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開辟儲能新賽道,曾用于衛星的飛輪儲能技術走入生活,電池密封、安全防護等儲能細分領域也有新科技……4月10日至13日,500餘家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型儲能企業齊聚首鋼園,參與第十二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其中,本市多家企業将新興儲能技術帶到了展會上。
随着全球能源轉型和碳減排加速推進,儲能産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實體研究所所長、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理事長陳海生表示,預計今年,大陸新型儲能産業将迎來曆史性時刻,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量或将超過抽水蓄能,占比超過50%。
記者注意到,本次參展的本市儲能領域科技企業,背後多有來自北京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研發團隊的技術支撐。在鈉離子電池、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新興技術路線上,京企正在嶄露頭角。
大陸锂資源大量依賴進口,而鈉離子電池的原料更易得。基于中國科學院實體研究所十餘年的鈉離子電池研發積累,中科海鈉在這一領域是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研發團隊擁有鈉離子電池底層核心專利技術。
“鈉離子電池是天然為儲能而生的,在對能量密度要求較低,但安全性、循環性要求高的場景下更适用。”中科海鈉從業人員介紹,鈉離子電池在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下仍能放電,能量密度略低于磷酸鐵锂但能實作快速充電。從短續航電動汽車到兆瓦時級大型儲能電站的示範應用,再到A00級車輛(微型車)的動力系統,鈉離子電池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鈉離子電池産品正在走向生活曾經主要用于航天領域的飛輪儲能技術也走向了生活應用場景。金屬轉子在真空環境下,以每分鐘幾萬轉的速度高速轉動,将輸入的電能轉化為動能存儲。當外界停止供電,轉子在減速的過程中便能釋放電能,這就是飛輪儲能的原理。
“火電廠發電的功率與使用者使用的功率,不可能時時做到完全對等,需要儲能裝置進行調頻。在這種大功率、頻繁充放電的場景下,飛輪儲能的響應速度可以達到毫秒級。”北京泓慧能源從業人員介紹,傳統電池在短時間内釋放大功率,其壽命可能隻有幾百次,而飛輪儲能是一種實體儲能方式,能實作百萬次的充放循環,在高溫、嚴寒等惡劣環境依然能正常工作。“我們有20多年的研發基礎,現在産品的示範應用已經很成熟了,市場空間很大。”
從業人員在講解飛輪儲能産品除了核心電芯研發,還有企業在儲能行業的“小衆”細分領域深耕。看似不起眼的膠,也能在電池安全防護上起到大作用。用于儲能領域的密封膠,不僅要能阻燃,還要擁有極好的導熱性,幫助電芯盡快散去多餘熱量。在經開區,北京铠博公司自主研發的儲能凝膠産品,在同等性能條件下,成本可降至進口材料的一半。
從業人員講解用于儲能領域的密封膠“北京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是大陸新型儲能技術創新策源地,技術領先優勢顯著。”市經信局副局長毛東軍在大會開幕式上表示,本市将加快新型儲能前沿性技術突破,聚焦優勢領域,進一步完善産業生态,提高産業集聚水準,推動京津冀新型儲能産業關聯規模化發展。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