于春節後顯著回暖,2024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同比均有所增長。

此前,據科創闆日報報道,LCD面闆廠由控制産能使用率,一舉拉擡電視面闆報價上漲,自首季開始發酵後,将延續到第二季,在預期價格上漲的效應下,品牌業者也持續備貨動作,估計第二季的需求将較第一季提升,而在備貨動作告一段落後,電視面闆的價格首要轉折觀察點,将落在季末。

面闆是一個周期性特别強的行業,上一輪行情自2019年10月啟動,到2021年6月終結。在此期間,具有代表性的32寸面闆價格從低點的31美元快速飙升至89美元,漲幅達175%。

随後,面闆價格伴随産能釋放而一路走低,到2022年Q3,32/43/55/65寸面闆價格已全線跌破現金成本,其中32寸面闆跌至曆史最低27美元。

在LCD價格持續下跌至現金成本線的背景下,全球面闆廠商從2022年Q3開始嚴格控制生産,以此來保價。根據CINNO資料,全球面闆廠稼動率(裝置在所能提供的時間内為了創造價值而占用的時間所占的比重)在2022年9月最低降至60%以下。

進入2023年,控産效果已逐漸顯現,根據産業鍊的最新調研資料,面闆廠庫存水位已經從高峰時期的2.6周下降至目前的1.5周以内,去庫存效果顯著。全球面闆廠稼動率也自去年10月以來持續提升,到目前已達到80%左右。

另一方面,下遊品牌廠商的補庫存戰略帶動面闆持續回升。

根據群智咨詢的監測資料,3月-6月,LCD價格全線回暖,其中32英寸、55英寸兩款液晶電視面闆每片均價分别上漲9美元、33美元,累計漲幅均超過30%。到8月下旬,電視各尺寸面闆價格延續上漲趨勢,顯示器各尺寸面闆及部分筆記本面闆價格小幅上升。

LCD提價的同時,OLED在快速放量。

随着成本持續下探,OLED已經進入爆發時刻,據Omdia的最新預測報告,全球OLED顯示器面闆出貨量将由2022年的16萬片增長到今年的80萬片,到2024年則将進一步提升到174萬片,兩年10倍。

作為國内“面闆雙雄”,京東方和TCL今年在這一領域均取得重大進展。

京東方瞄準高端需求狠狠發力,半年度柔性AMOLED出貨量首次突破5千萬級,同比增長近80%。按照這個節奏,年度出貨1.2億片的目标很有希望達成。

TCL則在印刷OLED路線上持續突破。

由于具備顯著的降本能力,噴墨列印被認為是代表OLED未來的技術路線。在裝置領域,一台制造OLED面闆的G6型真空蒸鍍裝置大約需要1億美元,但一台G6型噴墨列印裝置隻需要約1億元人民币;在材料成本環節,真空蒸鍍工藝下OLED材料使用率較低,但噴墨印刷技術的材料使用率可以達到90%,僅材料這一項就能節省2/3以上的造屏成本。

2023年7月,TCL在互動平台上透露,公司印刷OLED預計将于2024年實作小批量量産。屆時一旦量産成功,勢必會為TCL帶來強大的市場競争力。

面闆屬于資本密集型産業,在泛摩爾定律的撕扯下,高強度的資本開支讓日韓廠商根本吃不消,在與大陸企業的競争中逐漸落入下風。自2016年開始,日韓廠商就逐漸退出LCD領域,據AVC資料,2017年大陸TV面闆出貨量市占率為36%,超過南韓成為世界第一,同期南韓/中國台灣/日本市占率分别為34%/27%/3%。

上一輪周期下行時,虧損嚴重的日韓廠商加速了退出程序。三星顯示于2022年6月完全放棄LCD面闆業務,LGD也停止南韓本土LCD電視面闆産線。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資料,2023年中國大陸LCD電視面闆廠的市占率将有望提升至70%以上。

