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讀《範進中舉》:人人皆笑範進,人人都不如“範進”

作者:南風窗

以前讀《範進中舉》,覺得那個因中舉而在大庭廣衆下發瘋的範進,簡直是可笑至極。

一直認為,為中舉在書海蹉跎半生的“官迷”範進;不務正業,不顧家庭,可恨又可悲。

現在再讀《範進中舉》,覺得範進的狀态十分令人羨慕:

盡管屢考不中但仍能堅持理想,屢敗屢戰;

盡管家裡窮的揭不開鍋,還是能待在家,以考試為名,幾十年不參加勞動;

盡管家境不好,仍能娶到老婆,成家立業。

母慈子孝,夫妻恩愛,有嫌棄但時常接濟自己的嶽父胡屠戶,還有賞識自己學識的恩師周進。

而自己所有的努力,終究是沒有白費,既改變了命運,又光耀了家族。

重讀《範進中舉》:人人皆笑範進,人人都不如“範進”

範進的一生堪稱勵志加魔幻

家庭貧困,屢試不中

重讀《範進中舉》:人人皆笑範進,人人都不如“範進”

範進剛出場的形象:“面黃肌瘦,花白胡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在十二月上旬的廣東,還是寒冷的季節,穿着破爛的麻布直裰,被凍得乞乞嗦嗦。

此刻,年老且貧窮的範進跟其他衣冠楚楚的考生形成鮮明對比。

顯然單從範進的衣着方面看,其家境并不怎麼好。後續文章也證明了這一點:

範進的住宅情況:

家裡住着一間草屋,一廈披子,門外是個茅草棚。正屋是母親住着,妻子住在披房裡。

範進考取秀才功名後,胡屠夫帶着禮物上門賀喜。

讀者從胡屠夫口中,了解到範進的家庭夥食情況:

“親家母也來這裡坐着吃飯。老人家每日小菜飯,想也難過,我女兒也吃些,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

範進的經濟情況:

範進的家庭存款為零,就連參加鄉試的盤費都要向别人借。

等到七月份鄉試,範進去城裡參加科舉考試的日子裡,家裡的兩人已是餓了兩三天。

待到發榜那日,老母親餓得頭昏眼花,隻得将家中還在生蛋且是唯一的老母雞拿去販賣,換幾升米下鍋。

重讀《範進中舉》:人人皆笑範進,人人都不如“範進”

不僅家庭貧窮,範進的科舉考試“戰況”也是不盡人意。

從範進和考官的對話中,得知他已參加過二十餘次的童試。

從二十歲應考到如今五十四歲,臨近花甲之年,連科舉功名等級中最低一級的秀才功名都沒有考到。這一點倒是跟主考官兼恩師——周進同病相憐。

地位卑微,受人欺辱

未中舉前,因為家徒四壁且整日不事勞作,範進的地位是極其卑微的。連自己的嶽父都能随意辱罵他,更何況旁人對其看法。

範進以童試第一名進學回家後,嶽父胡屠夫隻拿了一副豬大腸和一瓶酒來賀喜。

胡屠夫剛進門說的話與其說是賀詞,倒像是一種諷刺和羞辱:

“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窮鬼,曆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什麼德,帶挈你中了相公,我是以帶個酒來賀你。”

“現世寶”、“窮鬼”,這些極具侮辱性的名稱,可見對于範進的輕蔑。

就算是中了秀才的功名,胡屠夫也沒有尊重這位讀書人女婿,告誡他不能在“屠夫行業”的長輩面前裝大。

範進參加鄉試向嶽父借盤纏,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毫不留情地訓斥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鵝肉”;諷刺他“尖嘴猴腮”的模樣也想中起老爺來;讓他稱早收心,尋些銀子來養活老母和老婆 。

待鄉試回來,家裡人已是餓了兩三天,被胡屠夫知道後,把範進“又罵了一頓”。

終于成名,各方巴結

重讀《範進中舉》:人人皆笑範進,人人都不如“範進”

到出榜日那天,範進的地位總算是迎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衆鄰居的态度:

當下衆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

鄰居們主動拿出雞蛋白酒大米等食物,擺好桌椅闆凳,幫範家收拾好一桌酒席來款待報錄人。

安排人跟着發瘋的範進,安慰範母和範妻,商議如何讓範進恢複正常。

胡屠戶的态度:

一個人飛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戶來,後面跟着一個燒湯的二漢,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正來賀喜。

收到女婿中舉的消息,胡屠戶也不在集市買肉了,提着七八斤豬肉,四五千錢,趕忙過來賀喜。

衆人把商議的結果告訴胡屠夫。這讓平日裡對範進趾高氣昂、随意辱罵的胡屠夫很是為難。

在衆人的百般央求下,胡屠夫隻得連喝兩碗酒壯膽,找到正在發瘋的範進,大着膽子打了一下。

胡屠夫看見範進醒來,一口一個“賢婿老爺”。又忙着拍馬屁,跟衆人說範進是“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

範進回家時,胡屠夫看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胡屠夫恭維的模樣和先前那副嘴臉對比,簡直是判若兩人。

縣城鄉紳的态度:

張鄉紳第一時間趕來範家賀喜。先遣管家下帖,後親自坐轎前來拜會範進。

看見範進的住宅破爛不堪,立馬送上白銀五十兩和縣城東門大街一所三進三間的大宅子。

其他人的态度:

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産的,有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圖蔭庇的。

隻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範進就從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地步,到如今“家奴仆、丫鬟都有,錢、米是不消說了”的情況。

真可謂是一步登天。

重讀《範進中舉》:人人皆笑範進,人人都不如“範進”

看到這裡,不得不感歎一句世事無常:

去年的十二月中旬,範進還在考場裡穿着一身破爛的麻布直裰,頭戴一頂破氈帽,餓得面黃肌瘦,凍得乞乞縮縮。

今年十月中旬,範進的娘子胡氏就帶着銀絲䯼髻,穿着天青緞套,官綠的緞裙。

從進學到中舉,隻用一年的時間,範家的家庭情況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果是換你中舉,你會不會發瘋?

人人都覺得自己是範進,可範進有真才實學,深谙官場規則,最後官至山東學政。

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孔乙己,可孔乙己再不濟也是童生,平時以抄書為業,一輩子沒幹過體力活。

其實,大部分人明明就是“駱駝祥子”,一個為了生活而勞苦奔波的打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