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熊出沒如何“順流而上”

作者:中國經營報

張靖超本報記者張靖超采寫

編者按/ 不知不覺間,《熊出沒:逆轉時空》的票房已達到19.84億元,距離20億元大關僅剩一步之遙。

如果将時間撥回到2012年,“熊出沒”系列在今日取得的成果或許讓人難以預料到。在這一年,電視動畫《熊出沒》首播,主要講述在狗熊嶺相依相伴的熊大、熊二與伐木工光頭強鬥智鬥勇的故事,動畫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北京廣播電視台卡酷少兒頻道等播出後,大受歡迎,很快風靡全國。

同期,還有“喜羊羊與灰太狼”“豬豬俠”等國産動畫IP相繼推出,不過,彼時它們與“熊出沒”一道被部分觀衆與業内人士貼上了“低幼向”的标簽。并且大概在同一時間,這些國産動畫背後的公司選擇将這些IP進行改編、搬上大銀幕。但如今,這些國産動畫IP中,僅有“熊出沒”還保持着每年上映一部院線電影的節奏。同時,多個第三方資料機構給出的資料顯示,在閱聽人層面,“熊出沒”實作了從“低幼”向成人觀衆的突破。

在與真人電影的競争中,“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也沒有掉隊,其曆年的票房整體呈現為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17年,“熊出沒”系列綁定正在崛起的春節檔後,增長态勢越發明顯。

從最初“低幼”的刻闆印象,到如今在競争殘酷的2024年春節檔中能夠與張藝謀導演的《第二十條》“掰手腕”,“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這一國産原創IP沒有“孫悟空”“哪吒”等神仙妖魔的鬥法助力,卻能夠從美國、日本等動畫電影強國的圍堵中殺出重圍,其發展曆史無疑值得中國動畫、電影乃至整個文化産業進行研究。

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影視行業的從業者、分析師。在他們看來,“熊出沒”系列動畫之是以能夠取得成功,一方面在于背後的華強方特(深圳)動漫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特動漫”)及其母公司華強方特(834793.NQ)捕捉到并順應了行業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則在于該系列動畫在過去十多年内的穩定産出,以及在内容與技術層面的持續進步。

1.天時:押注春節檔

精準時機把控

如今,“熊出沒”已被諸多業内分析人士視作衡量春節檔的一個标尺,不過“熊出沒”在與春節檔深度綁定之前,也曾在其他管道、其他時間段推出影片。

在2013年與2014年,方特動漫分别制作了《熊出沒之過年》與《熊出沒之年貨》兩部大電影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時間均在這兩年的春節前夕。

同時,在2014年1月17日,該系列的第一部院線電影《熊出沒之奪寶熊兵》上映,并最終斬獲2.47億元的票房和8.0的豆瓣評分,從此至今,“熊出沒”保持着每年上映一部院線電影的節奏。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2013年,《西遊·降魔篇》在大年初一上映,并一舉拿下12.47億元的票房,成為當年的中國内地年度票房冠軍,這開始讓電影行業認識到春節假期成為電影熱門檔期的潛力。2014年的大年初一,《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上映,憑借10.44億元的票房成為2014年國産電影年度票房冠軍,春節檔自此成為一個單獨的電影檔期,其商業價值自此被行業重視起來。

在2015年和2016年,“熊出沒”系列推出了兩部院線電影,不過上映時間依然都選擇在春節檔前夕。

2017年,對于“熊出沒”系列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該系列第四部院線電影《熊出沒:奇幻空間》定檔大年初一,開始與春節檔綁定,此後該系列電影均定檔每年大年初一。最終,《熊出沒:奇幻空間》票房突破5億元的關卡.到了2019年,該系列電影的票房還呈現出每年增長約1億元的态勢。

在經曆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後,從2023年開始,“熊出沒”系列電影票房也恢複增長,在這一年,其票房首次突破10億元,達到14.95億元。今年,《熊出沒:逆轉時空》則向20億元票房大關發起了沖擊。

其實,也就是在“熊出沒”系列在電影市場實作突破的2017年之後,春節檔在電影市場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首先,在2016年,春節檔總票房同比增長近70%,站上30億元大關,日均票房超過4億元;到2018年,春節檔市場再次實作近70%的同比增長,日均票房上升至10億元左右;到2024年,春節檔總票房重新整理曆史紀錄,超過80億元。

其次,在春節檔票房占中國内地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的比例方面,2016—2017年,已提升至6%以上;2018—2023年(除2020年),又進一步上升至10%左右。

