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哈佛大學耗時80年,調查700多人後得知:長壽的重點并非身體強健

作者:小溪讀世界

為了達成這個宏偉目标,研究人員精心挑選了724名出身背景迥然的年輕人,作為這項漫長研究的追蹤對象。其中包括268名就讀于哈佛的19歲學生,他們個個貧瘠日薄,大多來自富人家庭,年富力強、前程似錦。

而另外456名則是來自波士頓貧民區的11至16歲青少年,他們自幼就飽經憂患,在艱苦環境中打拼求存。

哈佛大學耗時80年,調查700多人後得知:長壽的重點并非身體強健

歲月飛逝,火箭般地飛快。當我們重新追溯那段峥嵘歲月時,會發現這些當年稚嫩的少年們如今早已行走在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上。

有的成功擺脫了階層桎梏,融入上流社會;有的遇到了知心夫妻,組建了溫馨美滿的家庭;也有一些人因為違法亂紀而堕落,帶着遺憾提早結束了生命。

不同的人生軌迹,決定了他們扮演着不同的社會角色。有些人成為了勞工、服務員等底層勞動者,有些人則憑借過人的智力成就了醫生、律師等體面職業。

無論身份地位如何,他們仍是研究的重要追蹤對象,為長壽之謎帶來了寶貴的資料資料。

80載堅持終獲果

哈佛大學耗時80年,調查700多人後得知:長壽的重點并非身體強健

歲月如白駒過隙,一晃便是80年過去了。

作為一個性格内向腼腆的人,羅伯特對這一研究結果備感親切。多年來,他時常感歎自己的朋友們交際能力遠非自己所及,而如今科學家們終于有了确鑿的資料解釋了這種差異。

羅伯特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曆,内心五味雜陳。他從小就很少主動結交新朋友,大多時候是别人主動與他搭讪。而那些活躍外向的孩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社群,總是擁有大批的玩伴。

羅伯特腼腆地笑了笑,似乎對自己的性格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多年的研究工作終于有了圓滿的結果,這讓他感到無比欣慰。

哈佛大學耗時80年,調查700多人後得知:長壽的重點并非身體強健

人際網影響壽命長度

通過這項卓有成效的長期追蹤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相比那些性情内向、不喜社交的人,那些熱愛交際、建立穩定親密關系的人,在步入中老年期後,他們的大腦和身體機能會保持相對年輕和活力,顯著拖延了衰老的程序。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原因就在于,融洽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人體内啡肽的分泌,進而減輕我們所面臨的痛苦體驗和壓力感。

久而久之,這種心情愉悅的狀态,會讓人更容易享受生活的美好,患病風險也會大大降低,免疫力也将随之增強。

哈佛大學耗時80年,調查700多人後得知:長壽的重點并非身體強健

這讓我想起了堅持到今天的世界最高齡紀錄保持者——印度尼西亞村民姆巴·戈多。盡管出生于一個貧窮家庭,但她與家人親朋的關系一向非常親密融洽。

或許正是這份人際網的支撐,讓她才能夠在農村樸素的環境下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最終高齡達到146歲。

除了家庭親朋外,友誼和社會關系網對健康壽命同樣有着重要影響。著名心理學家傑爾·厄卡夫和維利·伍德曾共同提出"關系金字塔"理論,詳細闡釋了高品質人際關系發展的曆程。

它主要包括四個階段:認知定向、情感探尋、感情交流以及穩定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需要不斷認識自我和他人,也要學會自我暴露,來拓展親密關系的程度。

哈佛大學耗時80年,調查700多人後得知:長壽的重點并非身體強健

社交隔絕易加速衰老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社交隔絕的狀态,孤僻獨來獨往,那就很容易加速衰老的程序。哈佛大學研究團隊在長期觀察中發現,那些天生内向孤僻的年輕人,在步入中年乃至老年後,往往會比同齡人提前出現大腦和身體機能的明顯衰退。

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擁有豐富社交生活的長者,比孤獨的老人患上癡呆症的風險要低得多。另有一項研究表明,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人,死于各種原因的幾率比正常人高出70%。

我不禁感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就像是生命之樹的根系一般,豐富而深厚的網絡,才能使枝葉常青、碩果累累。

哈佛大學耗時80年,調查700多人後得知:長壽的重點并非身體強健

一個人若是完全與這張網隔絕開來,就很難幸免于萎縮凋零的命運。

幸福是延年良藥

首先,常懷幸福之心必将增強人的生活品質。一個樂觀向上、對生活充滿期待的人,就很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進而樹立正面積極的人生态度和情緒體驗,保持陽光心态。

就拿我自己來說,每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隻要想到家人朋友的關愛與支援,内心就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與力量,負面情緒煙消雲散。

哈佛大學耗時80年,調查700多人後得知:長壽的重點并非身體強健

我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與生活在打蘭灣的一位130歲高齡老人親身交談過。

當時,老人略帶滄桑的眼神中透露着甯靜與快樂。

他告訴我,自己雖然一生都過着貧困樸素的生活,但是靠着樂觀豁達的心态和與家人朋友的融洽關系,他感受到了人生的圓滿與幸福,這才是長壽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