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幼儀“發國難财”,後“移民國外”,就沖這兩點她遠不如林徽因

作者:Zhangkun旅志

前言

人們總會在下意識裡同情在感情中受傷的人,比如民國時期的張幼儀。

對于張幼儀,大多數了解的還是她被徐志摩抛棄的事情,但要筆者來說,張幼儀一點都不可憐,一個心中沒有家國情懷、在戰争時期發國難财的企業家,怎麼都不應該得到大衆的同情。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追風者》大姐的曆史原型,發國難财1150億人民币,還能安享晚年》裡介紹過,《追風者》裡大姐的原型是宋霭齡,她也是在抗日戰争時期,隻顧自己的腰包,卻不顧國家和百姓的死活的人。

按照某種方面來說,張幼儀和宋霭齡是一樣的人。

張幼儀“發國難财”,後“移民國外”,就沖這兩點她遠不如林徽因

包辦婚姻,丈夫不喜

1900年,張幼儀出生于江蘇寶山,她的祖父做過清朝的知縣,父親張潤之沒有入仕,是個商人。

張潤之有八子四女,張幼儀排行第八。她的兄弟姐妹們都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

比如大哥張嘉保是上海棉花油廠的老闆,是一個著名的實業家;

二哥張嘉森是民主社會黨的領袖,還是著名的法學大家;

四哥張嘉璈被稱為“中國現代銀行之父”;

八弟張嘉鑄畢業于哈佛大學,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之一,與徐志摩私交甚好。

當時,張家和徐家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家庭,強強聯手的婚姻在現當代也屢見不鮮,于是15歲的張幼儀在父母的包辦下嫁給了18歲的徐志摩。

張幼儀“發國難财”,後“移民國外”,就沖這兩點她遠不如林徽因

徐志摩是個詩人,他喜歡的是興趣愛好相似、靈魂契合的異性,比如林徽因,是以在徐志摩看來,張幼儀不懂詩詞歌賦、不會和他談古論今,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土包子。

在這段婚姻中,徐志摩萬分不喜張幼儀,張幼儀則怎麼都讨不了丈夫的歡心,兩人就這樣一直處于不冷不熱中。

但二人還是在結婚三年後,有了長子徐積锴。

不久,徐志摩抛下妻子,遠赴美國學習,十個月後獲得了學士學位。

在美國呆了兩年後,徐志摩又遠赴英國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讀書,在這裡,徐志摩遇到了他一生求而不得的心儀之人,林徽因。

徐志摩忘記了他已為人夫、早為人父,對林徽因展開了瘋狂的追求,林徽因雖然也對徐志摩的才華動心,但她是個理智的人,不願意破壞他人的家庭,于是沒多久就跟着父親林長民回國了。

張幼儀“發國難财”,後“移民國外”,就沖這兩點她遠不如林徽因

在徐志摩為林徽因動心的這段時間,張幼儀來到了英國尋找兩年未見的丈夫。

在她即将踏上英國的領土之時,她看到了前來接她的徐志摩,卻心裡涼了一大截。

因為徐志摩表現出來的不耐煩,讓張幼儀看的明明白白。

沒多久,徐志摩就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張幼儀不願再挽回了,她知道自己無論怎麼做都不能得到丈夫的心。

于是,在1922年,在德國産下次子彼得的張幼儀與徐志摩簽訂了離婚協定。協定簽訂完後,徐志摩也隻是簡單地看了一下他的小兒子,便離去了。

蛻變為女商人

張幼儀心灰意冷,便去了巴黎投靠她的二哥,又随着二哥去了德國。

也許是不願再依附男人,張幼儀收拾好了自己的心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考入了裴斯塔洛齊學院讀書。

在德國學習的這段時間,小兒子彼得夭折,這讓張幼儀内心十分痛苦,她心裡渴求着自身的改變。

張幼儀“發國難财”,後“移民國外”,就沖這兩點她遠不如林徽因

1926年,張幼儀學成歸國,她帶着長子徐積锴回到了北京,承歡在母親的膝下,直到母親去世後,張幼儀才帶着兒子回到了上海。

當時四哥張嘉璈已經是中國銀行的副總裁了,在四哥和其他人的幫助下,張幼儀不僅在上海衣食無憂,更是進入了金融界。

她憑借着自己的努力,擔任了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還出任了八弟和徐志摩一起開的雲裳服裝公司的總經理,這些經曆不僅讓張幼儀的商業能力得到提升,更是積累了一筆巨大的财富。

本該是一名普通婦女逆襲稱為女企業家的勵志故事,但張幼儀卻在抗戰爆發後,大發國難财,讓她的形象跌落谷底。

大發國難财

抗戰爆發前,張幼儀已經練就了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明的商業頭腦,她意識到一場戰争一觸即發,并且戰争爆發後,物價定會大幅上漲。

張幼儀“發國難财”,後“移民國外”,就沖這兩點她遠不如林徽因

于是,她命人囤積了大批的軍用染料、棉花和黃金。

果然,戰争一開始,關于戰争的用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等到價格上漲到100倍時,張幼儀果斷出手,将手裡的軍用物資高價出售,賺了個盆滿缽滿。

她又用這筆錢投資了棉花和黃金,同樣賺地手軟。

時至今日,發國難财的行為都讓人感到不齒,是以不管什麼時候,政府都對此有規定。

當時,政府要求資本家或者私人都不能囤積黃金、白銀,或者外币,即使之前有囤積,但也到賣給國家。

這樣的規定,就是為了在不平和的年代,穩定物價,給老百姓一個活路,不至于造成國家内部憂患劇烈。

但張幼儀卻憑借自身的家庭背景和兄弟們的權力,在中國軍隊還在艱苦的條件下打日本鬼子的時候,大撈油水,實在令人不齒!

張幼儀“發國難财”,後“移民國外”,就沖這兩點她遠不如林徽因

林家滿門忠烈

而張幼儀大發國難财的時候,林徽因及家人都在做什麼呢?

早在抗戰爆發後,林家就有數人為了革命捐軀,死于反奉戰争的林長民,黃花崗烈士中,有三人是林徽因的叔叔們。

還有在1941年林徽因的異母弟林恒,在日軍空襲成都的時候,明知道回不來,卻還是義無反顧地駕駛上戰鬥機迎戰,最終機毀人亡,林恒犧牲的時候年僅25歲。

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也一生緻力于保護中國的古建築,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筆者本不喜歡人與人之間互相比較來比較去,但二人的行為實在落差很大,令人唏噓不已。

張幼儀“發國難财”,後“移民國外”,就沖這兩點她遠不如林徽因

小結

新中國成立後,張幼儀移居香港,并在1953年遇到了第二任丈夫,中醫蘇紀之,二人相伴19年,可謂過得順心順意。

1972年,蘇紀之去世後,張幼儀便被兒子徐積锴接到了美國安享晚年,直到1988年1月21日,88歲的張幼儀在睡夢中安然離世,過完了她傳奇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