此外,在2014年之前,賀歲檔的時間被定義為當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初的電影檔期,橫跨聖誕、元旦、春節、元宵等多個節日。直至2014年,春節檔徹底形成,并與前一年的賀歲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競争關系。對于大體量、高投資影片的上映時間,一些電影出品投資方會在當年賀歲檔與來年春節檔之間作出選擇,而春節檔也開始瓜分賀歲檔的蛋糕,并在2018年票房達到57.7億元,超過了2017年賀歲檔56億元的總票房。自此,春節檔在與賀歲檔的檔期競争中開始領先。

“春節檔的特點是,票房主要來自下沉市場,家庭觀影多、異地購票多。”燈塔研究院資料分析師陳晉說,“從過十去年春節檔的發展曆史來看,觀影人群流出的城市大多是一二線城市,流入城市則主要是三四線城市。2019—2023年的春節檔,四線城市的票房占比已從24.5%提升至27.2%,特别是2023年春節檔,三線城市和四線城市的合計票房占比首次超過50%,正式超過一二線城市。”

陳晉還告訴記者,“熊出沒”系列電影的觀影人群畫像與春節檔特點高度相似,大部分觀衆來自下沉市場且為家庭觀影,“可以說,‘熊出沒’系列電影的曆史與春節檔的崛起發展高度重合。”

“其實在過去十年裡,國内電影市場的一大趨勢就是檔期劃分更精細,好的電影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也需要選對檔期。看看過去十年的年度票房冠軍,基本是在熱門檔期上映的。”從事電影制片的金妍說,“如今被稱為全年三大黃金檔期中的春節檔、國慶檔,都是在過去十年裡形成的。”

于是,在搭上了春節檔的“順豐車”後,“熊出沒”也順應了中國電影市場在過去十餘年的發展趨勢,最終享受到了春節檔的增長紅利。

2.地利:中國動畫複興

獨特的差異化優勢

在“熊出沒”系列電影上映之前,國産動畫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僅1億元出頭,相比于當時已經有《人在囧途之泰囧》《西遊·降魔篇》等爆火的喜劇片類型,國産動畫電影在當時并不被業内看好。

第三方研究機構藝恩此前釋出的《動畫電影類型研究》(以下簡稱《研究》)将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1995年之前,在該階段,國産動畫電影取得了輝煌成就,傳承了民族化創作風格,誕生了《哪吒鬧海》《大鬧天宮》等優秀作品;第二階段是1995—2008年,随着美國好萊塢、日本動畫傳入中國,國産動畫人才流失,行業進入低谷期;第三階段是2009-2014年,基于大IP的國産動畫陸續被搬上大銀幕,國産動畫取得階段性成就,如“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便是這一階段國産動畫的代表作。

不過,《研究》也指出,在第三階段,國産動畫電影也被诟病“低幼”“劣質”。

“那時候,一方面是在劇情内容上,國産動畫定位的觀衆主要還是青少年、兒童,而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是能夠常看常新,甚至可以跨越年齡、地域、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另一方面是在技術上相對落後。”金妍說。

《研究》認為,2015—2018年與2018年至今為國産動畫發展的第四和第五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随着《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成功,分别将國産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闆向上突破至10億元、50億元,增強了觀衆對國産動畫的信心,帶動了國産動畫投資拍攝的熱潮。這也意味着,國産動畫在技術與内容層面實作了突破。

也是在第四與第五階段,“熊出沒”系列電影票房分别突破了5億元與10億元的關卡。可以說,“熊出沒”系列電影的十年,恰巧也是國産動畫電影複興、崛起的階段。

記者了解到,在2017年,方特動漫形成了團隊并行運作方式,即兩到三個團隊同時創作,涵蓋創作前期所需的策劃中心、編劇中心、美術中心、台本中心以及後期所需的配音部、音頻部、視訊部。方特動漫已經建立了一條完整的動漫制作産業鍊。

此外,方特動漫保證每部作品擁有兩年半到三年的創作周期,以滿足觀衆逐漸提升的審美趣味。在此基礎上,團隊化的創作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保證作品品質在優良線以上。

