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作者:航天器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毛姆曾說:

作家最感興趣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

從心理學角度看,人性是指人類最原始的本性。

在心理學的一個獨立分支,即人性心理學(Psychology of Human Nature),學者們探索人性,企圖掌握人類的心理模式,探究人的心理行為和個性如何成長等問題。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東方還是西方,傑出的文學作品均緻力于探索人性。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日本知名偵探小說作家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提到過,

在這個世界上,最難直視的不是太陽,而是人心。

這句廣為人知的格言源自《論語》,許多人在青少年時期就通過學校教育而熟知這一句。

盡管我們在年少時期就已經對這句話進行了認真學習,但許多人在歲月流逝後仍未能深刻了解其含義。這是因為他們還未能真正了解人性。

當人們誤解自己或不了解自己時,常見的反應是感到憤怒并急忙為自己辯解。然而,一旦你了解了人性,你就不會這樣做。

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稱為自證陷阱(Self certification trap)。

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這樣的人:這些人非常頑固,對自己的看法堅持不渝,即使面對直接的證據表明他們錯誤,他們依然固執己見。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換言之,人的天性就是固守己見,即便有确鑿的證據,他們也不願改變。

是以,一旦了解了這種人性,就無需與那些誤解你的人争辯,因為他們的偏見源于自身,與事實的真相無關。

今天,我們将探讨六種表現出對人性深刻了解的特質,實際上,95%的人對此并不了解。

1. 人的本質是追求利益和避免傷害

人雖然是高等動物,但仍屬于動物範疇。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經提出,

人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而本能則是驅使欲望和沖動的最原始的動力。

是以,在資源豐富時,人們可能會互相寬容,考慮他人。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但一旦資源稀缺,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人的基本生存本能就會被激發。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為了實作目的不惜采取任何手段。

便是這種情形的表現。

在曆史上的饑荒時期,人們甚至會為了生存而采取極端行為,如易子而食。這些都是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的例證。

2. 人具有從衆心理

在中國文化中,從衆心理被形容為随波逐流。

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曾提出,人的基本需求包括愛與歸屬感。

這意味着,人們天生希望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系,并成為某個群體的一部分。這是每個人内心深處的需求。

是以,當一個人與群體不合時,他會感到強烈的社會壓力。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部分人往往不能堅持自己的立場,而是傾向于順應潮流。

在全球範圍内,無數人把一生都緻力于尋求與衆不同。

然而,他們未曾意識到,尋求與衆不同本身也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群體。那些渴望獨特性的人,常常會與追求相似目标的人群交往。

例如,許多搖滾樂愛好者常常蔑視流行音樂,但實際上,他們自己也構成了一個雖小衆但确實存在的群體。

3. 自律未必能帶來自由

最近幾年,健身和身體管理已成為許多城市女性的日常。在這一領域中,“自律帶來自由”的觀點逐漸流行。

自律是否意味着在勞累的工作之後,還要強迫疲憊的身體去健身或學習?

或者,在饑餓難耐時依然忍住不吃一口飯?

顯然,自律在本質上是對自我的欲望進行壓制。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但事實并非總是這樣,很少有人意識到抑制欲望本身同樣是一種欲望。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解釋了為什麼一些人越是自律就越感到焦慮。

事實上,較為理想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常言道,急不得,适度保留一些欲望,能使生活更加輕松。

4. 人們總是偏愛聽到好話

曆史上,有如魏征這樣敢于直言的忠臣,也有和珅這樣的油腔滑調的貪官。

魏征雖說真話,但在李世民面前總是小心翼翼,擔心一言不慎就會丢掉性命。

而和珅雖是貪官,卻因為巧妙的甜言蜜語而一直安全無事,直至乾隆帝駕崩才被罷免。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心理學解釋稱,這是因為被尊重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

每個人都希望在社交圈中得到尊重和認可。當有人提出真實卻可能令人不悅聽的意見時,通常不會被接受,甚至會讓當事人惱羞成怒。

5. 人無法完全地感同身受

在心理學領域,了解他人的能力通常被稱為同理心(empathy)。

但我們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無論一個人的同理心有多發達,他都無法完全體驗到另一個人的經曆。

在心理學中存在一個名為“投射效應(Projection effect)”的概念,它描述了一個現象:

個體傾向于将自己的觀點、性格和情感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是以,個體了解他人的能力,不僅取決于其同理心的強度,還受到個人的知識、視野以及對他人的情感深度的影響。然而,許多人并不了解這一點。

在遭受痛苦時,人們常常會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感受,期望得到他們期待中的回應,但最終往往是以失望告終。是以,不應過度依賴他人的同理心。

6. 人際關系的利益本質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指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分析,司馬遷的這番話頗有道理。

世界上的人際關系從本質上講,無非是基于利益的互動。

在父子關系中,很多父母生育子女是為了延續家族或為晚年提供保障。

此外,從孩子降生之日起,許多父母就開始無意識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期望強加給子女,甚至操縱他們的生活。

有的父母還會将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于孩子身上,有時甚至通過道德綁架的方式來實作。

在友誼關系中,基于利益的聯系同樣普遍存在。

懂人性的6大表現,事實證明,有95%的人都不懂!

即使是真摯的朋友關系,雙方也不可避免地會有利益往來。

例如,一個朋友是否能為你提供情感上的支援,與之相處是否讓你感到快樂。

婚姻關系亦是如此,從法律角度來看,婚姻涉及的是權利、義務、責任和财産等方面的利益關系。

即便是深愛彼此的伴侶,也難免在關系中尋求某種利益,無論是情感上的陪伴還是其他形式的支援,歸根結底,每個人都有所尋求。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人性、心理學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