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黎明前的孫權必須妥協

作者:子玉史院
黎明前的孫權必須妥協

文 / 子玉

孫策時代,江東一直扮演着漢王朝藩臣的角色,在“忠臣”身份的掩護下開疆拓土。赤壁之戰後,孫權的目标已經非常清晰,那就是,在漢室不可複興的大背景下,向西兼并荊益打通長江防線,建立帝業,以南北朝的方式與曹操隔江對峙,然後伺機北伐,建立高帝之業。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動作都必須為這一目标服務,包括向劉備進行适當的妥協。

實事求是的說,劉備和江東的結盟屬于一種偶然,并不是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規劃的那般由劉備一方主動作為。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消息傳到江東,魯肅馬上請示孫權,要求以吊喪之名出使荊州,然後根據荊州的實際情況調整江東和荊州的關系:如果劉備和劉表二子同心協力,那麼就和荊州結盟;如果三方離心,那麼就想辦法拿下荊州。

在魯肅的規劃中,拿下荊州是必選項,就看以什麼樣的方式出牌。

隻是,當魯肅走到夏口的時候就得知了曹操南征的消息,等到他趕到南郡時,劉琮已經投降,得知劉備南走的消息之後魯肅就當機立斷去追劉備并于當陽見到了劉備,劉皇叔倉皇南顧的落魄之狀恰好被魯肅捕捉。

此時,魯肅的出差計劃已經完全被劇變的局勢所攪亂,他能做的隻能是随機應變,盡可能在亂局中将江東的利益最大化。在追上劉備之後,魯肅就向劉備表達了與之合作的意向,以打造孫劉共同體共抗曹軍。

劉備當然求之不得,因為,孫劉聯盟就是他在絕境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于是就有了諸葛亮出使江東的環節。

至于魯肅為什麼要堅持與落難中的劉備結盟則是因為,此時的江東在面對曹軍的威勢是一片投降的聲音,尤其是以張昭為代表的文官系統,魯肅需要引入劉備這位堅定的抗曹派來堅定東吳内部的抗曹意志。當然,劉備和劉琦對于江東來說也有一定的剩餘價值,其殘餘兵力可以增強東吳取勝的機率。

和劉備談妥之後,魯肅就建議劉備進兵樊口,保證了江東勢力自樊口而入江夏深入荊州境内作戰的通道。此後,周瑜之是以能夠掌握戰争的主動權進而将戰場引入荊州,劉備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接下來就是赤壁之戰的劇情,而劉備在其中的作用就是一個配合者的角色。

請注意,孫劉聯盟自開始階段,雙方的關系就已經确立:孫權為主角,劉備為配角,劉備集團配合江東對長江防線的經營同時承擔一定的抗曹重任,隻要劉備稍微出現不受控的情況挑戰主角的權威,那麼孫權的打擊絕對就會馬上安排。

赤壁之戰後,劉備風卷雲殘般地拿下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個郡,孫權占據了江夏郡和南郡的大部分,曹操僅保留了對南陽郡和南郡部分地區的控制。

荊州被曹、孫、劉三方勢力所瓜分。

雖然劉備占據了江南四郡,但他的生存條件并沒有是以改變,因為,曹操依然控制着北方天下咄咄逼人,而孫權不僅有揚州強大的基本盤而且在赤壁之戰後牢牢地控制了長江沿線的重要據點,夷陵、江陵、巴丘、陸口的戰略要點都在吳軍的掌控之中,此時的劉備是被死死鎖在了江南四郡的方寸之地,被曹操、劉璋、孫權幾大勢力所包圍,根本就沒有發展的空間。

為了破局,劉備就先打了劉琦這張牌,表劉琦為荊州刺史,以此來虹吸荊襄精英,将劉表的人才庫都轉移到了自己的名下。劉琦病死之後,劉備又在荊襄士族的推舉下自領荊州牧。

完了劉備又親自前往京口問孫權要地,請求孫權将江陵等地給他。

當時,江東内部對于劉備這張牌分裂成了意見完全相左的兩部:周瑜和呂範是堅定的除劉派,認為劉備有枭雄之姿,應該提前除掉這個隐患;魯肅支援繼續榨取劉備的剩餘價值,以結盟的方式共抗北方的曹操。

為了說服孫權,周瑜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擴張方案:先荊州,後益州,再漢中,然後同涼州的馬超結盟,從秦川和宛洛兩個方向出兵北伐,再加上江淮,東吳到時就有了三個用兵北方的前沿陣地。

而且,周瑜還建議孫權要派兵防備駐紮在公安的劉備。

孫權當時是同意這個方案的,隻是周瑜卻在傳回江陵的途中病死于巴丘,使這套宏偉藍圖失去了落地的可能。

當魯肅代替了周瑜在江東的地位之後,曆史就又改變了航向,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又同意了和劉備繼續結盟。同時,孫權還将妹妹嫁給了劉備,以聯姻的方式繼續鞏固雙方的結盟關系。