除了正常的國内票房收入之外,“熊出沒”系列電影收益開始多元化,包括新媒體播映、衍生品售賣及IP授權等收益。

“換句話說,就是‘熊出沒’系列逐漸建立起了一套影視工業化的流程體系。而工業化是過去十餘年裡,中國影視行業取得的最大進步之一。”金妍說,“在工業化的基礎上,一是能夠保證影片産出的速度與品質,未必每部都是爆款,但能夠保證一定比例的作品是在及格線之上,可以滿足大部分觀衆的觀影娛樂需求;二是在投資回報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

貓眼專業版顯示,自2017年開始,方特動漫便一直是“熊出沒”系列電影的主要出品方。同時,華強方特的曆年财報也顯示,在2017-2019年,方特動漫的營收與淨利潤均處于雙雙增長的态勢。而在受疫情嚴重的影響的2020-2022年(華強方特未披露2020年年報),其2021年和2022年的營收分别為3.01億元、3.21億元,對應年度的淨利潤分别為1.99億元、2.21億元,淨利潤率均達到60%左右。

“我個人認為,‘熊出沒’系列能持續進步的一個原因是技術的進步。如果看過這十年來的‘熊出沒’系列電影就可以發現,畫質、模型都有顯著的提升。”金妍表示,“這或許與‘熊出沒’系列從最開始就采用3D動畫的方式有關。3D動畫的一大優勢就是模型可以多次重複利用,随着技術進步,模型還會随之疊代、更新,能夠有效降低成本,而且3D動畫與遊戲畫面的共通性較強,遊戲行業的一部分人才可以流向3D動畫制作。相比之下,同時期的其他國産動畫IP,有的采用的還是2D,這種動畫就非常依賴畫師的繪制,且成本下降空間較小,對技術進步的敏感性相對3D要弱一些。”

在技術層面,記者注意到,華強方特自2016年起,研發投入一直在2億元左右,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基本在3%-6%的區間内,除了2021年與2022年加入了對于高科技大型主題裝置的研發,創意設計、數字動漫、特種電影是每年都會投入的領域。

在技術層面的投入,也讓“熊出沒”系列的畫面呈現持續更新。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熊出沒·逆轉時空》是系列電影中特效制作量和制作難度最大的一部,全片200多個場景,70%的鏡頭涉及特效1300多個,涵蓋1800多個特效量。其中,僅熊大、熊二化身小小熊的鏡頭特效高達30多層,為了實作最後爆破粒子組成的煙霧效果,使用特效粒子量近2億個,單粒子緩存的加載時間就用時2個小時。

3.人和:陪伴成長

使用者體驗至上

與“熊出沒”幾乎在同時期誕生的,還有“喜羊羊與灰太狼”“豬豬俠”等國産動畫IP,這也是常常被業内外分析人士拿來與“熊出沒”做比較的競品。不過,目前能夠在電影市場、主題公園、衍生品等方面破圈的,僅有“熊出沒”。

對此,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熊出沒”能夠突圍的原因在于其穩定性,這種穩定性首先便是内容更新的頻率穩定,除了電視動畫,在院線方面能夠保證每年一部的産出,并且每部電影的主題内容緊扣時下的社會熱點,例如2018年适逢中國航天大年,《熊出沒·重返地球》對應地球災害頻發、極端天氣問題,推廣了地球大環保理念。貼合科技領域人工智能的熱潮,2023年,《熊出沒·伴我“熊芯”》也有了光頭強帶熊大和熊二前往振興島參觀機器人研究所的設定。

“這種貼合不同時間熱點的更新,還會起到陪伴觀衆成長的作用。這種接地氣的内容政策還會帶來穩定的觀衆。”張毅說。

“從過去五部‘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的購票畫像可以看到,25—29歲的觀衆在減少,青少年觀衆以及35歲以上的觀衆卻在增加。同時,這個系列的電影,結伴觀影的比例應該在八成以上,這與春節檔的特點高度相關。可以說,‘熊出沒’見證了觀衆的成長,他們當中有一部分已經從幼稚園、國小邁入了中學乃至大學的校園,一部分甚至從校園走入職場。”陳晉說,“‘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的核心閱聽人是親子群體,該系列從2014年最初創作時,便聚焦于合家歡。我們觀察到,很多年輕人也會去觀影和讨論。伴随觀衆的成長和大衆對春節檔動畫影片的接受度提高,‘熊出沒’系列電影中加入了更多适合成年觀衆群體的主題與元素,将閱聽人群體延展至全年齡層。”

“熊出沒”系列出品人尚琳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坦言,觀衆看“熊出沒”系列電影,本質上是看人物成長的弧線。

