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用說,法軍最丢臉。
清軍兩場戰役是失敗了,但是沒投降啊!法軍軍官吉拉德在《法蘭西和中國》中這樣描述:“八裡橋戰役中,中國軍隊以罕見的勇氣與聯軍正面交鋒…他們向前呐喊,勇敢沖鋒,…甯可不退一步,勇敢堅持,全部當場死亡。”保爾·瓦蘭在《徵華記》寫道:“…鞑靼人在戰鬥的最後階段表現得尤為出色,他們中沒有一個後退,全都以身殉職”。
是以清軍敗不可恥,你法軍歐洲陸軍第一40多天投降……
還是老話,打不打是态度問題,赢不赢是技戰術問題,就清軍和對手的武器代差,輸了不丢臉。你法國咱就不要提了,好歹牛逼吹的哄哄,都不知道投降的時候,路易和拿皇有沒有氣死。
有點我們必須給清軍點贊,無論是鴉片戰争還是第二次鴉片戰争,清軍官員全部戰死, 虎門之戰,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自刎身亡。
添加圖檔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1841年9月,第二次定海之戰,鎮海鎮總兵葛雲飛、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戰鬥中陣亡。
1841年10月,沙蟹嶺戰鬥,狼山鎮總兵謝朝恩陣亡,兩江總督裕謙投水自盡。
1842年3月,浙東之戰,遊擊黃泰,守備魏啟明,把總顧得靜,外委(額外低級武官)王保元、蔣維述、阿木穰、朱貴、哈克裡、索文茂等血戰陣亡。
1842年4月,吳淞之戰,江南提督陳化成、守備韋印福等陣亡。
1842年5月,乍浦之戰,副都統長喜身負重傷,不治而亡。
1842年7月,鎮江之戰,都統海齡投火自殺身亡。
1860年8月,大沽炮台,直隸提督樂善,率衆抗擊,最終支撐不住,用腰刀自盡,壯烈殉國。
法軍翻譯官德裡松寫道:“有一些人在我們攻占炮台前沒來得及跑,他們聚集在一個角落裡,一動不動地站着,他們把武器都扔了出來堆成一堆。天呀!這又是什麼樣的武器呢?有一些是火繩槍,樣子古怪,使用很不友善,沒有殺傷力。還有一些是弓、标槍和環刀,我們經常問自己,用這樣的武器,他們又為何能給我們帶來這麼大的危害呢?對我們來說,緻命的不是他們的武器,而是他們的精神。”
在滿清軍隊身上我們看到了軍人的血氣和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