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學者:美以在中東問題上“漸行漸遠”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參考消息網4月12日報道 美國智庫華盛頓海灣阿拉伯國家研究所進階學者侯賽因·伊比什4月5日在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上發表文章《美國和以色列漸行漸遠》。作者表示,由于以色列的領土野心和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發生日益嚴重而直接的沖突,兩國的長期願景和目标在現代史上首次發生沖突。全文摘編如下:

以色列和美國之間出現裂痕。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艾森豪威爾政府迫使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撤軍以來,兩國之間從未出現過如此嚴重或深刻的裂痕。美國總統喬·拜登對以色列本周襲擊導緻“世界中央廚房”7名援助人員遇難表示嚴重不滿。據報道,他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内塔尼亞胡通電話時氣氛緊張。但這些隻是表層裂痕,底下的分歧還要深刻得多。

長期願景發生沖突

華盛頓和特拉維夫不僅在戰術上存在分歧,甚至也不僅僅是在中期規劃上存在分歧。由于以色列的領土野心和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發生日益嚴重而直接的沖突,兩國的長期願景和目标也在現代史上首次發生沖突。

以色列如何以及何時進入拉法是一個短期的戰術争端。從中期看,以色列和拜登政府圍繞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發動攻勢的前景存在戰略分歧。

真主黨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強大的非國家戰鬥力量之一,也是以色列面臨的最嚴重的直接軍事威脅。真主黨估計有15萬枚火箭和飛彈——其中許多都是精确制導,能夠打擊以色列境内的任何目标,很可能會壓制住“鐵穹”反導系統。

從去年10月7日哈馬斯發動襲擊後幾天,以色列戰争内閣中的鷹派成員,尤其是國防部長約亞夫·加蘭特,就一直在敦促對真主黨采取先發制人式打擊。日常的小規模沖突已經造成雙方傷亡,尤其是黎巴嫩方面的傷亡;但真主黨在言行上已經明确表示,眼下不希望與以色列爆發更廣泛的戰争。盡管如此,以色列似乎正在為在春季或初夏對黎巴嫩發動大規模地面攻勢做準備(至少正試圖傳遞這種印象)。

這種入侵可能是一個前奏,引出拜登政府自去年10月7日以來一直努力避免的情況:一場可能把美國和伊朗卷入其中的地區沖突。德黑蘭也不希望這樣。但是,其他一些參與者可能樂于看到戰争擴大到地區,包括伊朗“抵抗軸心”網絡的一些民兵組織,如哈馬斯和伊拉克的一些組織,但不包括真主黨,以及以色列戰争内閣中的一個強有力派别。

以色列鷹派認為,一場擴大的戰争當然會對美國、真主黨和伊朗不利,但可能對以色列有利。按照他們的邏輯,即使不能在加沙取得決定性勝利,黎巴嫩的戰争仍有可能恢複以色列的威懾力,損害伊朗更深的戰略利益,并可能引發一場不斷更新的沖突,進而可能使美國打擊伊朗及其核設施。是以,拜登政府面臨棘手問題:美國有關加沙危機問題的最重要政策目标可能受到挑戰,甚至可能受到其主要地區夥伴的幹擾。

戰略利益存在分歧

華盛頓和特拉維夫之間存在重大的近期和中期分歧,但分歧的真正規模隻在最高層才看得清。美國和以色列對該地區的未來、以色列的身份和邊界以及美國的戰略利益有不同的願景。

美國在中東的幾乎每一個主要目标,都需要一個以美國為首的一體化的強大聯盟,把以色列的軍事能力與沙特的金融、文化和宗教權威結合起來。這就是去年10月7日之前眼看就要達成的以沙關系正常化協定背後的邏輯。加沙戰争促使沙特當機這些談判。但到1月初,沙特進階官員表示有興趣恢複協定,前提是以色列接受巴勒斯坦建國的權利,并幫助建立一個架構使巴勒斯坦得以建國。

美國——實際上是整個國際社會——也斷定,要解決這場持續近百年的沖突,就必須建立一個與以色列并肩的巴勒斯坦國。但以色列卻在反其道行之。不僅内塔尼亞胡,他的整個内閣以及議會的大多數成員拒絕考慮兩國解決方案。

以色列從未正式承認巴勒斯坦的建國權利,也從未開始任何以巴勒斯坦建國為最終目标的程序。相反,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以色列先是緩慢然後迅速走向相反方向——吞并被占領的約旦河西岸大片土地,這将使巴勒斯坦建國幾乎無法實作。這個反和平議程現在是以色列政府的官方立場,不僅僅是利庫德集團和其他右翼政黨的立場。特朗普政府2020年提出“和平繁榮”支援該計劃。按照這個計劃,以色列将吞并包括約旦河谷在内的約旦河西岸30%以上的地區,任何潛在的巴勒斯坦實體都将被一個更大的以色列完全包圍。以色列現任内閣的進階部長們甚至不僅談到吞并加沙,還談到要把巴勒斯坦人趕出加沙。

以色列走到岔路口

美國和以色列對拉法存在戰術分歧,對黎巴嫩存在中期戰略分歧。然而,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雙方的破裂在于對未來的設想。

通過擴張納入大部分被占約旦河西岸的意願,在以色列并未成為一種完全的共識,但支援者不少,2020年的一項民調顯示支援的以色列群眾多達一半,是以任何政府都不大可能采取明确行動反對這一方案。減慢這場災難發生的速度或許是以色列政治能夠創造的最好結果。

以色列已經走到一個岔路口。這個國家可以鞏固與華盛頓的聯系,并通過與沙特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夥伴關系來加強聯系,也可以緻力于非法吞并被占領土,在此過程中驅逐許多巴勒斯坦人,剝奪留下來的巴勒斯坦人的公民身份。如果以色列選擇後一條道路,就會失去結成更廣泛中東聯盟的機會。美國人民也可能如此:右翼福音派教徒和正統派猶太人或許同情這個擴張主義計劃,但包括猶太美國人在内的許多其他美國人認為這不合法且極不公正。他們的疑慮将加強現有共識,即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不妥協,給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是以,美國和以色列之間圍繞拉法的分歧顯而易見,圍繞黎巴嫩的分歧在春季和夏季迫在眉睫,而圍繞吞并領土或巴勒斯坦獨立的沖突從長期角度似乎不可調和:随着分歧的擴大,二者之間的裂痕也愈發深重。美國和以色列都反對伊朗在中東的霸權地位,但是,除非以色列改變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的立場,否則這可能是美國和以色列利益唯一的重合之處。(編譯 趙菲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