相比之下,“喜羊羊與灰太狼”曾在2009-2015年期間,每年産出一部與生肖結合的動畫院線電影,此後的七年,“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出現了長達六年的“空窗期”,直至2022年,才推出了《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

而“豬豬俠”在過去十餘年裡,雖然也有多部動畫電影上映,不過檔期大多選在暑期檔。“與暑期檔相比,春節檔更強調合家歡,家庭觀影的特點更加突出。對比2019年與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的資料可以發現,25歲以下的年輕觀衆占比有明顯下降,但32歲以上觀衆的占比在增加,其中很多人在過去幾年裡完成了從未婚青年到孩子家長的身份轉變,是以家庭觀影需求或将成為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動力。”陳晉說,“作為對比,北美是全球最大、最成熟的電影市場,觀衆多為家庭,或許這也是中國電影市場在走向更成熟的過程中會出現的趨勢。”

此外,金妍認為,“熊出沒”的穩定性還展現在主創團隊和出品方的穩定上。

記者注意到,《熊出沒·逆轉時空》導演林彙達此前執導過《熊出沒·變形記》《熊出沒·原始時代》《熊出沒·重返地球》,對該系列的風格十分熟悉。同時,為光頭強、熊大和熊二配音的譚笑、張秉君、張偉更是連續獻聲十年。此外,在“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曆年的導演名單中,除林彙達外,丁亮、林永長、邵和麟等人的名字也多次出現。

作為對比,“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動畫IP在2011年與2013年兩次易主,主創團隊相較之下出現了多次變化。

“‘熊出沒’的主創團隊中,華強方特的老員工占很大的比例,他們熟悉公司的戰略目标和具體産品的特點,是以每部影片的内容背景與主題可能都在變,但在大方向上可以保持IP原有的核心。”金妍說。

觀察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

“熊出沒”作為華強方特旗下的一款IP,二者是無法徹底剝離開來單獨研究的。

而翻看華強方特的研報,人們可以看到多家券商、市場調研機構都把該公司與迪士尼進行了對比。

華強方特在2007年開出了自己的首家主題樂園——蕪湖方特歡樂世界。後來一手打造出多部“熊出沒”系列電影的丁亮,當時正是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的内容策劃及總導演。2008年,華強方特正式成立華強數字動漫公司,專門從事影視動漫IP的研究和開發。在“熊出沒”這一爆款IP的加持下,方特樂園的建設也不斷加速,不僅在裝飾和遊玩項目中植入各種“熊出沒”元素,還開設了系列主題巡演和熊出沒酒店。

從迪士尼的發展曆史來看,早期的動畫産品亦是完成了從孩童到成年觀衆的年齡破圈,内容的成功奠定了發展的基礎;上世紀60年代後,崛起的主題公園與衍生商品銷售,也是圍繞前期内容IP建設、開發的。

不過,内容産品的受歡迎與否有着較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曾經坐擁米老鼠、唐老鴨等IP的迪士尼亦是如此。迪士尼在上世紀80年代,随着華特·迪士尼與羅伊·迪士尼兩大創始人的離世,其發展有所停滞。而後,當迪士尼再次崛起時,選擇的多是對外收購的做法。迪士尼如今的有線電視網絡、娛樂業務旗下的多個工作室均是收購而來。這些收購來的業務也支撐起了迪士尼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發展。這也意味着,迪士尼原有的内容工作室,在過去三十多年裡推出的内容,市場表現并不出色。

華強方特方面,目前可稱得上爆款的IP也僅有“熊出沒”,并且随着觀衆逐漸長大,還會面臨觀衆流失、新鮮度不再等風險。盡管公司也在培育《俑之城》《生肖傳奇》,并引進《小虎神探隊》《Ladybug》等IP,但還沒找到能接棒“熊出沒”、撐起業績的第二增長曲線。

按照每部“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都在尋求貼合社會熱點的政策來看,這不僅要求主創團隊在保持一如既往的輸出穩定性,還需要持續加深與觀衆的共情、對社會發展變遷的觀察與了解能力。正如尚琳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的:“未來的制作難度,将一部比一部大。”

在過去十年,華強方特憑借清晰的市場定位、自身技術實力的提升、準确的時機把握,成為中國動畫在複興、崛起路上的一塊招牌。如果說,以迪士尼為參照樣本,能夠對“熊出沒”、華強方特産生怎樣的啟示?除了老生常談的保持内容的創作活力、擴大IP庫之外,提升技術實力、更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來為業務發展服務,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