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抗日戰争中,抓日軍俘虜是很難的。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八路軍115師殲敵一千多,卻一個日軍俘虜都沒捉到。中共俘虜日軍最多一次的戰役,在1944年5月前,是哪一次?
多數人不知道。
它就是1944年3月的車橋戰役。
這次戰役,是由粟裕指揮新四軍1師打成的。
車橋,是江蘇淮安縣城東南20公裡的一個大鎮。1943年春,日僞軍“掃蕩”,國民黨韓德勤部不戰自潰,車橋淪于日軍鐵蹄之下。駐守車橋的日軍是華北派遣軍第65師團山澤大隊的一個中隊,約40餘人,僞軍是淮海省郝鵬舉部的一個團。日僞軍盤踞車橋,加築據點53個,還在城四周築起了長二華裡、寬一華裡、高一丈五的大圍子。敵人口吐狂言:“新四軍若打下車橋,我自退出華中!”
因為車橋位于蘇中(新四軍1師)、蘇北(新四軍3師)、淮南(新四軍2師)、淮北(新四軍4師)交界的戰略機動位置。日僞軍占據車橋,分割我蘇中、蘇北、淮南、淮北根據地。拿下車橋,四塊根據地則可連成一片。于是,粟裕瞄上了車橋。他的戰術是以車橋為中心,吸引周圍的鬼子,來它個攻點打援。
3月4日晚,新四軍乘坐小船秘密抵達車橋。5日淩晨,前線野戰司令部司令葉飛一聲令下,擔任主攻的7團,兵分兩路,泅過寬一丈五,深七、八尺的外壕,秘密接近大圍子,然後,戰士們爬上雲梯,翻過圍牆,開始了攻擊。在爆炸聲中,敵碉堡不是塌頂,就是炸飛。戰士們躍身向前沖。拂曉時刻,敵42座碉堡被炸掉了。
戰鬥持續到下午2時,車橋隻剩下日軍兩個小圍子。葉飛說:“鬼子跑不了。”
在車橋戰鬥打響後,淮安城内的日軍立即增援。蘆家灘是淮安至車橋的必經之路。負責打援的是,新四軍1旅1團和三軍分區特務營、泰州獨立團1營,他們由1旅參謀長兼1團團長廖政國率領。他們埋伏在蘆家灘,隻等敵援軍到來。
由于車橋的電話線已經被民兵剪斷,淮安城内的山澤大佐得知車橋戰役時,已是次日上午。他立即用汽車将淮陰、準安、泗陽、漣水等地的日僞軍集結,驅車趕往車橋。
下午三時,山澤大佐率領第一批七輛卡車,來到了蘆家灘。汽車踩響了新四軍埋下的地雷,“轟轟轟”,日僞軍殘肢斷臂飛上半空,傷亡大半。很快,第二批日軍也趕到了,山澤大佐立即指揮官兵下車,向新四軍發起沖鋒。可他們沖到工事前,連個新四軍的影子也沒有,于是爬上汽車繼續向前,接着又踩響了地雷,日軍又下車,小心翼翼向前走,可仍沒見到新四軍。
山澤大佐又率領汽車隊火速向車橋飛馳,可是車隊又遇上了地雷,“轟隆隆、轟隆隆”,車輪飛上了天,卡車上的日軍死的死,傷的傷。後面卡車上的日軍正要撤退,這時,廖政國指揮兩側山上新四軍開了火。
雙方激戰起來。
戰鬥一直持續到3月6日拂曉。蘆家灘的日軍被全殲。山澤大佐腹部受傷,頭發都燒焦了,當了俘虜。他被俘後,躺在擔架上又氣又急,疼痛難忍,一陣聲嘶力竭的狂叫後便斷了氣。
這時車橋的戰鬥也早已經結束。這一次戰役,新四軍共殲滅日軍460名、俘虜24名,殲滅僞軍800餘名。
第二天,新四軍軍長陳毅從延安發來的賀電。随後,八路軍總部以彭德懷副總司令的名義宣布:
“車橋戰役,在抗戰史上,是1944年以前我軍在一次戰役中俘日軍最多的一次。”
當車橋戰役獲大捷後,新四軍軍部裡,饒漱石卻正在生悶氣,在屋裡踱來踱去,口中不停說道:“粟裕太目中無人,無組織無紀律,擅自作主,太不像話。"
原來,粟裕在研究、發動車橋大戰前,沒向軍部請示報告,饒淋石一直蒙在鼓裡。直到勝利時,粟裕才向他發來告捷電報。
饒漱石手持電報,氣呼呼地說:“粟裕發動車橋大戰,過早地暴露我軍力量,刺激敵人,将會招緻敵人的反撲。粟裕要負一切責任!”他憤然發電給粟裕,嚴厲指責粟裕“無組織無紀律”,
“要作出深刻書面檢查”。
粟裕接到電報,雙眉微微一皺,随之坦然一笑。他将電報遞給葉飛等人傳閱,說:“乖乖,好大的火氣,幸虧事前沒彙報,要不然,這一仗是别想打了!”
葉飛等人聽罷,相視一笑,都佩服粟裕料事如神。
原來,發動車橋戰役前,當衆人讨論要不要向饒漱石請示時,栗裕說:“饒決不會同意,将在外軍命有所不受!為了打好這一仗,我們就來個先斬後奏吧!”
然而,車橋戰役獲得了中央的贊同,全國贊聲不絕,各地賀電紛飛,饒漱石的指責自然煙消雲散了,粟裕的檢讨也不了了之。
這一次車橋戰役,新四軍罕見地抓了24名日軍俘虜,創造了一個記錄。後來,日本東京大學營不得不沮喪地承認:“車橋戰役,标志着新四軍反攻的開始,日軍從此向下坡滑行。”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曆史》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