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定在2026年!廣汽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即将上車

作者:My車轱辘

2024廣汽科技日,廣汽集團再次高調“秀肌肉”。

MLounge祺迹頭等艙、飛行汽車、MBoard2.0祺迹芯智底盤、電磁懸挂等,無一例外都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不過,此次科技日的重頭戲,當屬都明确在2026年正式上車的廣汽全固态電池和無圖純視覺智駕。

都定在2026年!廣汽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即将上車

尤其是全固态電池,由于技術壁壘高,研發難度大,同在趕進度的對手基本上都将大規模量産時間點放在了2028年後。而廣汽集團敢于提前至2026年,同時推出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可見真的有“兩把刷子”。

加快全固态電池量産,廣汽沖擊技術高地

固态電池其實是近期汽車行業最火的話題之一,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展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由于固态電池研發難度大,包括寶馬、大衆、豐田等跨國巨頭在内,目前還沒有一家車企正式量産上車。近期智己汽車因半固态電池被推向輿論場,說明業内外對全固态電池大規模商用有着很高的關注度。

都定在2026年!廣汽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即将上車

那麼,廣汽集團是如何突破技術桎梏的呢?據廣汽集團透露,目前初步打通了全固态電池全流程制造技術,已取得車規級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動力電池量産的關鍵技術突破,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電芯三大核心優勢。

都定在2026年!廣汽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即将上車

其中,廣汽全固态動力電池采用了高面容量固态正極技術與第三代海綿矽負極片技術(新型納米矽複合負極),全固态正極可達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進而實作了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

都定在2026年!廣汽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即将上車

在安全性方面,廣汽全固态動力電池采用了高強緻密複合電解質膜,使電池在200°C熱箱測試中不發生爆炸,重新整理了高比能電池安全新高度。此外,該電池在針刺、裁切、零下78°C幹冰環境、90°C高溫熱水浸泡等極端條件下測試均保持性能穩定,在穿釘、裁切等機械濫用條件下不發生熱失控,顯著提升了汽車的安全性。

在電芯容量方面,廣汽全固态動力電池實作了大尺寸多層堆疊全固态電芯的制造,其容量高達30Ah,遠超目前行業最高水準(10Ah-15Ah)。

不過,豐田也宣布将在2027-2028年投放配備全固态電池的純電動汽車,并且其固态電池可實作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裡。加上寶馬、大衆也計劃在近兩年量産全固态電池,廣汽集團也将面臨更激烈的全固态電池競争。

都定在2026年!廣汽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即将上車

可以預見的是,超1000公裡續航,将于2026年裝車搭載于昊鉑車型的全固态動力電池一旦量産,無疑會對廣汽集團旗下車型的競争力有着明顯的提升作用。令廣汽集團站在電動化轉型的技術高地。

智能駕駛,廣汽已經是Next level

衆所周知,目前大多數車企都在依賴雷射雷達、高精地圖來推進智能駕駛,僅有少數者敢于采用純視覺方案。例如特斯拉旗下車型,以及剛剛二次上市的智界S7,采用的是華為視覺智駕HUAWEI ADS 基礎版。

據轱辘哥了解,純視覺方案可以降低造車成本,更好地普及智能駕駛。而無圖純視覺方案,技術難度要求更高。智能駕駛作為電動化時代的必争之地,廣汽集團在科技日重磅釋出的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結合視覺傳感器和行業頂尖的AI算法,像人一樣感覺世界,用更簡潔的硬體系統就能實作覆寫範圍更廣的智能駕駛,可以說是Next level。

都定在2026年!廣汽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即将上車

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在視覺識别上具備三大領先能力,一是極其精準地了解複雜交通道路的能力。二是超強的交通信号燈識别能力。三是在決策和行動方面,通過對動态交通物體的實時跟蹤、意圖識别和軌迹預測,以及資料驅動與專家規則協同的指揮大腦,能夠精準預判其他交通參與者的行為,作出合理、安全、高效的駕駛決策。

其它領先優勢還包括在泊車場景中,最小誤差可以控制到5cm,能夠實作行業最高難度的立體車位、窄車位泊車功能。以及具備持續學習進化的能力,在仿真測試中不斷疊代優化算法,實作自我完善與進化。

都定在2026年!廣汽全固态電池、無圖純視覺智駕即将上車

值得注意的是,廣汽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同時布局了主流的“多傳感融合技術”和前瞻性的“無圖純視覺技術”兩大技術路線,而且廣汽兩條路線都将擺脫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都做到“有導航就能開”。

寫在最後

在這個熱衷于搶流量、打價格戰的時代,技術之于車企的重要性往往會被忽略,本末倒置的現象層出不窮。然而信奉長期主義的車企,卻會始終将技術作為品牌發展的根基。就像廣汽集團,2023年全年自主研發投入近84億元,多年來持續投入,才成就了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有料就要秀出來,廣汽科技日釋出的全固态電池與無圖純視覺智駕,足以引領智電未來!(文/MANG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