不隻是LCD,OLED領域的統治權也已逐漸落入中國本土企業之手。

2023年上半年,三星在全球AMOLED手機面闆市場中的出貨量同比下滑26.7%,雖然仍位列第一,但市場佔有率卻同比下滑18.5%。相比之下,京東方出貨量同比大增78.0%,市場佔有率已提升至18.4%。

諸多因素均表明,未來外資已很難再和大陸企業掰手腕。

首先是成本優勢。不管是京東方還是TCL,都在強調生态建設,并且一直在用實際行動扶持本土供應,大陸已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顯示産業鍊叢集,由此帶來了相對友商更顯著的降本能力。

根據Trendforce資料,2017年Q1,大陸32寸TV面闆物料成本為38.6 美元,到2022年Q4下降至24.6美元,期間降幅達36.27%。另一方面,大陸TV品牌的強勢也使得大陸面闆廠的協同效應日益明顯,人力、運輸等成本快速下滑,現金成本從2017年的50.8美元下降至2022年Q4的34.6美元。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日韓廠商紛紛虧損的時候,京東方依然能保持盈利。

再者,顯示面闆正在朝大尺寸方向發展,而這直接利好産線更先進的大陸廠商。

據洛圖科技資料,全球液晶電視面闆的平均尺寸已經從2022年的46.1英寸增加至2023H1的47.9英寸,中國整機市場平均尺寸更是已突破60英寸。

10.5代線在切割大尺寸面闆時無需混合切割,是以效率較高,成本也更低。以切割65英寸面闆為例,8.5代線隻能切割3片,切割效率為64%,而10.5代線可切割8片,效率達96%。更值得注意的是,高世代産線的效率優勢會随着面闆尺寸的增加而愈發展現,到75英寸面闆時,8.5代線的效率隻有56%,但10.5代線的效率依然可以達到96%。

換言之,未來随着面闆尺寸繼續提升,高世代産線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目前全球共有5條10.5代線,其中四條掌握在中國大陸企業手中。

低世代産線已經進入淘汰期,還會有一批企業逐漸關門,出清後整個行業的競争格局将會進一步收斂。

上下遊利潤空間大,中遊利潤率低,面闆行業過去有顯著的“微笑曲線”特征。也是以,中遊制造企業的估值水準一直上不去,但随着大陸企業的強勢崛起,“微笑曲線”正在被挑戰和改寫。

2019年2月,三部門聯合釋出《超高清視訊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确提出要推進打造新型顯示“材料—面闆—模組—整機”縱向産業鍊的目标。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京東方和TCL開始加速向附加值更高的上下遊延伸。

2021年,京東方正式提出“屏之物聯”發展戰略,形成“1+4+N+生态鍊”的組織架構,整個發展模式發生重大轉型。過去公司是一家單純的B端顯示屏制造企業,如今親自下場做品牌,直接觸及下遊市場。

TCL則重點撲向上遊,早在2016年,華星就開展了對MiniLED的全産業鍊布局,後期在全球首發基于Mini-LEDonTFT的MLED星曜産品,同時首創了玻璃基闆內建LED方案。TCL創立的廣東省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是業内唯一的“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先後攻克了柔性背闆技術、高精度噴墨列印技術、柔性封裝技術以及可卷繞柔性機構等技術。

向産業鍊兩端發力将極大提升面闆企業的發展天花闆。

以京東方為例,過去的發展模式下潛在增長空間基本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顯示屏、IT類顯示屏的出貨量做線性外推。但現在公司轉型為一家物聯網顯示企業,理論上以屏為起點,可以與各行各業進行共創、共生、共赢,商業空間的上限就被大大提升了。TCL也一樣,進入更有賺頭的上遊領域理論上将直接降本,提高利潤空間。

中國面闆雙雄的實踐和探索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一次重要的轉折,一旦後期商業邏輯被印證,就可以有效擺脫微笑曲線的桎梏,改變行業過去重資産、高投入、低回報的屬性,屆時資本市場也勢必要對其價值進行重估。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内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産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