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論丨新質生産力驅動下的勞動用工趨勢展望

作者:勞動報
理論丨新質生産力驅動下的勞動用工趨勢展望

新質生産力是由技術革命的重點突破不斷推動而形成的,随着科學的不斷進步,以技術為中介,科學知識轉化為技術發明進而促進生産工具的不斷革新,勞動者通過學習增加科學知識、提高勞動技能。技術勞動的增加使參與價值創造的勞動外延被拓展,以前不存在或不曾出現的勞動開始成為創造價值的勞動,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參與到價值創造的勞動之中,勞動用工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推動就業結構變革

促進工作崗位多元化發展

宏觀經濟層面上,新質生産力的崛起對勞動生産率、産業結構和技術革新産生了深遠影響,進而作用于就業部門的規模,推動就業市場的深刻變革。就業市場的載體正在發生顯著變化,就業形态不斷調整,勞動要求更是日益提升,這些因素共同導緻崗位類型和需求結構的深刻變化。

大量傳統的工作崗位正在被機器和軟體所取代,而新的工作崗位也在不斷湧現出來。新質生産力促進新興産業和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建構了覆寫廣泛、開放協同的數字生态,催生大量新興就業崗位,為勞動者提供更廣闊的就業機會。以晶片産業為例,其迅猛發展帶動大量高技術人才進入晶片設計、晶片代工、晶片封裝等領域,為這些領域注入新活力。同時,技術進步更新了傳統工作崗位,如制造業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軟硬體開發、技術架構、實施運維等技術密集型崗位的需求正在增長,使得用工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好的職業選擇。

引發勞動關系實質變革

推動用工關系靈活化發展

新質生産力的蓬勃興起,催生衆多采取平台組織模式的數字化企業,依托高效的資料采集傳輸系統、先進的算力以及功能強大的資料處理算法所支援的數字平台,實作了跨時空、跨國界、跨部門的社會生産、配置設定、交換與消費活動的內建。這種模式下的工作任務變得可量化、可拆解、可發包,企業将創意設計、網絡營銷、文案策劃等工作分解為碎片化的任務,并通過網絡平台面向社會發包。平台負責為這些任務比對合适的勞動者,勞動者通過平台完成來自企業的勞動任務并擷取報酬。這種新型工作模式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進遠端就業、靈活就業等新型就業形态的興起,打破了傳統工作固定場所、固定工時的限制。

随着新型生産關系的出現,勞動用工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除了傳統的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固定勞動關系的标準就業形态外,還産生了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網簽加盟”“合作合營”“利益分成”等新型模式,包括勞務派遣、外包、衆包、兼職、平台用工、自雇、退休返聘等多種形式,使得勞動關系、勞動時間和管理方式更加靈活和彈性,企業和勞動者能夠更好地适應市場變化,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未來,随着科技進步和市場變化,靈活用工将成為更加普遍和重要的就業形态,為勞動者和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提升工作效率

推動勞動方式智能化轉變

新質生産力的崛起帶來資訊化手段的革新,極大提升勞動和服務的精準性,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流程和環節,進而顯著提高工作效率。與人深度互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發揮了令人矚目的作用。例如,“閱片機器人”能夠獨立完成醫學影像的初步篩查,精準标注出患者片子中的病竈,并對疾病進行量化剖析,最終生成判别報告。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大幅提升醫療工作的效率,也減輕醫療工作者的負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種人工智能技術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擁有初級技能的醫療工作者,但它并不會完全替代主刀醫生等進階醫療人才,相反,它能夠輔助主刀醫生更高效地完成複雜工作任務。

數字技術和智能機器已經成為現代生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能機器基于人腦的想象力和抽象力,模拟并試圖再造強大的“人腦”,使機器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這種發展趨勢導緻“機器換人”現象,勞工在生産過程中的角色逐漸從主要當事者轉變為輔助者,站在生産過程的旁邊進行監督和管理。未來,勞動輸出将以腦力勞動為主,标準化、流水線式的體力勞動将更多地由智能化機器來承擔。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智能化辦公、自動化生産等将成為新的趨勢,改變現有工作方式。

重塑職業技能需求

促進數字化技能發展

平台組織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勞動者與具體崗位的分離,工作更為子產品化,工作任務基于一個“技能集”,“技能集”中彙聚大量單一技能。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更加注重數字化技能,如資料分析、人工智能和程式設計等。同時,也涉及到多個學科和領域的交叉融合,個人需要不斷提升溝通能力、團隊協作和問題解決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等綜合素養,以便将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整合和創新。

新質生産力影響下,“資料”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這意味着大量工作以資料為核心展開,對勞動者的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提出更高要求。數字技能的社會重要性和市場需求度正在不斷提升,掌握數字化工具和技能已經成為勞動者在競争中獲得優勢的關鍵。勞動者需要積極學習和提升資料分析和數字化技能,能夠熟練運用資料挖掘、統計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工具,如成為專業的資料分析師、人工智能工程師或網絡安全專家等。勞動者利用這些技能,能夠從海量資料中發現規律和趨勢,為産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援和創新方向,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得視作勞權周刊之觀點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