黎明前的孫權必須妥協

孫劉聯姻鞏固結盟 圖源/劇照

可以說,這個決定是孫權當時最理智的選擇,就連曹操在得知孫權這個決定之後都被驚呆了,内心對開拓江南更失去了信心。

為什麼孫權也算亂世中的枭雄,就是因為他懂得取舍,知道犧牲一時的利益來為最終目标服務的道理。

完了就是,孫權讓魯肅從江陵移駐陸口,将南郡讓給了劉備,劉備以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将軍,駐江北,以張飛為宜都太守,封新亭侯,駐紮南郡。

掌控了三峽至江東段的長江防線,劉備已經改變了之前完全被動的局面,向北、向西都有了突圍的空間。

而孫權之是以選擇繼續結盟劉備,一是因為,周瑜死後孫權手底沒有整合長江防線資源落地帝業的良将,更重要的還是,東吳自身實力的不足。

首先,江東存在嚴重的山越問題。自孫權接手江東之後,就一直在處理内部的山越問題,為此還錯過了劉表病重期間染指荊州的最佳機會。在山越問題沒有根除的情況下,東吳是沒有多餘的兵力去進一步開拓荊州和益州的,再加上要經營長江沿線的軍鎮,加強江淮一線的防務,東吳有限的兵力是不能支援其多線作戰的,何況還有曹操這個強敵。

就是隔壁的荊州,孫權都不能保證将其吞下。衆所周知,荊州和江東屬于世仇,連年作戰,再加上孫權在建安十三年(208)攻克江夏之後屠城的暴行已經給荊州士民留下了陰影,荊州人在心理上是排斥孫權的。

而劉備就不一樣了,經過八年時間在荊州的深耕,他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聲望,荊州士民在曹軍南下時跟随劉備逃難就是具體表現。同時,劉備還通過将諸葛亮拉入團隊的方式抓取了荊襄精英的心。再加上赤壁之戰後劉備對荊州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孫權是一時代替不了劉備在荊州的地位,還不如繼續利用劉備在荊州的聲望,讓其為江東分擔來自江北曹軍的壓力。

另外,此時江東内部也是嚴重不穩。從孫策渡江進入江東之後,孫氏就被打上了入侵者的标簽,江東世族對其是嚴重的不配合,甚至在曹操占領荊州之後一再慫恿孫權投降,江東世族認為,孫權不能代表自己的利益,無法守護他們的财産。

就算孫權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但隻是一時穩住了江東世族,如何實作淮泗集團和江東世族的合流,孫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而這肯定是需要時間來消化的。三國之中,為什麼孫權稱帝最晚,就是因為内部的山越問題沒有處理好,沒有實作孫吳政權的江東化。

也就是說,孫權在沒有穩定内部的情況下是根本不可能将手伸進荊州的,那樣隻會導緻他荊州和揚州都經營不好。

這樣看的話,孫權将南郡讓給劉備就非常好了解了,就是讓劉備利用自身在荊州的優勢分擔來自江北曹軍的壓力,自己專心經營江淮防線,同時處理揚州内部問題。

為什麼劉備表孫權為車騎将軍,領徐州牧,就是對雙方之間分工的确認:孫權經營徐州,劉備經營荊州,孫劉從兩個方向滅曹。

黎明前的孫權必須妥協

孫劉分工明确 圖源/網絡

但此時的孫權依然是妥妥的主角,屬于主導者,從雙方身上的标簽就能看出來:劉備是左将軍,孫權是車騎将軍,而車騎将軍在傳統上是在左将軍之上的。

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備雖然在連吳抗曹的大旗下拓展了生存空間,但挑戰依舊非常大。

用諸葛亮的話來說就是:“主公當時在公安,東面是來自孫權的壓力,北面是強大的曹操,身邊還躺着一個間諜孫夫人,簡直是焦慮到了極點。”

龐統也對這種局面是深懷憂慮:“東面是孫吳,北面是強曹,荊州又資源有限,很難成大事呀。”

同時,交州也是孫權鉗制劉備的一方陣地。

這個時候,向西拿下益州擴大生存空間就成了劉備的必選項,為什麼劉備對孫權派孫瑜開拓益州的舉動是強烈反對,甚至不惜入山為寇,原因就在這裡。

剛好,益州的劉璋向劉備發出了入蜀的信号,天賜良機,劉備求之不得。

但當劉備進入蜀地并變客為主之後,平衡就被打破,在劉備于孫劉聯盟中的身份逐漸由配角向主角過渡的情況下,荊州就再一次成為了火藥桶。

孫劉大戰不可避免。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謝謝!

繼續閱讀